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先天而天弗違論「命」與「數」
余少年時愛科學,尤好數理,暇則夢縈於三角幾何和dy、dx(微積分)的世界中。對於命理之學,未之知也。當時,長輩中有相信命運者嘗找術數師推命,余有機會接觸其命書,唯礙於自己重科學而輕文學,國學水平始終有限,對命書之內容不甚了了,只覺其言並無科學根據,且流於虛無飄渺。及長,閱人、事漸多,看到人有意外的成功、不測之失敗;聚散生死有時,緣起緣滅有定,開始感受到命運弄人,似有天意,人生無常亦有常,遂問世間真有「命數」乎?孰造成之?孰主宰之?
至九十年代,有家人因健康問題而希望在科學以外尋找辦法者,令余在機緣巧合下接觸風水。待家人的健康慢慢好轉後,對風水之書略為瀏覽,亦頗曉其意。然發覺風水之學如無師授,終若有所未得焉。乃隨師學習易學、風水、相學和命理。
余隨李英才師父學習手相、面相於公元二○○○年。李師父治學嚴謹,對相學擇善固執,且持之以恆,成德立行;在課堂中論相,更語多教化,勉人為善,對余啟迪良多。後在李師父之引薦下,有機會隨其師黎峰華博士學習子平命理。黎博士風骨高逸,博聞強識,疏通知遠;在課堂中常闡大道於兩三言,若非圓通於世事者,實弗龍也。余得其當面教導,受益匪淺。今兩位恩師出版《命數》一書,並囑余為序,實在惶恐萬分,不敢信口雌黃,爰不惴鄙陋,略陳管見。
夫「數」之特性,乃由已知而求未知者也。凡數學皆建基於前提的公式,通過邏輯推論之語法關係,而得出斷言之結論;其證明及反證明,都要在邏輯中進行。子平命理之學,是以日干為我,配合四柱間之天地陰陽、四時五行、刑沖會合、生剋制化,推理及演繹出發展規律,以推人命;其理論要在長期的實踐中驗證,始臻完善。故數學者,科學也。子平命理學者,占數學也。科學究其所當然,占數學則求其所以然。「所當然」者,主觀之價值也。「所以然」者,客觀之事實也。然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其理均為一也。所不同者,由於占數學之經驗性強,故其相對之準確性弱,概理一而分殊也。
至於「命」之優劣,原因複雜,誠不易言。竊以為時間、空間、物質、能量乃影響人命之基本元素。夫時間者,出生之年月日時也,亦謂之命;此為有定數者。空間者,地域也;相同命造之人分佈於不同空間,各司其職,此為無定數而又可改變者也。物質者,資源也;相同命造之人生活於不同家庭,各享不同的經濟資源,此亦為無定數而可由後天改變者也。能量者,生活態度也;相同命造之人亦會有不同的生活態度,有什麼生活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此亦為無定數唯可由後天之教育改變者也。是故數者,亦易理也,有先後天之殊。時間為先天數,任何八字均為絕對而又不可改變者。空間、物質、能量為後天數,三者各具生命特性而與環境互動,形成相對性的命理軌迹。故雖曰「數」皆前定,然「命」之優劣仍受後天環境之影響也。
然則「命」可信乎?《舊約聖經》云:「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摘自《傳道書》3:1~8)。孔子罕言命,亦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摘自《論語.堯曰篇》第二十)。孔子說的命就是天命。天命之謂性;性者,吾人自心之本體也,或稱本性。宋.羅景綸亦云:「且人之生也,貧富貴賤,夭壽賢愚,稟性賦分,各自有定,謂之天命,不可改也」(摘自《鶴林玉露》卷六)。人要知命、信命,才能改命。知命者,就是人要認識其本性和命運軌迹。信命者,就是在知命後對弱點作出妥善的處理,亦即是「行」。而改命者,則是成果。此謂之知行合一。唯有「知行合一」才能改命。由是觀之,知命為論命之價值所在。只要能知命,軌能夠趨吉避凶,解禍成祥,免非就是,化險為夷。《易》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摘自《周易文言.乾》)。先天不違者,就是將論命預知的命理規律勇敢面對;意之所為,默與道契。後天奉天者,就是如遭災變,要明察其理,按客觀規律,奉而行之;並要把握時勢,抓緊機會,以轉危為安,化禍為福。
觀夫子平命理之學,乃預測人生的一種占數學也,主要依靠歸納、總結等方法蒐集前人的經驗,以降低論命的錯誤率,並沒有絕對的準確性。加上天地廣大,歲月悠悠,而人事渺茫,每個八字都會受到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故這門學問對經驗性的要求很強。
在本書付梓前,余有幸蒙示初稿,覺書中所述,扼要詳明,理論實戰並重;而書中之「六十甲子論命秘訣」、「根、苗、花、果看六親」及「實戰篇」三章,更歸納了黎博士在子平論命的經驗,都為竅訣。信可滿足讀者對子平命理經驗性的需求,及補充了前人之不足也。
學生 關滿鴻博士
「師者‧可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當答應為師父新書《命數》寫序後,心中驚喜交集,感覺受寵若驚,而且太高攀了,師父是精於術數學的大師,地位舉足輕重,而我這晚輩在命理學的學習上,還處於牙牙學語的階段,介紹也還未夠資格,更遑論評述。於是決定只談我對命理學的心路歷程,希望讀者們可以有多一個角度去看命理學。
從小便聽到大人們說什麼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沒有去深究其解釋,只是順理成章地覺得「命」是最重要,因為排第一。況且又聽說:「落地喊三聲,好醜命生成」;「一切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命裏有時終雖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就好像說一生下來,是好、是醜、是有、是無,都改不了、變不了,一切已成定局,必須對「命」臣服。不知不覺間對命理又好奇、又敬畏,凡事都處於「應命」的心態,又因為所認識的親朋戚友中並沒有人涉獵命理,於是又覺得這是一門極之神秘,而又需要特殊能力才可以接觸的學問。聽到別人談及批命的準確性、權威性甚至揭示迷津、渡過難關時,會覺得此學問高深莫測,繼而對之肅然起敬;但有時又聽到一些批命不盡不實,甚至信口雌黃、恐嚇、欺騙,就像江湖術士,令人覺得要敬而遠之,避之則吉。在心中對命理有很大的矛盾:是高高在上、神秘莫測,又可助人的學問?或是妖言惑眾的低下的江湖術士所為?
大概二十多年前,有機會接觸這門學問,把命理的神秘面紗掀開,漸漸明白命理的根據,開始了解何謂「命」?何謂「運」?及其影響。這學習雖然可以滿足我的好奇,但並沒有提升我的熱情,下課後沒有溫習,又沒有練習,學了兩、三年只得寸進,終於停止學習,雖然每年都會找師父批流年,但只作參考用。
大概五、六年前再有機會接觸這門學問。已經放下了二十多年,為什麼又會重拾呢?這學問沒有變,仍然是用出生年月日時、陰陽、五行、天干、地支、藏干、用神、排大運、安六神……,其實令我再學的是黎峰華師父的徒弟李英才師父,當時我正在上李英才師父的相學班,發覺李英才師父對相學的講解與別不同,不是那些趨吉避凶,什麼時候有運到的江湖口吻,而是多談性格及其對運氣和際遇的影響,從改變行為、態度、思想、心態開始,而面相和運氣都會因而有所改變,不是用整容去改運。這也改變了我對相學和命理學的看法,把它們重新定位,從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認識和學習。於是對黎峰華師父的命理班有不同的體驗,他學識淵博,博古通今,授課時,一方面可以微觀地深入淺出去講解細節,另一方面又可用宏觀的角度把歷史、地理、國際視野串連起來。所以上課時,如一分心,很容易便會迷失於時空間,接不上師父的講解,但如果專注的話,會驚訝於師父廣博精深的知識,配合其流水行雲般、無拘無束、無遠弗屆、從不同的層面、角度去講解,也豐富了我命理以外的知識。
話該說回來,師父的命理學功力真是深不可測,他從我的八字看到一些以前從未有任何師父看到的地方,但一經他點提之後,我再環顧我身邊的事事物物,確有一番新的體驗,有如夢初醒的感覺。我學到的是:「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命」就好像是山,我們改不了,雖然古有愚公移山,今有移山填海,增加土地供應,但到底這不是常人可做的事,既然「命」像山不能轉,我們可以做的是接受和面對它。其實每一個「山」都蘊藏着非常豐富的資源:礦產、土壤、岩石、水源、動物、植物、氣候……。除了接受和面對之外,還可以盡用我們已有的資源。
「山不轉路轉」,「路」就像我們的「運」,但不要忘記,路是山上的路,不可以轉離「山」,但可轉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看到不同的風景,或轉向發掘不同的資源,正如我們的「大運」也是從我們的「命」推算出來的,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大運」配合和發揮我們「命」中的資源。
「路不轉人轉」,「人」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的行動力,我們可採摘路旁的花果,或探索和發掘礦產,甚至不一定要行在路上,可根據水聲去尋找水源,跟隨足迹去捕獵動物,好好地發揮我們的行動力,而不是坐在路上自怨自艾。
「人不轉心轉」,「心」是我們的心態,當我們不斷與別人比較,及聚焦於我們的缺失上,無論我們已經擁有多少,我們永遠都會不夠和不快,覺得不如人,如果我們可以感恩於我們所有,並好好地運用,同一境況會有不同的體會。有一故事:有甲、乙兩個職業司機,同是家中經濟支柱,不幸地遇到交通意外,兩人同時失去右腳。甲司機非常沮喪、憤怒,大哭大吵,怨天怨地,連家人都陷入絕望的情緒,不知怎樣面對未來的日子。另一面,乙司機及他的家人,全都歡天喜地,商量要去還神,雖然失去右腳,但慶幸還可以活下來,可以繼續一家團聚,還積極地去安排和計劃未來的生活。就算什麼都改不了,我們還可改變我們的心態,從而體驗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正是這書中所說,「其實八字命理學與宿命論完全不同,前者是要使人知道因果,也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作為改善自己的參考。」「研究先天命理,絕不能忽略後天的人為因素及環境。兩者所產生之綜合連鎖作用與結果,才能更符合實際與現代之生活環境,以及人生之命運與過程。」希望有興趣研究命理學的朋友,可以多從以上提及的理念和角度去解讀八字,積極地去面對和享受自己的「命」。
我現在是香港沙維雅人文發展中心臨床會員及資深輔導員,而師父對命理學的理念與我輔導上的理念有很多相約的地方──接納既定的事實,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後選擇用不同的行動和心態去處理和面對其影響。我將會把這兩門學問整合,但我的第一步是先從面相學開始,正準備撰寫以相學為題的心理學博士論文,然後研究把命理介入輔導中,用命理去尋根,找出問題的根源,再用輔導去幫助改變行動和心態。
命理學是中國文化領域上的瑰寶,是一源遠流長的智慧結晶,我相信這學問一定可以有一正向的重新定位,被納入為一正統的學問,不再給予人們「迷信」或「宿命論」的感覺。身為後輩的定當繼續從這正確心態去學習和發展,正如唐代儒家韓愈說的一句話:「師者‧可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細閱書籍,亦深深感受到師父的宏願,但願有緣購買此書的人亦有此心。
學生 葉李淑儀 二○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一位不可多得的通識博士
性格學這門學問,博大精深,那性格究竟如何分析?跟出生年月日時有否關係?我想黎峰華師傅這本《命數》可窺探其中的秘密。
十年前左右,機緣巧合之下,參加了一些性格學(九型人格、DISC、MBTI)的課程,開始對人性的研究產生興趣。及後接觸了西方兩套用人出生年月日計算的性格學(占數術及占星學),發現原來人的本性跟出生年月日是有一定關連的。深入探究之下,中國人在宋代時已能從一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去計算一個人的性格及命運!
在探究的過程之中,有幸跟隨黎峰華師傅學習八字,令吾人眼界大開,對整個中國玄學的觀念大為改變。以往對玄學的觀感是江湖伎倆,收錢就說好話;然而,在跟隨師傅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八字所展現的是一個人由性格到際遇都可以看到;除性格和妻財子祿外,亦可以看一個人的健康及身型(這是現代西方的性格學不能看到的)。在演繹八字的過程中妙語如珠,有時還請出這個八字的人的手掌掌紋是哪一類的掌紋(川字掌、斷掌、爪字掌及人字掌),準確程度有九成以上,可見師傅對於中國玄學是有很深入的了解,打通整套玄學體系。
除玄學之外,師傅對其他的學問亦有深入了解。在一次謝師宴中,師傅講解了很多玄學以外的學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解釋食魚翅為何要加醋,不是為了調味,而是打開食欲。又有一次,有幸地坐在師傅旁邊觀摩師傅看客人的八字,其中一位客人提到關於茶葉,師傅與這位客人對答之間所展示出對茶葉的了解,比很多專家還要知得多。
師傅這本八字書像一本八字百科全書,由開盤到解盤,分門別類,將以往很多外間八字師傅所講的內行用語詳加解釋(例如地支六合所代表的意義),另加上六十日柱的基本意義,只要用電腦開盤,然後看「字」查書,一個未學過八字的朋友也可以知道這個八字的基本特點。
一個有學識、有熱誠而且有理想、有原則的老師,在今天的社會上是不容易找得到;所以,我很願意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因為我相信他所做和說的。
學生 李智全
命從福處積‧運向德裏求
八字命理學是我國固有的傳統文化,堪稱為五術中最簡便、結構最精密、準確度最高的算命學術,以預測人一生之妻財子祿、禍福吉凶為要旨。在本人未接觸八字命理學之前,八字命理學予我之印象均是迷信之說,但隨着我對八字命理學有較深入之認識後,才得悉八字命理學原來是一門頗為精準的算命學術,論命準則建基於前人對千千萬萬真人八字命例之統計,以這些統計數據歸納出客觀而精準之命例範本。精於八字命理學的人,只要排出四柱天干地支共八個字(年柱、月柱、日柱、時柱),便可以極短時間內,一語道破某人的性格特點、六親情緣、富貴貧賤、禍福吉凶、一生命運、每年運勢。造詣高之師傅如黎鋒華師傅,甚至可從當事人的八字斷出許多不為人知之密事,令當事人驚訝震撼。
筆者是黎峰華師傅之弟子,與師傅結緣於八字及風水課堂上。課堂上的師傅予人平易近人、口齒伶俐、談笑風生、有問必答、有答皆精之印象。筆者曾多次在課堂上目睹師傅如何能一語道破實例嘉賓八字上潛伏之密事,令當事者無不驚嘆師傅之神機妙算。熟識師傅的人,無不知曉他除是八字高手外,還是掌面相及風水殿堂級之大師。
筆者曾跟隨師傅往國內幫一家人為他們身故已十八年之父親尋找合適墓園改葬。事緣這家人之細女於年前求助於師傅,述及其三十來歲的弟弟,最近不幸意外身故,二哥罹患重病,大哥生意不滯,而自己亦衰運連連。師傅只在她額上「丘陵」、「塚墓」兩個部位打量一眼,便立即告訴她,這家逢惡運是與他們父親骸骨受水浸之故有關。細女於是與各兄長及母親商量後,大家同意擇日於國內大鵬灣某墓地開棺查個究竟。誰知,開棺後一如師傅所料,先人骸骨腳之下半部均被水浸住了,就連腳掌處亦因多年水浸關係,有一丁點皮肉還沒有化掉,有相為證。當日,這家人便與師傅和我一行八人,前往惠州某墓園把該先人的骸骨改葬。事隔將近一年了,從他人得知這家人於改葬先人骸骨後,家運漸見改善了,每人之運勢亦見好轉,這乃多得師傅之襄助。此例證明師傅如何運用他非凡的術數造詣去幫助別人改運,廣報善恩。
此書為師傅之精心傑作。他有系統地把八字命理學之艱深內容,以淺白的文字由淺至深加以闡述,由八字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六十甲子干支之配對、合化刑沖、排大運流年、安十神、取用神、論神煞、論格局高低,以至黎師傅平日為人論命所獲得之心得所撰寫的「六十甲子論命秘訣」,都一一鉅細無遺,加以分類詳細解說,使初學者可輕鬆地踏進八字命理學之門檻。所以,此書除了是八字入門書之不二之選外,更是對八字有多年研究愛好者之恩物。
在此,筆者嘗試分享一些研習八字命理學的體會,以供讀者參考。學習八字命理學的目的並不是要「知命而認命」,而是要「知命而造命」。「知命」即通過八字命理學去了解及分析一己之性格強弱、貧富貴賤及格局高低,說白一些就是先要了解自己是什麼料子。如分析出來的信號顯示,當事人只是一個低薪低職的打工階層,而不是大富大貴的商家巨賈,那當事人千萬不要感到失望沮喪,切勿抱「一生原是命,半點不由人」的自暴自棄態度去「認命」。「知命」不是去「認命」,而是去「造命」,即為自己打造更美好的命運,或至少都能創造出有利條件把自己現有的良好命運保持下來,讓自己不要做非分之追求,免得最後一敗塗地,落得慘淡收場。筆者常聽到身邊友人的真實例子,有中六合彩頭獎的酒樓侍應,在數月裏因股票投資失利而輸掉所有彩金;更有剛剛領了退休金的文職公務員在半年內因經營茶餐廳生意失敗而蝕掉所有退休金;還有一心想搵快錢的小商人,因擴充失誤,連自己樓房按揭借回來的資金都給付諸一炬。以上例子的三個主人翁都同樣犯了一個錯誤:不知命而作非分之追求。如他們都有研習八字命理學,認真地了解自己的料子,並捉摸着命運的脈搏來行事,或許他們大可逃過一劫,保存既有之利益,如不,至少也可把損失減至最低,免得落於一舖清袋的下場。所以,「知命者」可為自己趨吉避凶,當惡運來臨時處於被動,韜光養晦,不要作非分之追求,當好運來臨時處於主動,善加把握,以雙倍之努力搏取最高之回報,這就是「知命而造命」了。
最後,希望各讀者謹記,八字命理學之參數並不是百分百精準的金科玉律,它只可在預測吉凶時作方向性之參考。命運始終掌握在自己手裏,最終都要靠自己的實力及努力在人生路途上爭取每點每滴。
弟子 中西區區議員 張翼雄律師 於二○一一年 辛卯年 春
前言
「一生原是命,半點不由人」。作為一個讀書人,本不應該妄談命運、因果和宿命,然命運之說,在我國由來久矣。古人言命,類皆得之於天,而賦之於人者。《中庸》開宗明義,第一章即云:「天命之謂性」。鄭康成注:「天命,謂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謂性命。木神則仁,金神則義,火神則禮,水神則智,土神則信。」(《中國哲學思想論集》第三卷)錢穆先生亦云:「四書裏《中庸》的第一句,就說天命之謂性。天命所與你的,就是人之稟賦,這就叫做性。人受了此性,這就在人之內有了一份天,即是說人生之內就見有天命。」(《中國人的思想總綱》)王充《論衡.卷第三.初稟篇》云:「命,謂初所稟得而生也。人生受性,則受命矣。」又云:「人生性命當富貴者,初稟自然之氣,養育長大,富貴之命效矣。」《孝經》說曰:「性者,生之質;命,人所稟受度也。」楊雄《法言.問明篇》云:「命者,天之令也,非人為也。人為不為命。」孔子亦曾論命,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論語.憲問篇》第十四)在本章裏,孔子談到自己的天命思想:道之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為,即所謂「謀事在人,而成事在天」也。子夏亦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篇》第十二)先賢既然相信命運,就希望能夠知命。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論語.堯曰篇》第二十)皇疏注:「命,謂窮通夭壽也。人生而有命,受之由天,故不可不知也。若不知而強求,則不成為君子之德。」(《論語集解義疏研究》第十八卷)孔子說的命就是天命。各人之命雖同受於天,但有窮通夭壽之異。故必須先了解前因,始能知命。能知命,則可修德立命。人不但要立一己之命,更要為生民立命,以成君子之德。《郭店楚簡.尊德義》云:「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後知道,知道而後知行。」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孟子.盡心章》句上)孟子認為人生一切都是命運,順應之就承受正常的命運。所以知命者,不會立於危牆之下也。荀子亦云:「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荀子.榮辱篇》)意謂事情如受挫折,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會埋怨別人,了解命運的人不會怪罪於天,反而會多從自己身上去找尋失敗的原因。因為埋怨別人的人,多是智低才疏者;而怪罪於天的人,往往胸無大志。
古人信命、知命的觀念,促成了我國術數的產生和發展。我國術數皆源於「易」,「易」乃古昔聖賢「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而領悟出來的成果。其基本理論包括陰陽、四時、五行、八卦和干支等。命理之學亦然。《四庫全書總目.術數類提要》云:「術數之興,多在秦漢以後,要其旨,不出乎陰陽五行生剋制化,實《易》之支派,傅以雜說耳。」《漢書.藝文志》亦云:「星命之說,漢有太乙星子等書推數,引以論凶吉。」《漢書.五行志》則載有「泰乙陰陽」二十三卷。可見推命之學,在漢代早已有之。唯觀乎現存之資料,當時推命之法甚為簡單,尚不足以形成一門學說。傳北齊世祖武成皇帝高湛相信算命,術士魏寧推知其死期。《北齊書.方技傳》中記載:「魏寧,巨鹿人,以善推祿命徵為館客。武成親試之,皆中。乃以己生年月托為異人而問之,寧曰:極富貴,今年入墓。武成驚曰:是我。寧變辭曰:若帝王有法。又能陽子術,語人曰:謠言,盧十六,雉十四,犍子拍頭三十二。且四八天之大數,太上之祚,恐不過此。既而武成崩,年三十二也。」可見當時之算命是以出生年、月為基礎,尚無日、時之算命法。
星命之學始於唐代。當時流行一種根據星象、曆法以推人命的五星推命術,按人出生時星辰所在位置推算人的命運休咎。又有一種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時辰推命術,主要根據不同時辰生人所稟受陰陽之氣,來預測人的貴賤禍福。命理學家李虛中將二術系統化,使之成為一門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時推算壽夭窮通的命理學。至宋初,徐子平出,撰《珞碌子三命消息賦注》,專以人之出生年、月、日、時配合天干、地支合成八字,再根據其五行生剋制化之理,以推人命祿。故八字推命又稱子平術。自此,五星論命和子平術便成為中國命理學的兩大主流派。由於子平術較其他推命術精密,故得世人之推崇。明.劉玉《已瘧編》云:「江湖談命者,有子平,有五星,又有範圍前定諸數,士大夫所樂問者,唯子平。」自徐子平後,命理著作更是汗牛充棟,不勝枚舉,往往瑜瑕互見。唯宋.徐大升之《淵海子平》、明.劉基之《滴天髓》、張楠之《神峰通考》、萬育吾之《三命通會》及清.陳素庵之《滴天髓輯要》等較為淺近通達,多為後世所本。
眾皆以為命學乃玄學,而不知其為科學化之學術者也。命學古稱算命術,其結果是經過計算出來的,數學也。命學源於《易》,乃古昔聖賢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的成果,天文地理學也。命學之理論,乃建基於人類出生時氣候之季節性變化,而影響到其未來之命運軌迹,物候學也。陰陽五行、生剋制化乃命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陰陽五行之金、木、水、火、土,乃活生生的物理性質;而生剋制化乃導致五行質變或量變的一種內在運動,物理、化學也。命學解讀天地萬象、社會百態和生活點滴,社會學也。「科學」一詞,出於十六世紀的Francis Bacon,只有數百年歷史,唯命學在中國傳承了兩千多年,實為中國之遺傳學也。數學、天文、地理、物候、物理、化學、社會學、遺傳學,人皆知其為科學矣。
余自問一生自強不息,為人磊落光明,不論做人、做事,都撫心自問,猶覺命運弄人,如船與水,處境之順,着手易成;處境之逆,蹇足難前。命好運厄,難以致遠;命蹇運佳,雖可日行千里,唯難免傾覆之災。觀今言命理者,大多以吉凶立論,教人趨吉避凶,而忽略研究其成敗之因由。其實,吉凶、成敗互為因果。正如老子所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五十八章)若不迴避失敗,則成功在望矣!余今撰《命數》一書,儘量從淺從簡,盼初探命學殿堂的讀者,也能一窺門檻,了解八字玄機。余祈他日機緣再遇,或再撰文盡探此學問的堂奧,則足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