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法國女子,可能比你更熟悉香港。
當年還未畢業的她,在巴黎邂逅了真愛,便下決心跟隨來港,始終無悔。
初來乍到,不去「蒲老蘭」,卻一個人走進街市四處探索。
她足跡遍及市區、郊外,港九新界都住過。
從景點、飲食、交通,到節日、信仰,一直努力瞭解、融入,現在去買菜商販總會給她「搭棵蔥」。
這裏有四家日本百貨:三越,崇光,大丸和松阪屋,裏面都有很好的麵包店。回想在港島住的那些年,每當想念法國麵包,我就去這其中一家買。
九龍的雙層巴士是紅色和米白相間,而港島的巴士則是藍色。以花崗岩和紅砂石建成的鐘樓是舊九龍火車站遭拆卸後遺下的唯一部分,已成為尖沙咀的地標。
我可以和愛的人在一起,未來的生活雖然充滿未知,但一定也充滿驚喜。
跟隨親切的文字和手繪插畫,讓這位地道的「鬼妹」,帶你重遊那些年,發現她眼中的香港。
本書特色
1 對比中西文化,從法國人的視點篩選出香港景貌,令本地讀者重新發現香港;另一方面,呈現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風貌,而且部分已消逝,能引起部分本地讀者的共鳴。
2 和時下流行的旅行文學比較,可帶來「那些年」的新鮮感,加上文字有魅力,對本地讀者有一定吸引力。
3 含36幅手繪水彩插圖,呈現本港節日、美食等生活面貌。
4 80年代開始定居本港的法國女性自傳,從洋人媳婦的視點記述僑居生活,令本地讀者重新發現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