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導讀
這個故事是關於野性和社會性,也是關於憤怒和微笑。
當孩子在媽媽的肚皮裡,他只是單獨存在,他可以非常自我、野蠻、放任、自由,因為在那個地方,他就是自己的國王,手握最高權柄,不用理會其他人,也沒有誰人會發出「哼」一聲!
孩子呱呱落地,從那一刻起,他成為了「成員」,社會化過程正式開始。孩子是家庭成員、家族成員、氏族成員、社區一分子、社會未來的主人等,這些都是社會身分,隨之而來就是各種規矩、價值、禮儀、習慣、期望等,也有它們各自存在的原因,孩子要吸收和學習的可多呢!那誰人會擔上啟蒙導師的工作呢?
爸媽、長輩、老師等都是啟蒙導師團,但他們如何啟動社會化過程,是溫柔還是粗魯,是歡喜還是厭煩,是兼容還是排斥,卻是天地之分,若方向選對,野性和社會性不一定要放在對立位置。
請細看書中的插畫,森林中的動物,他們總是以好奇的眼神和歡喜的表情包圍孩子,所以,孩子在動物群中也自然放鬆,同時感覺愉悅和自由,孩子的臉孔常帶笑意,也格外漂亮。
相反,孩子遇上的人類先是露出抗拒、憂慮和焦急的表情,後來更發展成滿臉怒意,甚至是敵意,他們是用壓迫和指責的方法去馴服野性,這好像是一場戰爭,漸漸也引出了孩子的憤怒和更極端的反抗來,她的臉孔經常拉緊,不曾放鬆,最後她還出走了。
在微笑、融和與接納的氛圍,野性自然會放軟,戰爭根本毋需要發生,但當中還必須有一點耐性和等待。
爸媽跟孩子看這本書時,請格外溫柔和歡喜,當孩子感覺爸媽沉醉與他們共處,啟蒙的道路便開通了。
何念慈博士(臨床心理學家)
何念慈博士簡介:
最具活力和創意的臨床心理學家,十多年前線心理治療經驗,並以人本關懷和醫者熱誠獲各方好評。曾經主持逾百場公開教學和講座,並把心理學廣泛應用於不同領域。二零一四年成立何念慈心理工作室,積極投入社會工作。熱愛寫作,著有《十月關係》及《九月一號焦慮症》。
網址:www.hoannie.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AnnieHo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