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古稱波斯,是中東地區一個具有獨特民族文化的重要國家。伊朗北瀕海,東接中南亞,西通歐洲,南接波斯灣和阿曼海,扼守霍爾木茲海峽,地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有「歐亞大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伊朗是一個能源大國,截至2008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384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2%,居世界第二位;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日產原油達430萬桶,出口260萬桶。天然氣儲量 28.13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8%,僅次於俄羅斯,亦居世界第二位。
伊朗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度,延綿五千多年文明史就造就了這個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性格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早在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大帝國,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後雖經受希臘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蹂躪,近代又遭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奴役,但波斯文明如同中華文明一樣,歷經磨難而浴火重生,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沒有中斷文明發展進程的國家。在這片國土上孕育出了阿維森納(Avicenna)、菲爾多西(Ferdowsi)、海亞姆(Omar Khayyam)、薩迪(Saadi)、哈菲茲(Hfez)等世界一流的文人學者,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甚至13世紀的波斯蘇菲詩人莫拉維(Moulavi)在21世紀依然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心靈詩人」。
伊朗是一個地區強國,領土面積為165萬平方公里,有七千多萬人口。在中東地區,伊朗的人口僅次於埃及,領土面積僅次於沙特阿拉伯;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比較健全的工業體系,2008年伊朗是世界第16大汽車生產國,汽車產量居亞洲前四位,在中東地區居首位;鋼鐵總產量1,580萬噸,位居中東第二;石化產量2,970萬噸,是中東地區第三大石化產品生產國。伊朗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伊斯蘭革命前,作為冷戰的前哨和美國的波斯灣支柱之一,美國大力武裝伊朗,使其成為首屈一指的波斯灣軍事強國。
伊斯蘭革命勝利後,八年的兩伊戰爭使伊朗國力遭到巨大的損耗,加上美國的經濟封鎖和制裁及伊拉克的制衡,昔日的波斯灣強國江河日下。然而,9‧11事件之後,尤其是美國以反恐為名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朗重新崛起的形勢日益明顯。美國的中東新戰略是要將反恐戰爭與「民主改造」融為一爐,企圖藉戰爭手段將伊拉克改造成親美民主政權,進而成為遏制伊朗、展現美國中東霸權的前沿陣地,徹底建造一個「新中東」。但布殊政府沒有想到的是,薩達姆政權被打垮的同時,伊拉克的安全秩序也被徹底打亂,使美國長期陷入伊拉克戰爭的泥潭。伊拉克非但不能成為遏止伊朗的哨所,反而迫使美國為緩解伊拉克局勢而不得不求助伊朗。美國在伊拉克推行民主選舉,使佔據伊拉克人口多數的什葉派力量應時而起,並使中東隱然出現了一個伊朗—伊拉克—利亞—黎巴嫩真主黨的「什葉派新月地帶」,由此為伊朗崛起提供了潛在盟友和廣闊的緩衝地帶。由於沒有地區力量制衡,伊朗成為影響中東地區命運的決定性力量。國際油價不斷提高,使伊朗不僅從中獲益不淺,而且對國際能源格局乃至政治格局的影響力也不斷上升。
伊朗是國際熱點。早在70年代末,在伊斯蘭復興的國際大背景下,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帶領伊朗人,推翻了巴列維政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神權政府,引起世界廣泛關注。伊斯蘭革命勝利後,由於人質危機及美伊斷交,而激進的「輸出革命」外交政策,又使伊朗與近鄰交惡。自伊斯蘭政權建立之日起,美國從未停止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政治孤立和軍事威脅。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美國憑藉其超級大國的地位,企圖推行自己的大中東改造計劃,控制全球的能源,然而在中東地區遭遇來自伊朗強而有力的挑戰。2003年伊朗核問題浮現以來,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研製核武器,並向伊朗施壓,以期遏制伊朗的核技術開發進程。伊朗則堅持自己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雙方遂圍繞核問題展開明爭暗鬥。美國不斷加強對伊朗的打壓力度,並推動國際社會一起孤立和制裁伊朗,先後以破壞中東民主進程、支援國際恐怖主義、謀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名,稱伊朗為「暴政前哨」、「邪惡軸心」、「無賴國家」等,視伊朗為其心腹大患。然而,伊朗伊斯蘭政府並沒有屈服於壓力,伊朗的核技術在外界壓力下仍不斷實現突破。迄今為止,伊朗的強硬核政策使其明顯處於攻勢,並牢牢控制核談進程的主導權。美伊雙方圍繞核問題的博弈仍在進行。
中伊關係源遠流長,古老的絲綢之路曾將亞洲東西部兩個文明古國緊密的聯繫在一起。進入近代,兩國均遭受殖民主義的欺辱和壓迫。兩國在國際事務中都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在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等領域有共同的立場。因此兩國有較為良好的政治關係。近年來,中國持續的改革開放政策和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世界能源進口的消費大國,而伊朗豐富的能源對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雙方在經濟領域有很強的互補和合作潛力,並在經貿領域合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經濟實力日漸增強,作為國際大國,中國人對國際事務擔負起愈來愈多的責任。而美伊關係則不可避免地對中伊關係的發展產生影響。中國如何從自己的國家利益出發,在伊朗核問題上採取適當的立場,需要外交智慧和膽量。
而要處理好對伊關係,必須先全面了解和掌握伊朗國情。21世紀以來,伊朗核問題漸漸升溫,伊朗研究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的一個熱點。中國大陸先後有數部關於伊朗的專著出版,這些著作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見解。本書也是一部全面、客觀介紹伊朗的專著。兩位作者長期在伊朗留學和生活,回國後在中國大陸從事伊朗問題研究、波斯語言教學、科研等工作,對伊朗國情有較為深入的了解。作者利用自己通曉該國語言的優勢,大量運用最新的第一手資料和自己的親身經歷,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俗等領域全方位解讀伊朗這個國家;致力於為外事工作者和從事伊朗問題研究的學者提供一部比較全面的參考手冊。
在本書撰寫過程中,作者力求以公正的態度客觀描述事實,一般不發表個人的觀點,不涉及敏感的政治、宗教話題。行文盡量做到流暢樸實,以期達到雅俗共賞。作者亦參考了大量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和網絡資料。按照本書的體例,為了方便普通讀者,書中的引文一般不注明出處,只在書末附上參考文獻。在此,對書中引用其研究成果的各位學者致以摯誠的謝意。
陸瑾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