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傳承、慈善」是澳門烹飪協會及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出版是次成書的目標。
滿漢全席是中華民族具代表性的飲食文化,是清朝的一種皇族筵席,融合滿族及漢族高端的烹調技術,分為四款宴席:金花宴、玉堂宴、鹿鳴宴及龍門宴,分四天享用。因時代變遷及社會文明進步,筵席內有些菜式如猴子腦、九如獻瑞(燜娃娃魚及悟州山瑞) 等已經無法重現。是次《滿漢筵席》,以兩天宴席(龍門宴、鹿鳴宴)共24道菜餚的精華,透過師傅的經驗詳述選料、靈感來源、菜式變化、烹調技巧等。另外,以豐富的資料素材,如裝潢佈置、果品擺設、配樂、食具、服飾等,用文字及相片重現清朝滿漢筵席的風貌。
作者簡介:
澳門烹飪協會,成立於2016年,是澳門的非牟利餐飲業團體,宗旨為「團結澳門餐飲業專業人員、集合海內外投資者,透過交流推廣促進行業發展及提高澳門餐飲業的競爭力」,會員大部分是業內廚師,人數逾500人。現任會長由澳門飲食業聯合商會理事長葉紹文先生擔任。澳門烹飪協會自成立以來曾組織或舉辦多次慈善活動,當中包括今次的「2018滿漢筵席重現濠江」慈善宴,所得收益全數捐贈澳門自閉症協會。
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簡稱群生社,成立於1986年,前身為群志社(1958)及港九飲食業群生互助研究社(1961),是一個非牟利的餐飲業團體,以聯絡餐飲業出品部從業員為主。其宗旨是「維護權益,鑽研技藝,促進聯繫,擴大群生」。會員多為粵菜師傅。現任理事長為許美德師傅,副理事長分別為梁明師傅及梁耀光師傅。群生協會旗下設有「群生社慈善基金」,透過不同慈善活動回饋社會。
2017年聯合新加坡「香港之友」國際飲食協會、澳洲墨爾本新聚聯廚師協會、馬來西亞姑蘇慎忠行餐飲業公會、澳門烹飪協會等創立了「四中盟會」,宗旨是利用技能烹煮慈善宴,藉此回饋社會。2017年聯合新加坡「香港之友」國際飲食協會、澳洲墨爾本新聚聯廚師協會、馬來西亞姑蘇慎忠行餐飲業公會、澳門烹飪協會等創立了「四中盟會」,宗旨是利用技能烹煮慈善宴,藉此回饋社會。
作者序
林振國(澳門烹飪協會理事長)
滿漢筵席重現濠江
經過一年多的籌措,終於實現我們這一輩廚師的夢想,將滿漢筵席中的精華重現濠江。這次難忘的經歷,體驗我們港澳廚師通力合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奮發向上的精神,極大地提高了港澳業界廚師的技術能力。
滿漢筵席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瑰寶,經受了歷史的曲折,而流傳下來。這次我們重現濠江的滿漢筵席,是採用1977年香港國賓酒樓,為日本電視台製作拍攝滿漢筵席的四張菜單其二——龍門宴、鹿鳴宴——為藍本,進行重新解構製作。
何謂「重新解構」?因為用今天的眼光看來,滿漢筵席涉及的許多食材,例如象拔、熊掌、猩唇、猴腦之類,都是來自受保護的野生動物,都已是不可使用。這樣的情況就給我們製作宴席的廚師,提出了許多的難題。如何在保持菜餚口感、寓意,又在合法的情況下,去表達滿漢筵席,讓我們花了很多的心思。例如滿漢筵席中有一道菜,稱為「一掌山河」。原配方是用熊掌及各類的奇珍食材烹製。對此,我們使用100斤水鱉的掌蹼,來取代熊掌。掌蹼之下,是代表民眾的法國鵪鶉;代表法律的鴿蛋;代表權力的瑤柱;代表金錢的天白菇;代表土地的意大利芥蘭,巧妙地從口感、寓意上重現了這道菜式。另外,某些古代視為奇珍的食材,到了今天,可能已是日常可見,但是經過我們的廚師妙手烹製,並在裝盤裝飾上巧加改良,也能很好地重現該類的菜餚。
這次將滿漢筵席重現濠江,我們投入了很多人力心力,並且將製作的過程拍攝記錄,目的是將這個能體現廚師手藝巔峰的作品傳承、發揚,鼓勵年輕廚師可以更好地瞭解中國傳統美食,本着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的精神,將粵菜的精華保留,將粵菜的技術發揚光大,鍛煉出更好的廚藝。
許美德(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理事長)
「滿漢全席」流傳自清朝康熙帝。據說康熙帝為化解滿漢不和,設巨筵宴百官,連吃四天,共三百多種南北奇珍百味,滙聚滿漢佳餚美饌,帝提字「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在二百多年來不斷發展,創立了獨特的宴會禮儀和風格:「大滿漢」108道菜,「小滿漢」64道菜。除了要求色香味俱全,餐具亦需要匹配,連上菜次序也不疏忽,還有配以節目娛賓,可謂琳琅滿目、奢華講究,盡顯不凡氣派,展現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也是中國國粹。而餐飲界亦視承辦滿漢筵席為夢寐以求的措舉,若能參與其中,更是最高的榮譽。
是次由香港「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和「澳門烹飪協會」作承辦單位;澳門科技大學、「澳門銀河」福臨門和李錦記為支持單位。林振國大師為總統籌,鄙人亦有幸作為是次活動的統籌。22位港、澳滿漢大師掌廚,另港澳共有36位滿漢顧問提供專業意見。最榮幸的是邀請到中國御膳大師——皇家滿漢全席第三代傳人齊金柱先生,親臨澳門福臨門作現場交流,並給予支持及鼓勵。
在前「國賓酒樓」前輩的支持指導下,將1977年「國賓酒樓」的龍門宴及鹿鳴宴菜單重新操作了一次,然後匯集成新菜單「銀河滿漢筵席2018」。以「學術、傳承、慈善」這三方面為基礎——以「承先啟後,精益創新」作口號,再次將滿漢筵席呈現於大家眼前,亦啓動了港澳廚師交流,促進南北交融。
要還原當年的滿漢全席,仍是不容易的事。食材是最大的挑戰,有些已不復存在,有些受到保護及被禁止食用,又或者從食品衛生角度不能食用。種種轉變,都為烹煮滿漢筵席增加難度,而要傳承下去,則必因時制宜,以舊瓶新酒的形式,存其精華。更熱切期望日後能加深港澳合作、南北交流,將中華飲食文化更發揚光大,推到全世界。遙遙向41年前的「國賓酒樓」及前輩致敬,感謝前輩為文化傳承作出的貢獻,同時亦希望此次活動能影響後輩,啓發下一次的滿漢筵席,帶來承先啓後作用。
最後,這次宴席的盈餘,將全數捐獻澳門自閉症協會。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和澳門烹飪協會,亦將此次宴席的菜式輯錄成書,以作傳承。而《滿漢筵席》書本的版稅收益,將撥捐澳門慈善機構和群生社慈善基金。在這裏,衷誠請各位善長仁翁能多多支持、共襄善舉!
林振國(澳門烹飪協會理事長)
滿漢筵席重現濠江
經過一年多的籌措,終於實現我們這一輩廚師的夢想,將滿漢筵席中的精華重現濠江。這次難忘的經歷,體驗我們港澳廚師通力合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奮發向上的精神,極大地提高了港澳業界廚師的技術能力。
滿漢筵席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瑰寶,經受了歷史的曲折,而流傳下來。這次我們重現濠江的滿漢筵席,是採用1977年香港國賓酒樓,為日本電視台製作拍攝滿漢筵席的四張菜單其二——龍門宴、鹿鳴宴——為藍本,進行重新解構製作。
何謂「重新解構」?因為用今天的眼光看來,滿漢筵席涉及的許...
目錄
澳門烹飪協會 2
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 3
序言
澳門烹飪協會理事長——林振國 4
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理事長——許美德 5
中國御膳大師、皇家滿漢全席第三代傳人——齊金柱 6
澳門烹飪協會會長——葉紹文 7
梁文滔先生 8
李錦記 9
第一章 滿漢筵席經典再現
文化傳承的使命 14
李錦記130周年呈獻「2018滿漢筵席重現濠江」慈善宴啟動儀式 29
寄語 30
第二章 滿漢筵席的源流與演變
滿族飲食文化概況 37
漢族飲食文化概況 38
滿漢筵席的起源與流變 38
滿席、漢席之宴 39
滿漢席與滿漢筵席 42
第三章 清朝的高級筵席
筵席的概況 46
清朝器具概況 48
第四章 嚴陣以待
預演實錄 54
預演筵席司儀——鄧英敏先生訪問 69
賽後檢討 70
重溫鹿鳴宴及龍門宴菜式 72
鹿鳴宴
龍鳳交輝 73
袖掩金簪 76
牡丹群翅 78
崑崙網鮑 82
海屋添籌 84
松鶴延壽 86
月影靈芝 88
巨海皇鮮 90
上方寶飯 92
雪點清漣 94
龍門宴
御扇生香 96
瑯肝鹿脯 98
第五章 重塑經典
2018滿漢筵席,重臨濠江 102
巧奪天工的佈置 104
精裝滿漢筵席
雁塔題名 114
紫帶圍腰 120
王候玉扣 124
回鍋大翅 128
一掌山河 132
雪菊鱘龍 136
滿堂吉慶 142
福祿鴛鴦 146
燒哈兒吧 150
龍船海參 156
竹溪蔬影 160
瑤花素子 166
民康甜飯 170
點心四式 174
南北佳果 182
*每道菜式QR code由尹達剛師傅親述起源。
第六章 曲終人未散
適逢其會 190
文化傳承任重道遠 195
《滿漢筵席》後記 196
《滿漢筵席》鳴謝名單、專業顧問團隊、滿漢大師團隊 197
參考書目 198
澳門烹飪協會 2
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 3
序言
澳門烹飪協會理事長——林振國 4
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理事長——許美德 5
中國御膳大師、皇家滿漢全席第三代傳人——齊金柱 6
澳門烹飪協會會長——葉紹文 7
梁文滔先生 8
李錦記 9
第一章 滿漢筵席經典再現
文化傳承的使命 14
李錦記130周年呈獻「2018滿漢筵席重現濠江」慈善宴啟動儀式 29
寄語 30
第二章 滿漢筵席的源流與演變
滿族飲食文化概況 37
漢族飲食文化概況 38
滿漢筵席的起源與流變 38
滿席、漢席之宴 39
滿漢席與滿漢筵席 42
第三章 清朝的高級筵席
筵席的概況 46
清朝器具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