從促使人類定居的小麥和水稻,到改變世界菜系的土豆和番茄,再到牽動全球貿易神經的大豆和茶葉,豐富多彩的作物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它們不僅關乎人民生計、口腹之慾,也與醫療衛生、社會生活緊密相連。
在本書中,作者身兼高校教師、植物學家、文化學者多重身份,充分考證各時期的正史、地方誌、文人筆記等資料,嚴謹又不失風趣地向我們介紹了多種作物的發掘和傳播史;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搭配風格清新的插圖,力圖為形形色色的作物撰寫一本“文化傳記”。
一粒米、一顆豆、一葉菜,從植物學、人類學到文化史,追尋食物的前世今生,提取傳承千年的智慧結晶,重新認識世界餐桌上的食物。
名人推薦
食物並非只用來果腹,也可從起源、傳播、分類、鑒賞等角度加以談論、探究;只管吃,吃得再貴再奇特也算不上正經的飲食文化。李昕升是農史研究專家,他撰寫的《食日談》是在自己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綜合多種資料寫成的,他為公眾奉獻的是靠譜的植物、食物知識。中國古人馴化了大量作物,為全人類的生存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從世界各地引進了適合中國這片土地生長的各種作物,本書在講述其中有趣故事的同時,也不斷提醒讀者避免採取大國沙文主義、狹隘民族主義、盲目愛國主義等心態,這是非常重要的。——劉華傑(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教授、博物學文化宣導者)
這本書正是我喜歡的科普風格,功力深厚,表述清晰,語言得體,而且澄清了不少人們曾經的誤解。——河森堡(科普作家)
一蔬一果、一粥一飯,每一種看似平常的食物背後都有不一般的身世經歷,從餐桌看歷史、從飯碗看文明,品世界餐桌上的中國故事。——史軍(科普作家)
本書洋洋灑灑十餘萬字,介紹了數十種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的前世今生,是學者科普人的佳作。——開水族館的生物男(微博生物博主)
我一直主張,我們不光要深入瞭解祖國文化,還應該公正客觀地去瞭解。李博士是農史研究科班出身,這本書裏就體現了這種公正客觀的態度。——劉夙(上海辰山植物園科普部研究員、通俗讀物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