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5 項符合
和平知識論:從理性的暴力走向對話的可能的圖書 |
和平知識論--從理性的暴力走向對話的可能 作者:鄧紹光 出版社:印象文字InPress 出版日期:2015-07-15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60頁 / 16.5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371 |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學 |
$ 413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414 |
iRead灰熊愛讀書 |
社會 |
$ 423 |
博客來 |
民主/人權議題 |
$ 423 |
金石堂 |
社會觀察評論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2014年佔領運動(又稱「雨傘運動」)前後,基督教知識界討論紛陳,逐漸出現一種定性歸邊的局面,使得嚴肅的學問探索,變得情緒泛濫,甚至最終敵影幢幢。究竟藉理性辯論而得的「真理」在本質上是怎樣的一種知識?最終會否只淪為另一種理性暴力?探索「和平知識論」,就是願意承認我們並無一套客觀普遍公共的知識判準在手,而開始學習走向謙卑的對話,而非暴力的審判,甚至意圖泯絕對方的知識。
本書收錄了八位知識分子追尋知識途中的種種體驗,並當中觸及的倫理反思。他們將帶領讀者進入和平知識論的探索,讓我們意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總都是一個對話中的人,都是在踐行著德性的生活。
|作者介紹|
鄧紹光(本書主編)
進入和平知識論的探索,不過是無能的展現。在神學學習的道路上,愈來愈感到一網打盡的虛妄、獨尊一家的不足。委身的多元主義也許是個出路。近日對詩人、神學家與牧者的威廉斯(Rowan Williams)特別感興趣,也許跟年少時想過當詩人有關。威廉斯以詩人特有的敏銳來做神學,總有異樣的觀點不一的看法。教了神學超過二十年,在生命中遇見的每一位神學家,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方面,豐富我對上帝的認識。在這條學習神學的道路上,充滿了他們不同的足印。
黃伯農
上世紀七十年代生於中國福建省閩南地區的一條小漁村。雖然三歲隨家人移居英屬香港,但仍深刻記得那時候每週與家人一時到村人民公社球場看「解放英雄」電影,一時又到海灘執拾漂來自金門國民黨駐軍的「剿共」宣傳品及糖果食物。來到香港後,就是在不同國家機器持續交戰之中慢慢地體會到造物主的慈愛和恩典,其和平屬天的國度實遠超任何地上國家權勢所宣傳和保證的「和平」。
趙崇明
喜愛旅遊,因為享受那種「暫停」和「易位」的經驗,可以在急速卻刻板的日常生活中暫時停步,放下工作,離開原位,轉換一個角色,成為旅人、陌生客、冒險者。喜歡寫作,因為寫作必須先要閱讀,閱讀有助於擴闊視野,聆聽他者的智慧。寫作亦能幫助思考,激發創意,令思想不會死板呆滯。寫作更需要靈感,助我學習實踐默觀專注、耐性等候的靈性操練。順理成章,「行旅」便成為我其中一個寫作題材。第一本寫的是《迪士尼@城市文化.神學.hk》,另一本是《安息行旅》,將會出版的是一本關於「行旅」與「政治」的文集。
禤智偉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年少時的志向是成為一個小說家,本來的學術專長是「科學學」(Science Studies),卻不幸地為謀生而曾任職特區政府政務職系。換言之,沒有全面神學和牧養訓練,但意外地(憑恩典)成為了神學院的老師,現在主要教授通識科目。最近的閱讀興趣包括韋爾斯(Samuel Wells)的教會神學、門諾會的女性主義神學,以及任何出色的系統神學教科書,盼望能夠重新教育自己。
古斌
酷愛探究事物的本然,而真相本身已具足夠創傷性(traumatic),無添加、單單展示也可以叫人手心冒汗、坐立不安。是故在《信仰臨界》(2007)和《鳴動的信仰》(2012)裏,對教會平常不過的習慣,只要描述已叫人不想面對。但相信,基督的呼召,不過就是誠實和勇敢地過一個平凡的生活,只有如此貼近原狀才叫做拯救。獲紹光兄邀請撰稿,筆者珍視為神學人的團契實踐,武林高手要比劍,神學思考的交流自是一人一篇論文。牧養永遠離不了我的關懷視界,這也是成長閱歷使然,一直充當著知識牧人的角色。知識生產有一個環節是「想像」,因此筆者致力提出新的想像去理解問題,為的最終是實踐和變革。
羅秉祥
為了準備退休後的生活,二○一二年開始學習聲樂,接受林俊老師耐心教導。二○一四年五月參加了香港歌劇院合唱團,參與了《浮士德》演出;二○一五年五月參加了香港管弦樂團合唱團,參與了《創世記》音樂會演出。多年前在教會也主動參加唱詩班。我平常的工作大都是「個人演出」(教學、寫作、講道、教主日學、講座);在歌詠團,卻是講究隊工,與大夥兒分工協調,嚴禁突出自我,接受別人指揮。這是一項屬靈操練,也是我刻意參與歌詠團事奉的原因之一。
龔立人
若要整理自己的神學傳統,我會說我深受信義宗神學、解放神學和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等傳統影響。所以,上主恩典、社會公義、教會生活等主導我的行事為人。至於他們三者如何結合、實踐和比重,我沒有甚麼理論,反而像一個工匠,自由地組合和運用。對一個外行者,我所說的自由地只是隨意的美化詞,甚至一種狡辯。若用信義宗神學,自由地關乎神學的弔詭;若用解放神學,自由地牽涉從處境和經驗開始;若用侯活士的思考,自由地屬於德性的中庸。從此看來,我的自由地只關乎一種演繹和表達,而不牽涉組成另一信仰。
陳韋安
八十後。《神學是粉紅色的秋》專頁作者。八年前遠赴德國唸神學。兩年前回到香港成為長洲居民。自從雨傘運動以後,對「敵人」這題目產生興趣。然後,偶爾再次拾起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的《追隨基督》(Nachfolge),竟然發現無限驚喜——它不只是一本有關「與神建立關係」的書,更是一本基督徒如何面對政治的書。門徒,作為跟隨主耶穌基督的人,面對強權、不義、荒謬的世界,究竟如何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