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如意、不公義、不融合的世界裏,上帝究竟在哪裏?為何上帝總是叫我們遭遇苦難、分離和不義?
近幾年,香港社會充斥著各種焦慮和不安情緒,面對新常態,有些人選擇留下,有些人選擇遠走他鄉。無論如何,離開和分離,已成為我們的日常,而當下大家感受到的,就是分離之痛。
分離,是否只是共融的「相反面」,沒有正面意義?本書從十架象徵神學出發,指出分離乃達至真正共融的必經之途,正因上帝總是以「反面」的象徵,顯明和成就祂的旨意——這本就是祂奧妙而弔詭的行事方式!
作者在本書不是試圖建構一套「流散神學」,而是盼望先回到關乎上帝本性的神學起點,就如道成肉身、一位兩性、屬性相通、基督的虛己等奧妙教理,以表明上帝在反面裏成就正面的這種弔詭性。之後再從十架象徵神學入手,指出反面的出現不應只是叫人墮入絕望的幽谷,同時亦是叫人放下自我中心的契機,催使人轉而尋求那位道成肉身、取了人性並為我們身懸十架的主。更重要的是,我們可透過十架象徵神學更深領會上帝的心意——祂雖讓我們迭遭患難分離、不公不義,但亦因此叫我們參與在基督的受苦和十架的患難之中,並一起投進「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這神聖共融的懷抱。
「只有通過苦難,我們才可以真正認識上帝;通過受苦來讓人認識上帝,也是上帝的選擇——用受苦來啟示祂自己。上帝在受苦中被認識,意味著先是基督的受苦,然後基督徒也必跟隨著受苦,這個認識是非一般的,也是人的理性難以想像的⋯⋯而我們當下所遭遇的一切,正是叫我們可以參與在基督的受苦之中,與基督的受苦共融:他經驗了與父的分離,我們豈非也有時感到上帝離開我們,不與我們同在嗎?」
——本書作者
作者簡介:
蘇遠泰,受洗於基要教會,早年研究詮釋學及耶佛對話,近年思考馬丁路德的神學,並親身參與和學習公教的禮儀及神學,進行新教與公教的內在宗教對話。在香港神學院事奉超過十八年,享受港神的自由、真誠、互愛的「天堂」環境,成為 Eleutherius(自由之人)。
作者序
前言:活於上帝心意的反面?
記得初信主時,曾聽見人說:「人的盡頭,就是上帝的開始!」我對這句話深有感觸。回想信主前的一段日子,我的人際關係正陷入破裂的僵局—為了爭取考進大學,身邊的戰友也不自覺地視對方為競爭對手,雖然大家不至反目成仇,但昔日的友誼、關心和默契都漸漸減退了,反而自私、嫉妒和傷害卻與日俱增。然而,當我們在半年間先後接受了主耶穌為救主後,我們又重拾戰友的關係—一起敬拜上主,一起傳福音,一起在教會事奉!在我感到迷惘甚至絕望之際,上帝的介入扭轉了一切,人的盡頭是上帝的開始,這句話對我來說是最確切不過了。
過了幾年,我又看到有人在報章上作評論,指這句話把上帝降格為「罅隙的上帝」,意即只有當人走到絕路時,上帝才被賦予角色,猶如僭越上帝的主權。尤有甚者,不少人其實是以功利主義的心態,接受主耶穌為他們的「救主」,希望他能化解生命中的諸般危機。如此,上帝好像只活在我們生命的夾縫裏。此後,我很少再用這句話來勸勉人了。
所謂夾縫,意指一個異常狹小的空間。在夾縫裏,縱然我們不會馬上死亡,但總有點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的感覺。我得承認,當下的我,正是在夾縫中遊走,隨著這個空間日益收窄,自然感到十分不爽!所以近數年,我倒是認為,若上帝可以臨在於我們的社會、政治、文化和信仰的夾縫裏,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呢。
人總想爭取公義,但往往公義不彰;人總想活得自由,但往往自由未竟;人想與弟兄姊妹好好團契相交,卻不住收到肢體移民他國的消息⋯⋯有些人不禁會問:在不如意、不公義、不融合的世界裏,上帝究竟在哪裏?為何事情往往不是朝向我們的想望發展?更令人困惑的是,若我們的想望本非求自身益處,而是追求聖經教導的公義、慈愛、包容和共融等理想,為何上帝不出手去成就呢?
有人會問:「究竟今時今日,為甚麼我們還要信耶穌?」這不是我個人要問的問題,因我一直認定,主耶穌是我的主,他是那位「主」(YHWH)的肉身顯現,又是生命本身。故此,我只會反問:為何不信耶穌?或許,不少人仍把主耶穌視為阿拉丁神燈的燈神,要他去成就他們的所想所求,包括成就一個公義、仁愛、合理、共融的世界。他們更可能會質疑:這些明明是上帝的心意,是祂要求我們去爭取的,為何我們不可反過來要求上帝出手相助?一個不願加力和從旁協助的上帝,究竟還是不是信實的上帝?是否值得我們去信?這看來是合情合理的疑問。
如果上帝的「沉默」已令我們難以忍受,若是上帝站在我們的對立面,祂豈非更成為「背棄」我們的上帝?今天有不少「離堂的基督徒」(dechurched Christian )可能是不滿教會領導者的表現,但其實有部分人或許更是不滿「上帝的表現」呢。
2020 年7 月,我開始放一年的安息年假,雖已一把年紀,但還是決定回到校園,於一所基督公教(天主教)神學院進修,期間除了學習大公教會的神學,也親身參與公教的禮儀,跟神父修士修女相交。在安息年的日子,十分享受上主給我的閒暇時光—原來我已許久沒有每天騰出足夠的時間靈修了!我又祈求主讓我重新思考「為甚麼我們還要信耶穌?」這個課題,尤其在不少人選擇過離散生活的當下。剛好香港神學院每年開辦的「當代教會課題研討」公開課程,2021年的主題是「移民社會下的流散(離散)教會」,當中我便以「分離與共融:一個十架象徵神學」為題,討論共融裏有分離的這種弔詭性。是次教授的內容,正是本書的「初稿」。
分離,原本跟共融是「相反面」的,分離了又怎可以團契共融呢?但路德的十架神學告訴我們,上帝行事充滿弔詭性,祂是在受苦中成就救恩、羞辱中成就榮耀、地獄裏成就天堂的。若是如此,在分離中成就共融又何足為奇?上帝是不可見的,祂的心意並非我們可以完全掌握,但上帝又會以有形可見的「象徵」,叫我們認識祂那無形的本體。原來,十字架就是上帝顯現給我們的最重要象徵,可是十字架這個象徵,斷非單憑理性可以透徹明白。要理解十字架這個象徵,先要明白「弔詭」、「奧妙」原是上帝的本性,當上帝告訴我們祂是誰時,祂啟示了一系列的神學觀念,就如道成肉身、一位兩性、屬性相通、基督的虛己、我們可以成神等,顯示自身在反面裏成就正面的這種弔詭性。路德的十架神學,正好表明上帝這樣的行事軌迹,祂總是在反面出現後才去成就正面。這不是純然的理性式神學知識,而是需要回到具體生活的經驗和反省,特別是通過參與耶穌基督的受苦而信靠上帝,以至信得過上帝的這種生命取態。
本書從十架象徵神學,指出分離是達至真正共融的必經之途,但這更像是拋磚引玉,筆者所期盼的,乃是讀者能舉一反三,從十架象徵神學來更深領會上帝的心意——當中不少是需要通過其「反面」才能領會的。不是因為必須如此,而是上帝為了我們的益處,祂樂於使用如斯方法,讓我們的生命在成就祂的心意之前,通過活在其心意的反面,從而有更深刻的體會—上帝的心意自然包括公義、自由和憐愛!我們當要確信,共融是上帝的心意,但十架象徵神學告訴我們,在達成共融之前,祂往往叫我們經歷分離,縱然如此,我們當要繼續信靠,共融的理想終必來臨。就如我們確信公義是上帝的心意,但十架象徵神學告訴我們,在達成公義之前,上帝往往容許不義之事發生,然後我們當要繼續信靠,公義的國度終必來臨。倘若本書的解說,未能充分回應當下的信仰困境( 因能力所限、智慧不足、靈力缺乏⋯⋯),卻能讓讀者從中涉獵基本又弔詭的神學,筆者仍會感到安慰⋯⋯希望這不是筆者「戴頭盔」的自辯吧!
Soli Deo gloria!
蘇遠泰
2022年7月18日
於香港神學院辦公室
前言:活於上帝心意的反面?
記得初信主時,曾聽見人說:「人的盡頭,就是上帝的開始!」我對這句話深有感觸。回想信主前的一段日子,我的人際關係正陷入破裂的僵局—為了爭取考進大學,身邊的戰友也不自覺地視對方為競爭對手,雖然大家不至反目成仇,但昔日的友誼、關心和默契都漸漸減退了,反而自私、嫉妒和傷害卻與日俱增。然而,當我們在半年間先後接受了主耶穌為救主後,我們又重拾戰友的關係—一起敬拜上主,一起傳福音,一起在教會事奉!在我感到迷惘甚至絕望之際,上帝的介入扭轉了一切,人的盡頭是上帝的開始,這句話對我來說是...
目錄
前言:活於上帝心意的反面?
第一部 分離,是詛咒的結果還是降福的引子?
01 活在一個與共融矛盾的世界
02 分離是學習共融的開端:舊約引例
03 主的羊四處分散去佈道:新約引例
04 耶穌與天父的分離:三一論下的啟迪
第二部 分離,象徵真實的共融?
05 象徵神學(一):從有形標記到無形的事實
06 象徵神學(二):真實象徵與內涵實質的關係
07 真實象徵的應用:分離是共融的真實象徵
第三部 基督與人的受苦「共融」的奧祕
08 敬虔的奧祕(一):基督的一位兩性
09 敬虔的奧祕(二):屬性相通
10 敬虔的奧祕(三):基督的虛己
11 罪人竟可成神:與基督位格合一、喜樂互換
第四部 與基督的受苦「共融」的十架神學
12 從榮耀神學到路德的十架神學
13 十架神學與信仰基督
14 從分離到共融:十架象徵神學的啟迪
跋:在「新常態」下浸泡於基督的奧蹟
前言:活於上帝心意的反面?
第一部 分離,是詛咒的結果還是降福的引子?
01 活在一個與共融矛盾的世界
02 分離是學習共融的開端:舊約引例
03 主的羊四處分散去佈道:新約引例
04 耶穌與天父的分離:三一論下的啟迪
第二部 分離,象徵真實的共融?
05 象徵神學(一):從有形標記到無形的事實
06 象徵神學(二):真實象徵與內涵實質的關係
07 真實象徵的應用:分離是共融的真實象徵
第三部 基督與人的受苦「共融」的奧祕
08 敬虔的奧祕(一):基督的一位兩性
09 敬虔的奧祕(二):屬性相通
10 敬虔的奧祕(三):基督的虛己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