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被知識分子視作中國與西方建交的橋樑,雙語作家熊式一以民間故事和京劇為藍本創作的英文話劇《寶川夫人》更從1934年開始在英國掀起「中國」熱,成功地向西方國家展示中國的文化面向。1950年代末,熊式一從倫敦移居香港,爾後高度參與本地戲劇及文藝活動,尤熱切地翻譯改寫「英國戲」供「中英學會中文戲劇組」搬演。按時地劃分熊式一的創作生涯,他在英國積極以英文撰寫「中國戲」,在香港則轉為以中文撰寫「英國戲」。綜觀既有研究,歷來最受關注的獨有熊式一的英文劇本及其翻譯,他寫於香港的劇作或礙於資料匱乏而未受重視。本書透過重新挖掘文獻資料和深入分析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珍藏的手抄藍印劇本,不但要擴展昔日研究的寬度,還能相對整全地呈現熊式一的跨國、跨地域創作歷程,充分彌補前人研究之缺失。
本書歸入跨文化翻譯研究領域,視熊式一及其作品為理解香港中、英跨文化交流的起點,事實上,熊式一橫越中國大陸、倫敦及香港的創作歷程,正能容讓我們反思中國知識分子的身分定位。
作者簡介:
陳曉婷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哲學博士、性別研究哲學碩士、文化研究學士;香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文科碩士;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純藝術(繪畫)學士。香港中文大學2020—2021 金禧天庶獎學金(香港文學) 得主,主要研究方向為跨文化翻譯、戲劇及文學改編、中國地方戲曲(粤劇) 電影及表演文化,代表著作《無頭‧神怪‧紮腳——藝術旦后余麗珍》專研香港名伶余麗珍及其神怪粵劇戲曲片。曾獲香港電影資料館邀請策劃影展及講座,並多次擔任該館映後談嘉賓,向公眾介紹香港文化及戲曲電影藝術。另恆常以筆名「辛黛林」撰寫劇評和導賞文章,作品可見於《明報》副刊世紀粤劇力專欄、《中國演員》雜誌和各大網媒平台。
作者序
序
本書乃是曉婷在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的博士論文,我是她的指導教授之一,讀後十分讚賞。此論文研究的主題是戲劇大師熊式一在香港的戲劇創作和生活經驗。熊式一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戲劇界開始嶄露頭角,後到英國留學旅居多年,以英文改寫《王寶川》大受歡迎,歷久不衰。五十年代初受林語堂之邀到新加坡南洋大學任教,卸任後卻落難香港。在港期間,熊式一改變創作風格,以中文改寫英國喜劇,將英國人物和佈景徹底華化,由中英學會中文戲劇組上演,也甚成功。
曉婷收集中英文資料,包括中大圖書館珍藏的舊雜誌和手稿,得以將熊式一改編後面目全非的英國原著還原,並引用跨文化翻譯理論,詳細分析對照,我認為絕對是開山之作。曉婷掌握各種有關香港檔案資料,得以深入探討當時的精英文化機構「中英學會」的主要人物及其外在背景,據我所知,從未有香港學者對此作如此徹底的研究。更有甚者,曉婷不僅把熊式一作為兼通中英雙語(bi-lingual)的戲劇家,而且從他的「文化資本」中反映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雜和交流的獨特地位,因此熊式一和他背景類似的姚克等人得以在中外文化勢力的夾縫中生存,並為中國現代戲劇開出奇葩。
李歐梵
香港中文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講座教授
序
本書乃是曉婷在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的博士論文,我是她的指導教授之一,讀後十分讚賞。此論文研究的主題是戲劇大師熊式一在香港的戲劇創作和生活經驗。熊式一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戲劇界開始嶄露頭角,後到英國留學旅居多年,以英文改寫《王寶川》大受歡迎,歷久不衰。五十年代初受林語堂之邀到新加坡南洋大學任教,卸任後卻落難香港。在港期間,熊式一改變創作風格,以中文改寫英國喜劇,將英國人物和佈景徹底華化,由中英學會中文戲劇組上演,也甚成功。
曉婷收集中英文資料,包括中大圖書館珍藏的舊雜誌和手稿,得以將熊式一改編...
目錄
i 李歐梵教授序
導言
005 第一節 看得見的譯者與跨文化創造性改編
011 第二節 熊式一及其作品研究的新可能
017 第三節 從英國的英文「中國戲」到中國香港的中文「英國戲」
第一章 熊式一在中國:戲劇興趣的萌芽
025 第一節 「戲劇家」身份之建構及《天風月刊》「家珍」系列
035 第二節 早年求學經驗及戲劇活動
041 第三節 翻譯工作及人際關係網絡
057 第四節 與同代戲劇家余上沅譯筆之比較
第二章 英文「中國戲」——熊式一在英國的原創英文話劇The Professor from Peking(《大學教授》)
073 第一節 英國求學經驗及戲劇事業
078 第二節 英文「傳統中國戲」:以Lady Precious Stream(《王寶川》)初試啼聲
085 第三節 知識分子身份及文化宣傳工作
092 第四節 英文「現代中國戲」:以The Professor from Peking 宣揚中國
102 第五節 「未到家」的大學教授
第三章 熊式一在中國香港:「中英學會中文戲劇組」與跨文化戲劇翻譯
111 第一節 隨林語堂赴新加坡辦學
117 第二節 移居中國香港開展戲劇事業
124 第三節 中英學會中文戲劇組及中國戲劇運動
131 第四節 跨文化改編翻譯劇之再思
第四章 中文「英國戲」——熊式一在中國香港的中文話劇(1)從話劇到電影《樑上佳人》(1959 年)
139 第一節 《樑上佳人》原型文本考源
147 第二節 從Dear Delinquent 到《樑上佳人》
155 第三節 《樑上佳人》的翻譯策略
167 第四節 《樑上佳人》的原創內容與體裁特色
178 第五節 《樑上佳人》電影
第五章 中文「英國戲」—— 熊式一在中國香港的中文話劇(2)從話劇到小說《女生外嚮》
191 第一節 《女生外嚮》原型文本考源
196 第二節 《女生外嚮》戲劇及小說比較
213 第三節 《女生外嚮》的階級議題
225 第四節 《女生外嚮》的性別政治
第六章 熊式一的「原創」話劇《事過境遷》(1962 年)
245 第一節 《事過境遷》原型文本考源
254 第二節 《事過境遷》的階級議題
268 第三節 《事過境遷》的性別政治
273 第四節 《事過境遷》的胡適批判
283 結論:被遺忘的一代「香港」文人
294 後記
297 附錄:熊式一著作
i 李歐梵教授序
導言
005 第一節 看得見的譯者與跨文化創造性改編
011 第二節 熊式一及其作品研究的新可能
017 第三節 從英國的英文「中國戲」到中國香港的中文「英國戲」
第一章 熊式一在中國:戲劇興趣的萌芽
025 第一節 「戲劇家」身份之建構及《天風月刊》「家珍」系列
035 第二節 早年求學經驗及戲劇活動
041 第三節 翻譯工作及人際關係網絡
057 第四節 與同代戲劇家余上沅譯筆之比較
第二章 英文「中國戲」——熊式一在英國的原創英文話劇The Professor from Peking(《大學教授》)
073 第一節 英國求學經驗及戲劇事業
078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