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攝大乘論疏略述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攝大乘論>為印度無著菩薩造,係解釋古印度<大乘阿毗達磨經>之<攝大乘品>,闡述大乘教義,著重瑜伽行派之觀點,共分十章。是闡明大乘道行果特點極其精要之書。以大分彼入因果及彼修差別兩個方面說大乘道,因果度為綱,差別以十地為綱。以戒定慧三無漏學說大乘行。以彼果斷及彼果智兩個方面說大乘果。 以十相攝大乘義盡,顯大乘之殊勝。因其內容賅攝大乘佛教之一切聖教法門要義,故稱<攝大乘論>。為攝論宗與法相唯識宗之根本論典。本論之註疏極多,而以陳真諦譯世親菩薩造<攝大乘論疏>為最著。
釋隆蓮法師,比丘尼,一九○九年五月生,四川樂山縣人,俗名游隆淨。出家前曾任四川省立女子職業學校、成都女師附中教師,參加多次文官考試,均名列第一。一九三六年從藏漢佛學大師學習佛學及藏文,曾從章嘉活佛及能海法師受各種大灌頂,從法尊法師、觀空法師受藏傳佛教教理,從王恩洋居士學唯識。一九四一年經昌圓法師披剃,一九四二年受具後任蓮宗女眾院教務長。一九五二年參加四川大學文科研究所<藏漢大辭典>編寫工作,一九五六年參加中國佛協<世界佛教大百科全書>編寫工作,一九五五年後歷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常務理事、副會長。一九八○年開辦四川尼眾佛學院,任院長。曾獲日本佛教傳道協會授予傳道功勞獎。
編輯說明
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
弁言
序
總標綱要分第一
所知依分第二
所知相分第三
入所知相分第四
彼入因果分第五
彼修差別分第六
增上戒學分第七
增上心學分第八
增上慧學分第九
彼果斷分十
彼果智分第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