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中的上帝、天公有何分別?造物喜歡和人開甚麼玩笑?
.歐陽脩何以認為詩歌可「感鬼神」?
.孫中山為既提倡進化論,又始終堅持基督教信仰,他如何詮釋兩者的關係?
.林紓所譯的文言文《巴黎茶花女遺事》,揉合了哪些中國化信仰?
.就教育功能而言,編纂歷史動畫故事的原則是甚麼呢?
本書題為《文化詮釋與宗教信仰》,涉及「宋代」和「近世」兩個時空,這些看似毫無關連的課題——其實都是由本書作者一個人寫出來的呢。相對於刊載於學術期刊的文章,個人專書通常更見作者個性,每一篇文章排列下來,既是一個個研究課題,也可見作者探究知識的心靈史——他的嗜好、始終關心和思考的問題、還有他的執着、偏見和亟亟追尋。
本書收錄十篇論文,也有一劇本、一組詩、一序、一編後記。後四者不是嚴格意義的學術研究,作者卻執意置於本書——它們反映了作者的成長、信仰和感情,也是作者對追求學問的堅持:「學習不可劃地為牢,人的興趣不設界限」。
作者簡介:
馮志弘,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範疇:唐宋文學及思想、中國文化與宗教。著有《想像的世界:唐宋觀念與思想》、《北宋古文運動的形成》、《基督宗教與中國:歷史.哲學篇》、《本地生活寫作:記憶與信仰——口述歷史、民族誌教學》(二人合著)等,並在《清華學報》、《國文學報》、《文與哲》、《成大中文學報》、《中正漢學研究》、《人文中國學報》、《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等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主持研究項目包括:「鬼神.禮法與文道觀念:以北宋文人歐陽脩、曾鞏、蘇軾為中心」、「典範與世變:慶曆至熙豐年間的頌詩、誥令和禮書——以北宋詩文革新人物為中心」等。
作者序
序(節錄)
我的小書
本書收錄十篇論文,也有一劇本、一組詩、一序、一編後記。後四者不是學術研究,我卻執意置於本書——它們反映了我的成長、信仰和感情。更廣義說:本書每一篇文章裏都有「我」,讀者若看過這些論題看似毫不相干的文章,應能發現裏面始終如一的思索,即我在自己上一本書裏說:
我一直探尋的,始於是幾個重複的問題:歷史和文化的當世及永恆價值何在——
不同人對這問題有何理解?「想像」和人的思想觀念有何關係?人如何在局限和困苦
中,尋覓讓自己心悅誠服,甘心用一輩子追求的意義?
學問需要「求真」,這既指追尋歷史或古人思想情意之真,也指作者要對自己真誠,真心相信寫作的意義。怎會沒意義呢?每一次寫作,在迷霧裏自覺踢到幾塊路邊石,走著又見出路,有所發現,樂在其中。好像寫孫中山(1866-1925)那篇論文,我讀了《國父全集》24 等一大堆文獻後,忽然(不是漸漸)覺得:孫中山1918年信中提及兒子孫科(1891-1973)把《宗教破產》一書轉給他閱讀, 孫中山以為該書「殊為可觀」——學界多認為《宗教破產》即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的《上帝已死》(Antichrist)——這怎麼可能!以孫中山對西方知識的渴求,怎可能得待尼采死後18年,才通過兒子的介紹像發現新大陸般讚美此書,而且有文獻證明孫中山最遲在1914-1915年間已對尼采哲學有基本認識。那麼,不是尼采,是誰?求證方式簡單得不得了,我把「宗教」、「破產」和類似概念的英文字組合起來,在學術搜尋器、Google 等亂碰亂撞,不到兩小時,麥奎勃(Joseph McCabe, 1867-1955)的The Bankruptcy of Religion就出現了。再看書中內容、出版時間,完全切合孫中山信中描述,這就解決了孫中山研究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即使未能有所發現,意義就失去了嗎?當然不。幾年前有這麼一遭,我嘗試解決《詩經.文王》一個問題,看了一個月材料,路路不通,文章沒寫出來,仍長了知識,很滿足。
代價最大的,是本書〈詩化的主宰〉一文。為了統計數千首包含上帝、天帝、昊天、蒼天、天公、造物語彙的唐宋詩,我把這幾千首詩都貼在Excel裏。分類太多,為一目了然,閱讀時字體縮得很小,數月下來,影響視力,原來我只需佩戴漸變眼鏡(近視+散光+老花),結果不得不多配一副純老花眼鏡,才能應付日常閱讀需要。悔不當初,倒常引為笑談。
就算撫心自問,做學問也是樂事。但學問不應是生命的全部,我看歐陽脩(1007-1072)、蘇軾(1037-1101)、林紓(1852-1924)、孫中山、陳永明老師、鄺健行老師並不如此。沈從文(1902-1988)說,小書是用文字寫成的,大書是用人事寫的,和沈從文一樣,我「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
序(節錄)
我的小書
本書收錄十篇論文,也有一劇本、一組詩、一序、一編後記。後四者不是學術研究,我卻執意置於本書——它們反映了我的成長、信仰和感情。更廣義說:本書每一篇文章裏都有「我」,讀者若看過這些論題看似毫不相干的文章,應能發現裏面始終如一的思索,即我在自己上一本書裏說:
我一直探尋的,始於是幾個重複的問題:歷史和文化的當世及永恆價值何在——
不同人對這問題有何理解?「想像」和人的思想觀念有何關係?人如何在局限和困苦
中,尋覓讓自己心悅誠服,甘心用一輩子追求的意義?
學問需...
目錄
序:小書與大書 006
經學與文學詮釋中的「感鬼神」:歐陽脩的觀點 015
天道.人道.禮法:王安石之鬼神及祈祭觀 053
詩化的主宰:蘇軾詩中的上帝、天公、造物——兼論其頌美與怪奇書寫 093
宋人不言慶曆「新政」、「新法」、「變法」考:基於觀念史的個案研究 147
進化論與基督宗教:孫中山的觀點 189
林譯《巴黎茶花女遺事》筆下的基督宗教:兼論林紓的畏天與鬼神論 239
傳記與真實:1979年後《沈從文傳》的差異書寫 271
史論文教學的「說服力」問題:兼論香港高中蘇洵〈六國論〉教材 291
史實.圖像.教育:以香港教育大學「看動畫.學歷史」計畫為中心 309
唐宋文化轉型的個案研究:評楊國安《宋代韓學研究》 345
附錄一 曾克耑〈送鄺健行游學希臘序〉(節錄)動畫劇本 363
附錄二 戰爭與和平(組詩) 373
附錄三 開啟「哀傷」和「愛」的故事——《天使爸媽的生命教育:夭折嬰兒父母分享及相關輔導理念》序 385
附錄四 未完的故事——《天使爸媽的生命教育:夭折嬰兒父母分享及相關輔導理念》編後記 395
序:小書與大書 006
經學與文學詮釋中的「感鬼神」:歐陽脩的觀點 015
天道.人道.禮法:王安石之鬼神及祈祭觀 053
詩化的主宰:蘇軾詩中的上帝、天公、造物——兼論其頌美與怪奇書寫 093
宋人不言慶曆「新政」、「新法」、「變法」考:基於觀念史的個案研究 147
進化論與基督宗教:孫中山的觀點 189
林譯《巴黎茶花女遺事》筆下的基督宗教:兼論林紓的畏天與鬼神論 239
傳記與真實:1979年後《沈從文傳》的差異書寫 271
史論文教學的「說服力」問題:兼論香港高中蘇洵〈六國論〉教材 291
史實.圖像.教育:以香港教育大學「看動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