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2年中國的外交地位在許多方面與 1966 年的法國相似。的確,戴高樂將軍於 1966 年 9 月 1 日發表了著名的金邊演說,他在演說中肯定了“人民自決的權利”,非正式地將法國置於不結盟國家一邊,還對美國侵略者發表了有先見之明的講話,預言“亞洲人民不可能屈服於太平洋另一邊的外國人的統治”。美國政府對法國政府的不 滿已有多年。事實上,在戴高樂和莫里斯·顧夫·德姆維爾二人的領導下,法國的外交官們經常對英美霸權國置若罔聞,在國際舞台上獨立行事,這也成為法國外交的標誌,直至 2007 年雅克.希拉克的第二個任期結束。這一標誌代表的是一種另類的、無黨派的聲音,在重大地緣政治問題上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期待。
1964 年 1 月 27 日,即金邊演說前兩年,繼 1958年開始與美國和英國展開長期鬥爭之後,法國成為第一個與社會主義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法國勇敢、務實的立場至今仍為中國人銘記在心。
事後看來,我們才知道,戴高樂將軍大膽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只不過是一系列挑戰霸權行動的開始。 法國早在1965年就將其國際收支順差向美國政府兌換黃金(這 給美元造成了巨大壓力),在1966年就對美國入侵越南提出了批評,同年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一體化機構,1967 年作出 法國央行退出黃金總庫的決定(導致英鎊崩盤),並對“自信和專橫的人民”在巴勒斯坦實行的擴張政策提出婉轉但擲地有聲的批評。由 此引發了現代西方的第一次顏色革命,即“五月風暴”,戴高樂也因此在1969 年被迫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