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是當代經濟社會中至關重要的行業,而銀行業是金融業的核心部分。從全球來看,金融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銀行國際化發展突飛猛進,雖然銀行業在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但一般人,甚至新一代銀行家對中國銀行業歷史的認識都十分皮毛。本書共八章,旨在尋找中國銀行業的本源和脈絡,抽絲剝繭,以史為軸,討論中國銀行業的方方面面。範圍從認識銀行的始祖票號、貨幣發展、討論中國的外資、華資和中央銀行,到更大的課題包括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如何從百年前中國的巨大變遷中走到今天?香港如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銀行格局發生了那些變化?台灣銀行業走的路和大陸又有什麼區別?
本書選取的資料力求客觀平實,期望在有限的篇幅內,以簡單易明的文字及珍貴的歷史圖片,深入淺出地與讀者一同分享中國銀行業發展史中具代表意義的人和事,鑑古知今,為大中華銀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啟示。
作者簡介:
區慕彰
區慕彰博士於香港理工大學商學院完成工商管理博士課程,專門研究企業管治及金融發展,進年開始研究金融業的發展史,區氏從事香港金融業逾40年,早於60年代中期入職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NT ﹠SA)香港分行;70年代後期加入新鴻基地產集團,其後任職鴻碁財務之董事及行政總裁。區氏早年曾任華資財務公司工會主席;註冊接受存款公司公會會長;香港企管局的執行委員會成員;更曾被港府偉認為香港按揭證券公司的董事。區氏於今年3月退居幕後,現任新鴻基地產集團顧問。有關中國法律的意見。
羅文華
羅文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獲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其後取得英國Brunel大學碩士學位、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學理科碩士學位、澳洲 Monasn大學商科(會計)碩士學位及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羅氏亦持有香港銀行學會會士及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專業資格。他在保險及銀行業工作逾30年,歷任南洋商業銀行副總經理兼董事及中銀香港財務部總經理。羅氏曾任華商銀行公會義務秘書、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替任董事、香港大學會計及財務學系、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顧問委員會委員,現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並為香港銀行學會考試評審委員會委員。
作者序
【序】
我做研究工作及寫這本書是受兩位導師影響。首先是何炘基教授,他是我的碩士論文導師,除在課堂上的正規課程外,我也愛讀他於《信報》發表的短文。有段時間,他的短文涉及「行為經濟學」的內容,讀後我會用電郵跟他討論,學習他的心得。後來何教授將他的短文結集成書《情是何物》,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我第一時間買來拜讀。這是一本由經濟學家寫「情」的書,觀點與角度有別於其他作者「煽情」的著作。我曾這麼想,什時候我可以出版一本有意義的書呢?
另一位影響我的是辜飛南教授(Professor Ferdinard Gul),他是我的博士論文導師,我跟他學習嚴謹的學術研究,知道下筆從文不要花巧,盡量不用形容詞,要句句屬實,如屬前人意見要註明出處,如屬自己意見要有數據支持。我的論文內容主要探討「企業管治」問題,而我的導師是這方面的專家,指導了我不少。論文撰述完成後,我發現學者的學術性長文往往只重在國際性的英文學術刊物發表,一般讀者鮮有機會閱讀;為此,我想寫一本面向大眾的書。與此同時,在我研究內地企業管治問題時,在搜集資料期間,我了解到中國的第一間股份制公司是於晚清洋務運動時成立的「輪船招商局」,此外,還有「大清銀行」如何演變為「中國銀行」的相關資料。作為金融行業的從業員,這些資料激發了我追尋中國銀行業發展史的興趣。
我在金融界工作超過40年,朋友中有不少是同業先進,我也認識了不少較年青的銀行家,與他們交談時,我發覺他們對自己所屬的銀行的歷史不甚清楚,對整個中國銀行業的發展更無從掌握。友輩中有資深的華資銀行家或中資銀行家,他們知道我對搜集銀行業歷史資料有濃厚的興趣,都很樂意提供珍貴的資料,東亞銀行彭玉榮先生曾向我提出寶貴的建議。在此,我謹向曾協助這項研究的同業先進敬禮。有數間具歷史背境的大銀行分別於上海及北京自設博物館,有些只供內部高層培訓及向特別貴賓開放。為了研究中國銀行業發展史,我曾拜訪數間大銀行,有幸獲銀行高層安排參觀了他們的博物館,得到一些珍貴的資料,在此謹向交通銀行上海總行的博物館楊德鈞館長,以及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博物館負責人李慶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謝。
我在銀行及金融界工作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後期於華資集團旗下的金融公司工作,因所屬的公司不是銀行,所以銀行界的朋友視筆者為友人而不是競爭對手,亦樂於提供有關資料。相比之下,銀行界雖有很多比筆者更資深的銀行家,但他們若要搜集別間銀行的資料,恐怕有不便之處。為此我不揣鄙陋,欣然開始這項工作,最終有幸遊走各大銀行,搜集資料,完成此項研究。此外,我更慶幸邀得資深銀行家羅文華先生參與此項工作,他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是地道的香港銀行家,而他長期於中資銀行工作,對中國銀行業發展史及展望有較持平的分析。
有些朋友閱讀此書後,可能認為書內的某些章節不夠詳盡,某些史實仍有遺漏,我歡迎各界朋友以電郵賜教,若有機會出第二版時會加以修訂。香港城大出版社之編緝曾謂,大多數作者出書前總會作多翻修改,務求達至完美,但可能因此一再拖延,錯失時機。所以編緝的意見是用已搜集的資料去寫好這本書,若覺得有遺漏,希望能在第二版時再修訂。
最後,我要向曾指導以及協助我進行這項研究的教授、銀行界的朋友、銀行博物館的聯絡人、城大出版社的編緝致謝。更要向曾任資料搜集的兩位助手,包括上海復旦大學博士生許祥雲及香港科技大學碩士陳亮亮致謝。最後,當然要向我的「老妻」致歉,完成了此項工作後,我們可出發作退休後的旅遊了。
多謝各界朋友及讀者的支持!
區慕彰
2011年7月
=======☆========
我在大學時修讀過貨幣與銀行學,而且長期在金融界工作,故學友區慕彰兄(我們也曾同受教於何炘基教授及辜飛南教授 [Professor Ferdinard Gul])邀請參與中國銀行史的編製,便一口答應,以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幹下來,卻發覺別有洞天,大有學問。
首先,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始於晚清,是現代化的一個環節,其後也和中國的經濟,甚至軍事、政治的發展息息相關,範圍很廣,牽涉的層面很寬。銀行史就是整體歷史的一個側面。
第二,很多事情以前以為知道,但其實只懂得皮毛,甚至完全不清楚,譬如中國第一家銀行,名為中國通商銀行,由大臣盛宣懷於光緒23年(1897年)倡議成立,比大清部銀行還早8年;銀行一詞,則初見於太平天國重臣洪仁玕所著之《資政新篇》。
在我來說,編寫本書是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謹此拋磚引玉,祈請不吝賜教。
羅文華
2011年7月
【序】
我做研究工作及寫這本書是受兩位導師影響。首先是何炘基教授,他是我的碩士論文導師,除在課堂上的正規課程外,我也愛讀他於《信報》發表的短文。有段時間,他的短文涉及「行為經濟學」的內容,讀後我會用電郵跟他討論,學習他的心得。後來何教授將他的短文結集成書《情是何物》,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我第一時間買來拜讀。這是一本由經濟學家寫「情」的書,觀點與角度有別於其他作者「煽情」的著作。我曾這麼想,什時候我可以出版一本有意義的書呢?
另一位影響我的是辜飛南教授(Professor Ferdinard Gul),他是我的...
目錄
1. 中國的貨幣、錢莊與銀行
2. 中國銀行業的初階
3. 國共交替下的銀行業
4. 香港開埠後的銀行業發展
5. 香港發展成為金融中心的過程
6. 台灣的金融業發展
7. 內地銀行業的崛起
8. 中國銀行業的發展路向
1. 中國的貨幣、錢莊與銀行
2. 中國銀行業的初階
3. 國共交替下的銀行業
4. 香港開埠後的銀行業發展
5. 香港發展成為金融中心的過程
6. 台灣的金融業發展
7. 內地銀行業的崛起
8. 中國銀行業的發展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