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到清,以歷史學科的角度了解小說文學的發展歷程,探討文學與社會的關係。
文史並濟,是了解明清小說及其發展歷史的入門必備讀本。
小說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和寫照。中國古典小說多取材於歷代史事,再添加文學手法改編,影響世道人心、反映社會變遷。
全書文史並濟,結合作者梳理的圖表,分析明清時期歷史轉折與小說形態轉變的關係,講述如何通過小說本身作為歷史研究的參考材料,是一本了解明清小說及其發展歷史的入門必備讀本。
本書特色:
1. 本書中,作者沿著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歷史,從宋、元、明到清,從文言小說到白話小說,重點分析並講述了《西遊記》、《紅樓夢》、《聊齋誌異》、《清平山堂話本》等十餘部明清古典小說,及在其相對應的時代裡文學與社會的關係。
2. 本書中作者增加了大量的圖表、補充附錄、部分篇章末也插入經典史學名著原文精選,使文字說明更清晰明瞭。
作者簡介:
周佳榮,畢業於新亞書院歷史系,先後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日本廣島大學文科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多年來一直從事歷史教育及研究工作,現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致力於編寫中學、預科各級中國歷史課本及教材。
作者著作:《中國歷代史學名著快讀》、《近代日本文化與思想》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中國歷代小說:文學創作與社會變遷
小說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歷史、社會及政治的發展息息相關。毫無疑問,文學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和寫照,小說的用意和影響尤為明顯,因其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生活的種種面貌;小說的題材和內容,不少都取材於歷代史事,小說本身有時甚至是政治演變過程中留下的印記,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材料和參考。
中國古代小說約有一千五百年歷史,作品為數不下三數千種。其中最傑出並且為人所熟悉的,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這些名著不但在中國家傳戶曉,還於日本、朝鮮、越南等東亞國家廣泛流傳,時至今日,其中不少已成為世界文學瑰寶。
但小說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直處於邊緣地位,被視為淺陋的通俗讀物;雖然如此,明清兩代小說的成就是備受後世讚揚的。直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小說出現新的契機,開始從古典形態轉向近代形態,成果纍纍,且於二十世紀後期和本世紀初在世界文壇上展現光芒,新時代的小說創作甚至獲頒國際文學獎等殊榮。
第一節 小說的定義及其演變
小說的起源和定義
小說起源於民間的口頭創作,既有神話傳說的因素,又受諸子寓言的影響,還從史家的傳記作品中汲取養份。近代文學家、小說史研究和奠基者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1936年)認為,小說是人們在休息時用來消遣閒暇的,“這種事情,就是彼此談論故事。而這談論故事,正就是小說的起源。”“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雜篇‧外物〉,指瑣碎的言詞,與後世作為文體的小說概念不相同。東漢班固(32-92年)撰《漢書》中,引述孔子的說法,所指始與現時認為的小說相近,但表露了一種輕視的態度: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尾,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
小說雖然列為一“家”,但無甚“可觀”,不入“流”,因而有“九流十家”之說。換言之,先秦時期人們所稱的“小說”,只不過是一些瑣屑言論和街談巷語,是不能與儒家經典之類的著作相提並論的。
到了東漢初年,桓譚的《新論》指出:“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說,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已成一種文體,而且具有“治身理家”的社會作用了;不過所寫的是“叢殘小語”,在當時屬於“短書”。由此可見,中國早期的小說是短篇作品,後來越寫越長,到明清時期以長篇章回小說為主。以下是《辭海》對“小說”一詞的解釋:
文學的一大樣式。以敍述為主,具體表現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相互關係,行動和事件以及相應的心理狀態、意識流動等,從不同角度反映社會生活。在各種文學樣式中,表現手法最豐富、表現方式也最靈活,敍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可以並用,也可有所側重;一般以塑造人物形象為基本手段。中國的小說歷史悠久,《莊子‧外物篇》、《漢書‧藝文志》均有記錄,唐傳奇、宋元話本及明清章回小說,都是中國近現代小說發展的先河。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小說成為現代文學最有代表性的文體。按其篇幅及內容,一般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
古代小說與現代觀念
研習中國小說史,應該先從中國古代的小說觀念入手,但也不能忽略現代小說觀念和相關理論,並以此審視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張燕瑾主編《中國古代小說專題》認為,按照現時文藝學的一般概念,小說作為文學體裁之一,其成熟的標誌應當包括三個要素:(一)就表現形式而言,其主體應為散文,但並不排除運用一定數量的韻文描寫景狀和作出議論;(二)就內容而言,要有一定的故事情節,與散文有明顯的區別;(三)就構成故事情節的性質而言,它應當是虛構的,或基本上是虛構的。在接受“小說”這一概念時,須先明白兩個前提:第一,這一概念是在二十世紀接受了西方文學理論的影響後提出的;第二,這一概念所反映的是自十八世紀以來成熟的小說創作實踐。書中還指出:
譬如虛構的要素,便是西方小說的靈魂,無論是作為novel還是fiction的小說術語,都與虛構直接相關。從中國古代小說的成熟形態如《金瓶梅》、《紅樓夢》看,應該說大致符合現代小說觀念。但就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全過程看,便有了較大的出入。我們學習中國小說史,當然應該以中國古代的小說觀念作為衡量的尺度,因此也就有必要弄清中國古代小說觀念的具體內涵是甚麼。
從語體而言,中國小說觀念可以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兩個源頭;其中白話小說的觀念,比文言小說更接近現代小說。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中國小說觀念受到三方面的影響:首先是諸子學說(尤其是儒家學說)的影響,表現於小說的社會功能,主要造成中國小說觀念重寓意、重教化的傳統,道家的影響則主要表現於小說的藝術層面;其次是史學影響,中國百姓從小說中接受了不少歷史知識,包括朝代、史事和人物等基本元素,但是不夠全面甚至有的並非史實;再者,便是說話藝術對小說觀念的影響,這主要體現為對虛構意識的闡發,所以也最為接近現代的小說觀念。袁行霈指出:“研究中國小說史,應用符合現代小說概念的作品為主要對象,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也要兼及那些在今天看來雖不算小說,而古人曾經認為是小說的作品。只有這樣,才能對中國小說發展的歷史過程得出全面的認識。”
第一章 中國歷代小說:文學創作與社會變遷
小說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歷史、社會及政治的發展息息相關。毫無疑問,文學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和寫照,小說的用意和影響尤為明顯,因其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生活的種種面貌;小說的題材和內容,不少都取材於歷代史事,小說本身有時甚至是政治演變過程中留下的印記,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材料和參考。
中國古代小說約有一千五百年歷史,作品為數不下三數千種。其中最傑出並且為人所熟悉的,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
作者序
序
余少喜讀小說,其後專攻史學,而仍於明清小說有所涉獵,以此作為治學之助。文學與史學分殊,殆不待言;兩者常有密切關連,則每為治史者所忽略。有見及此,余數年前嘗於歷史系開設“明清小說與中國社會變遷”一科,供歷史系學生選讀,中文系學生亦有修習者,文史並濟,甚為愜意。
當年講授此科時,鑒於學生於古典小說既乏基礎,坊間著述又專以文學為言,未能覓得合適教本,因而編成講義,冀收事半功倍之效。近日加以整理,尚覺首尾完備,而於較為簡單之處,稍加補充,爰為付梓,或有裨於學子焉。蓋現代大學分科過專,治史者或不兼習文學,習文者亦常疏於史事,小說史應可縮窄二者之距離。中國古典小說多取材於歷代史事,而以文學手法加以改編,況小說影響世道人心至鉅,實亦足以反映近世以來中國社會之變遷。
余於大學時代購得阿英(錢杏邨)著《晚清小說史》,手不釋卷,反覆閱讀數遍,該書且保存至今。先師牟潤孫教授撰《紅樓夢》與清代思想一文,於我尤多啟發;其後瀏覽陳寅恪諸篇,始知文學材料應用於歷史研究之門徑。早年涉獵小說,由五四新文學諸家上溯至古典作品,旁及東西洋翻譯小說,沈復《浮生六記》、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二書尤為喜愛。後以諸事繁忙,疏於此道,文學薰陶日減,下筆亦漸感枯燥乏味,遂藉講授“北宋史學、史家與詩人”、“明清小說與中國社會變遷”等科目,重新接觸歷代詩詞和小說。
明清兩代為中國史上轉折時期,小說呈現從古典走向近代之趨勢,其於反映社會複雜多歧及時代急遽變遷,誠屬不可多得之文化寶庫。本書題名《明清小說:歷史與文學之間》,即以此為鵠的。書中所述,過半乃明清小說基礎知識,作為入門階梯固宜,視曰研究之資恐有所不逮。因據授課講義為藍本,只求內容首尾兼顧,於細緻處未嘗深究,於宏大處難免粗疏,敝帚自珍,專家學者祈為見諒。是為序。
周佳榮 謹識
2016年2月18日
序
余少喜讀小說,其後專攻史學,而仍於明清小說有所涉獵,以此作為治學之助。文學與史學分殊,殆不待言;兩者常有密切關連,則每為治史者所忽略。有見及此,余數年前嘗於歷史系開設“明清小說與中國社會變遷”一科,供歷史系學生選讀,中文系學生亦有修習者,文史並濟,甚為愜意。
當年講授此科時,鑒於學生於古典小說既乏基礎,坊間著述又專以文學為言,未能覓得合適教本,因而編成講義,冀收事半功倍之效。近日加以整理,尚覺首尾完備,而於較為簡單之處,稍加補充,爰為付梓,或有裨於學子焉。蓋現代大學分科過專,治史者或不...
目錄
序
第一章 中國歷代小說:文學創作與社會變遷
第一節 小說的定義及其演變
第二節 中國歷代小說進程和特色
第三節 清末以來的小說論述
第四節 中國古代小說的價值和意義
第二章 從先秦到元代:中國小說起源和發展
第一節 中國小說的起源
第二節 漢魏六朝小說
第三節 唐代傳奇和筆記小說
第四節 宋元話本和筆記小說
第三章 明代前期小說:從文言到白話的巨變
第一節 明代的“剪燈系列小說”
第二節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第三節 施耐庵的《水滸傳》
第四節 吳承恩的《西遊記》
第五節 洪楩編《清平山堂話本》
第六節 明代前期文學與社會
第四章 明代中期小說:文學創作進入新階段
第一節 神魔小說的興起
第二節 “第一奇書”《金瓶梅詞話》
第三節 明代中期文學與社會
第五章 明代後期小說:白話短篇和中篇的繁榮
第一節 “三言二拍”和《今古奇觀》
第二節 歷史小說和神魔小說
第三節 中篇傳奇和筆記小說
第四節 明代後期文學與社會
第六章 清代盛世氣象:古典小說的巔峰時期
第一節 從世情小說到艷情小說
第二節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第三節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四節 曹雪芹的《紅樓夢》
第五節 清代前期各類型的長篇小說
第六節 清代前期文學與社會
第七章 清代中衰景況:小說創作的低落時期
第一節 《子不語》和《閱微草堂筆記》
第二節 沈復的《浮生六記》
第三節 清代中期的長篇小說
第四節 清代中期文學與社會
第八章 清末民初小說:內憂外患與社會百態
第一節 狹邪小說的出現
第二節 俠義小說的風行
第三節 譴責小說的興起
第四節 清末民初文學與社會
第五節 清末的歷史小說
第九章 明清小說餘話:時代推演和文化進程
第一節 明清小說的社會意義
第二節 明清小說的類型變化
第三節 清末民初的小說期刊
附論一 明代小說在東亞的傳播
附論二 中國小說史文獻著作選介
附表一 中國歷朝年代表
附表二 明清兩代年號表
附表三 明清小說分類表
附錄一 明清小說史大事記
附錄二 明清小說史關鍵詞
主要參考書目
圖表目錄
表1 明清通俗小說的分類
表2 明清時期十大小說名著
表3 中國古典小說的分期
表4 明代的“剪燈三話”
表5 《四遊記》內容概略
表6 “三言”與“二拍”的異同
表7 “三言二拍”和《今古奇觀》
表8 四大奇書與四大古典小說
表9 《紅樓夢》的主要續書
表10 《閱微草堂筆記》的寫作年份
表11 《浮生六記》稿本篇目對照
表12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三大系列
表13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表14 明清時期十大小說家
表15 “新小說”類型的演變
表16 晚清四大文藝期刊
表17 東亞地區傳播的明代小說
表18 動漫文化中的《西遊記》作品
序
第一章 中國歷代小說:文學創作與社會變遷
第一節 小說的定義及其演變
第二節 中國歷代小說進程和特色
第三節 清末以來的小說論述
第四節 中國古代小說的價值和意義
第二章 從先秦到元代:中國小說起源和發展
第一節 中國小說的起源
第二節 漢魏六朝小說
第三節 唐代傳奇和筆記小說
第四節 宋元話本和筆記小說
第三章 明代前期小說:從文言到白話的巨變
第一節 明代的“剪燈系列小說”
第二節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第三節 施耐庵的《水滸傳》
第四節 吳承恩的《西遊記》
第五節 洪楩編《清平山堂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