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追求的目標-有趣、有用
漢語語言學,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既可敬又可畏,有點兒像一本正經板著臉動不動就訓斥指責學生的冬烘老先生。這個形象由來已久,簡直是"刻骨銘心"。我們希望徹底改變這個不良形象,對"漢語語言學"進行重新包裝,不僅是為了符合潮流,適應時代的需求,也是真心誠意地希望助大家一臂之力,讓它成為知心朋友、得力助手、貼心秘書。
前些年,在中小學界出現"淡化語法"的錯誤提法。甚麼叫做"淡化語法"?其實就是取消語法。淡化語法的後果,不僅淡化了語法本身,而且是淡化了整個漢語教學。為甚麼偏偏要拿語法開刀?為甚麼一刀砍下去,語法乃至於整個漢語教學就沒了?為甚麼漢語教學就那麼弱不禁風,那麼不受歡迎?當前的漢語研究,包括語法研究是不是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沒有照顧到語文教學的特殊規律?有關研究和教學是不是真的需要脫胎換骨、更弦改張?
我在大學教授現代漢語幾十年,一方面感覺學生語言理解、語言分析和語言運用的能力遠不能盡如人意;另一方面也感覺當前語言教育,包括語法教育,又總是講些枯燥深奧的理論,使人感到可敬而不可親,可畏而又不可得。如何使學生,尤其廣大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普通民眾(包括大中學生)對母語-現代漢語真正發生興趣、感到有用,一直是縈繞在我心頭的一件大事。
語言的大千世界充滿活力,豐富多彩、變化無窮、趣味盎然。如何去發現它、分析它、理解它。為此,我們策劃編撰這套《漢語趣說叢書》,包括《漢語語法趣說》(暨南大學邵敬敏)、《漢語詞彙趣說》(澳門理工學院周薦)、《漢語語音趣說》(華東師範大學毛世禎)、《漢字趣說》;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費錦昌、華東師範大學徐莉莉)、《漢語語用趣說》;華東師範大學徐默凡、復旦大學劉大為)。這幾位撰寫者在各自研究領域都是卓有成就的專家。
本套叢書的目的是要讓漢語知識、運用漢語的規律,以及學習 漢語的方法,成為大眾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所以,我們在"有趣" 與"有用"這兩方面就格外地下功夫。
第一,一切從具體的語言事實出發,而不是限於抽象的概念。因此,幾乎每個章節都努力挖掘出一些生動形象的語言趣事,從令人深思的歧義結構或與漢語密切相關的文學典故入手,引導出某些漢語運用的規律,以充分體現它的"趣味性"。
第二,運用"比喻"、"比擬"等表達手段,盡力把一些難以理解的重要概念、主要特點、基本規律等說得清楚、準確、生動,盡可能地"深入淺出"。在語言風格上,也力求樸實、簡潔、清新、流暢,以體現它的"可讀性"。
第三,強調"新陳代謝"、"推陳出新",盡可能地把新時期以來有關現代漢語研究的最新成果吸收進來,特別是語義分析、功能應用、認知解釋等比較成熟的新見解,還要適當關注語言的動態變化。並且淘汰了一些相對陳舊的觀點和說法,以充分凸顯它的"時代性"。
第四,特別注重語言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比較"的方法,顯示各種語言現象的異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知識是必要的前提,而方法則是學習的關鍵,掌握了它,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們特別強調方法論,以強調貫穿全書的"應用性"。
本書定位為"普及性""應用型"讀物,所依據的基本理論、方法和觀點,都是屬於當前中國漢語學界的主流思想。本書所提到的觀點、規律以及所列舉的語言事實,除了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長期積累之外,也參考了不少前輩學者和同仁的成果,不能一一註明,在此一併感謝。
邵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