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焦點」:探討日本與香港的文化互動,從早期日本人在香港的開拓與遭際,到江戶時代起流行於民間的鬼怪情結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殭屍電影之間的因緣際會、日本流行音樂對香港樂壇的影響,再到日本清酒在香港的崛起等,意在揭示這兩個亞洲重要經濟體之間的相互關聯,由此引發關於文化互鑒的思考。
「書人書事」:梅子記述香港女翻譯家、詩人陳實,論其文,懷其人;閔捷從今夏北京的黃永玉新展談起,書寫黃永玉百年傳奇人生;顧準研究學者蔣賢斌以《顧準日記》為據,詳述顧準人生最後二十年的閲讀史,由此窺探顧準從理想主義者向經驗主義者轉變的心路歷程。
「學思隨筆」:陳平原先生撰文,分享今年在策劃紀念王瑤先生誕辰110週年的兩個大型展覽中的感悟,思考時代風雲之下的學術研究與走向。
「專欄」:繼續有藏書家蔡思行「古書今讀」、資深出版人孫海玉「東瀛書話」以及香港作家馮偉才「香港文學小史」。
「共讀雙城」:深圳越衆歷史影像館館長黃麗平回顧越眾十年,分享在民營美術館經營中的思考與收穫;周慧用恬淡優美的散文筆法,講述她心目中美好的鹽田。
「出版內外」:出版人、專欄作家沈言分享她對華裔攝影家劉香成及其作品的感悟。
「走讀地方」:訪美學者馮俊文走訪費城,在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閲讀中,回溯曾經的「黃金時代」。
「書評」:評薦四本優秀的人文社科著作。
「閲讀前線」:依慣例精選24本新近好書,供讀者參考。
作者序
卷首語
月圓最珍貴,月缺乃尋常
在我國,中秋自古便是再浪漫不過的節日。今年中秋,適逢「超級月亮」的難得氣象,一年一度的香港大坑舞火龍,也在當晚月色最美時,移師維多利亞公園,與遊園燈會、非遺技藝、傳統節俗交織輝映。良辰美景,月下花前,喧鬧的鼓樂伴著歡笑的人群,節日氣氛漸入佳境。
團圓時節對酒賞月,懷戀的時刻也常望月抒懷。北宋神宗時,蘇軾因與當權者政見不同,自請外放,漂泊輾轉。熙寧七年(1074),蘇軾差至密州,即今山東諸城。熙寧九年仲秋之夜,詞人舉頭望皓月當空,低頭見銀輝滿地,想起自己暌違七年的胞弟蘇轍,一時心潮難平,思親之情如決堤的洪水奔湧而來。酒酣耳熱之際,揮筆寫下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成就千古絕唱。從此之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便成了人們在至親千里的月圓之夜,詠唱不衰的深情和祝願。
中國人喜歡滿月,期盼萬事圓圓滿滿。歷盡漫長春夏的辛勤勞作,收穫的金秋終於到來,人人的心情都是甜蜜而滿足的。儘管「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天總是那一片,月仍是那一輪,我們依然相信中秋的月亮至圓至美,中秋的夜色至清至明。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皆是顛撲不破的定律。若說中國人偏愛滿月,日本人則似乎更喜歡殘月。日本南北朝時代,有一位文學造詣深厚的法師叫吉田兼好,其存世著作《徒然草》中有句曰:櫻美不在盛放時,賞月不在滿月夜。這裏,兼好法師以花謝花開和月滿月殘設喻,流露的是對於殘缺美的理解與眷念,實不失為一種世事洞明之後的圓融之見。
在日本美學文化中,除了對不完整美的欣賞,「幽玄」也是一個重要概念。「幽玄」源自我國的老莊思想,意指幽微、玄妙的境界,傳入日本後與神道、歌學、能劇等相結合,發展成日本具代表性的美學觀念。極富大和特色的怪談文學,便是這種幽玄文化在民衆精神層面的反映。本期「文化焦點」,我們探討日本與香港的文化互動,其中一個重要的篇章,就是談論日本自江戶時代起流行於民間的鬼怪情結,與勃興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殭屍電影之間的某種因緣際會。此外,還延伸至早期日本人在香港的開拓與遭際、日本流行音樂對香港的影響,以及日本清酒在香港的崛起等,凡此,意在揭示這兩個亞洲重要經濟體之間的相互關聯,由此引發關於文化互鑒的思考。
卷首語
月圓最珍貴,月缺乃尋常
在我國,中秋自古便是再浪漫不過的節日。今年中秋,適逢「超級月亮」的難得氣象,一年一度的香港大坑舞火龍,也在當晚月色最美時,移師維多利亞公園,與遊園燈會、非遺技藝、傳統節俗交織輝映。良辰美景,月下花前,喧鬧的鼓樂伴著歡笑的人群,節日氣氛漸入佳境。
團圓時節對酒賞月,懷戀的時刻也常望月抒懷。北宋神宗時,蘇軾因與當權者政見不同,自請外放,漂泊輾轉。熙寧七年(1074),蘇軾差至密州,即今山東諸城。熙寧九年仲秋之夜,詞人舉頭望皓月當空,低頭見銀輝滿地,想起自己暌違七年的胞弟蘇轍,...
目錄
文化焦點 *在香港,望扶桑*
從香港墳場出發:探尋早期在港日本人 侯清儀 004
鬼影與笑面:日本鬼怪文化與香港殭屍電影的因緣際會 陳洲 010
原創的改編:日本流行音樂在香港 朱耀偉 018
甘辛同味:日本酒在香港的崛起之路 盧靜文 023
書人書事
陳實:香港文學的瑰寶 梅子 030
百年傳奇黃永玉 閔捷 037
顧準最後二十年的閱讀史 蔣賢斌 045
學思隨筆
燕園曲徑與時代風雲 陳平原 053
專欄
舊書今讀|睇天望雲:香港新文學青年的悲涼與熱血 蔡思行 060
香港文學小史|晚清香港報刊與香港文學(上) 馮偉才 066
東瀛書話|日本的「中國科幻熱」:從《三體》的成功說開去 孫海玉 073
華文風采
閱讀澳門文學 吳志良 080
共讀雙城
誰是更強大的力量?:實戰民營美術館十年 黃麗平 086
歡迎來到,或去往鹽田 周慧 095
出版內外
遇見・劉香成:一位華裔攝影師的中國影像與時代敘事 沈言 101
走讀地方
費城記(上):黃金年代的迴響 馮俊文 106
書評
複調的「五四」與永遠的「新文化」:讀歐陽哲生《政治與文化的雙重變奏:五四運動的本事、紀念與詮釋》 季劍青 113
傳詩教之文脈 張為己之津筏:讀徐晉如《詩詞入門》 徐于斌 118
在傳承與自我之間: 讀陳平原《風雨讀師》有感 張治 122
超越目的論陷阱與統治術誘惑 師義帆 127
閱讀前線¬
24本書,24個閱讀理由 131
文化焦點 *在香港,望扶桑*
從香港墳場出發:探尋早期在港日本人 侯清儀 004
鬼影與笑面:日本鬼怪文化與香港殭屍電影的因緣際會 陳洲 010
原創的改編:日本流行音樂在香港 朱耀偉 018
甘辛同味:日本酒在香港的崛起之路 盧靜文 023
書人書事
陳實:香港文學的瑰寶 梅子 030
百年傳奇黃永玉 閔捷 037
顧準最後二十年的閱讀史 蔣賢斌 045
學思隨筆
燕園曲徑與時代風雲 陳平原 053
專欄
舊書今讀|睇天望雲:香港新文學青年的悲涼與熱血 蔡思行 060
香港文學小史|晚清香港報刊與香港文學(上) 馮偉才 066
東瀛書話|日本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