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懷舊玩具
探尋屬於你的童年玩趣
二千多件玩具珍藏,勾起童年歡樂點滴
本書由香港資深玩具收藏家楊維邦及莊慶輝共同編撰,介紹香港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引入外國現代玩具開始,直至八十年代玩具蓬勃發展的歷程,是迄今最齊全的香港玩具圖鑑。
全書以多個專題貫穿,包括外國現代玩具的引入、紙玩具、香港玩具、士多玩具、傳統及節慶玩具、中國玩具、日本玩具等。
本書特色:
(1) 作者為本地資深的玩具收藏家,藏品廣泛,數量多達6,000件。本身為報章編輯的他多年前對玩具產生興趣,自行研究香港玩具,現已是行內專家。
(2) 本書以縱線時間線,以及橫線專題線,互相交織出香港的玩具發展史,題材挑選讀者有興趣的藏品類別,旨在引起廣泛關注,包括公仔紙、士多玩具等,都是很多人兒時的玩伴,本書可勾起童年回憶。
(3) 本書刊出近二千件玩具藏品照片,對玩具發燒友有很大吸引力。
作者簡介:
楊維邦,香港玩具收藏家,從事玩具收藏超過30年、收藏品多達6,000件。1981年起曾在本地報章擔任編輯,專責香港普及文化紀錄。著有《香港漫畫圖鑑》(合著)。
莊慶輝,資深玩具收藏家,收藏玩具年資超過30年,主要收藏本土及中國國營玩具,新年在摩羅街經營玩具店,並主持Facebook 中國China Tin Toys 網站,推廣懷舊鐵皮玩具收藏。
作者序
序一 本土文化的豐盛見證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我從美國返回香港,有一文化現象令我感覺極不舒服,就是政府官員、傳媒以至文化界,均以「文化沙漠」來形容香港。人類學指出,有人便有文化,這種自卑是被殖民統治的人的典型心態,認為只有主子的文化才是優越。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有文化人及學者關注並研究本土文化,但即使在回歸後,在主流建制上仍沒太大變化,有的繼續相信外國月亮特別圓,有的另覓新主子以叩拜,本土文化精髓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研究文化藝術過程複雜,但體驗文化卻易如反掌,只要往油尖旺區街頭走走,便不難體會香港文化的豐富多姿。百多年來香港最為人忽略卻又是最令人神迷的,不是那些優雅水墨古玩,或是那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當代藝術,而是那緊貼港人歷史、生活的流行文化,其獨特有趣和豐富多元,是西九文化區M+的原先構思,展藏以香港流行文化為主的原因。只要跳出「文化藝術只是精英品味活動」這井蛙之見時,便不難發現這香港的卓越流行文化如漫畫、流行曲以至電影,其影響力觸及中國大陸、亞洲以至全世界。彈丸之地可以有如斯文化影響力,其文化質素不容低估。近年康文署轄下的博物館開始積極舉辦香港流行文化展覽,呼應着新一代對本土文化身份的認知和認同,是個醒覺的開始。
香港流行文化中其一表表者,要算是玩具。不同年代的香港人,都有某些玩具,無論是公仔紙、太空繩以至機械人,跟他/她們一起成長,勾起無盡的童年經驗。但玩具不單是遊戲工具,其意義也不單停留於個人回憶的層面,它們也是時代、文化、社羣生活、經濟狀況等各方面的具體反映,是研究香港歷史、文化的重要通道。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香港玩具之多彩多姿令人目眩,一本有系統地整理香港玩具發展史的圖鑑,是極難得且重要的研究基石,楊維邦這本多年來渴望出版的書,對學術界來說,是重要的研究參考;對普羅大眾而言,是本土文化、生活經驗的見證。
楊維邦不單是個幾近瘋狂地全情搜尋香港流行文化藝術的收藏家,也是個既有眼光又願作深入研究的人,其收藏以玩具和漫畫最為豐富,而藏品也不局限在造型或製作技巧,而是從玩具在整個香港發展史中的文化、經濟和社會意義等角度來看,令展藏範圍更見多元及多層次。
感謝楊維邦多年來對研究保留本土文化的執着,現在終於能夠把其收藏整理成書,既是實現他個人心願,也為香港文化史寫上重要一頁,更重要是提醒我們香港人:不要再妄自菲薄,是時候認真看待香港文化,並向全世界的人說,香港人在文化上絕對有條件高傲地站起來。
何慶基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序一 本土文化的豐盛見證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我從美國返回香港,有一文化現象令我感覺極不舒服,就是政府官員、傳媒以至文化界,均以「文化沙漠」來形容香港。人類學指出,有人便有文化,這種自卑是被殖民統治的人的典型心態,認為只有主子的文化才是優越。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有文化人及學者關注並研究本土文化,但即使在回歸後,在主流建制上仍沒太大變化,有的繼續相信外國月亮特別圓,有的另覓新主子以叩拜,本土文化精髓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研究文化藝術過程複雜,但體驗文化卻易如反掌,只要往油尖旺區街頭走走,便不難體會香港文...
目錄
序言
序一 本土文化的豐盛見證 | 何慶基 vii
Preface 2 Toys as Commerce, Childhood as Nation | Matthew Turner viii
序二 小玩具大商業,小兒童大國度(譯文) | 田邁修 xiv
序三 玩物尋縱 | 楊維邦 xxi
序四 尋找玩具開心史 | 莊慶輝 xxiii
1 外國現代玩具的引入
戰前香港玩具 4
西方進口玩具 14
2 紙玩具
公仔紙前身——香煙公仔紙 30
五、六十年代公仔紙 46
七十年代公仔紙 60
貼紙玩具 62
明星相片 66
印水紙 72
紙手工及着衫公仔紙 78
3 香港玩具
香港玩具製造簡史 88
鐵皮玩具 90
塑膠玩具 96
香港玩具工業的見證——工業家林亮訪談錄 114
港產洋娃娃 121
香港布公仔始創人——李名煬 140
我Cheap,但我一樣好玩 146
港產黑妹公仔 150
香港交通工具玩具 152
手槍玩具 160
棋類玩具 164
面具 166
4 士多玩具
士多尋樂趣 176
雪條棍 178
搖搖 180
汽水蓋 182
糖果玩具 184
涼果包裝 194
抽獎遊戲 196
小玩意 198
刀劍玩具 209
球類遊戲 210
吹氣公仔 212
煮飯仔 214
膠兵 218
動畫 222
5 傳統及節慶玩具
傳統街頭玩意 226
編織玩具 228
九子連環 232
陀螺 236
波子 238
撥浪鼓 244
紙鳶 246
彩選格 248
農曆新年玩具 258
錢罌 264
中秋節玩具 272
端午節玩具 282
七姐誕玩具 284
永遠的節日,永遠的歡樂 288
6 中國玩具
具民族色彩的國產玩具 298
國產兒童玩具充滿革命氣息 310
國產車玩具 314
國產娃娃 318
竹木玩具 322
棋類玩具 324
中國民間傳統玩具 326
漢代鳩車 330
7 日本玩具
日本玩具的發展 334
動漫人物玩具 336
賽璐珞公仔 342
日本鐵皮玩具 346
日本機械人 354
日本塑膠公仔 360
小雲和小吉為何重要? 364
日本人六十年代的新寵兒——小黑炭 368
鳴謝 372
序言
序一 本土文化的豐盛見證 | 何慶基 vii
Preface 2 Toys as Commerce, Childhood as Nation | Matthew Turner viii
序二 小玩具大商業,小兒童大國度(譯文) | 田邁修 xiv
序三 玩物尋縱 | 楊維邦 xxi
序四 尋找玩具開心史 | 莊慶輝 xxiii
1 外國現代玩具的引入
戰前香港玩具 4
西方進口玩具 14
2 紙玩具
公仔紙前身——香煙公仔紙 30
五、六十年代公仔紙 46
七十年代公仔紙 60
貼紙玩具 62
明星相片 66
印水紙 72
紙手工及着衫公仔紙 78
3 香港玩具
香港玩具製造簡史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