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
儘管阿富汗是與中國西北邊疆共用邊界的鄰邦,但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它是個神秘、陌生而又遙遠的國家。當然,忽略阿富汗的不止是我們,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它漸漸要被世界遺忘。直到2001年「9•11」事件發生,我們的視線才再次聚焦於這個不偏不倚地充當着亞歐大陸的心臟國度。不幸的是,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世界似乎對阿富汗卻步了—鐵路、電訊等基礎設施和現代化政治、經濟生活方式都遠離這個飽經磨難的國家。在歷史上,它曾經充當各種文明交鋒和交往的前沿和橋樑。而在21世紀,當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和人民都在享受文明和科技所帶來的現代化生活的時候,阿富汗卻獨自忍受着困苦:極高的文盲率,短暫的平均壽命,貧困,戰火不斷……
事實上,中國和阿富汗的傳統與文化交往源遠流長。隨着「絲綢之路」的開闢,中國和阿富汗(簡稱中阿)兩國在文化上的往來更為密切。佛教正是經阿富汗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玄奘都曾到過阿富汗。阿富汗還是最早向中國傳入伊斯蘭教的國家之一。在近代,阿富汗是英國與俄羅斯「兩塊磨石之間的一粒小麥」,冷戰時期,阿富汗成為了美蘇爭霸的前沿陣地。抗蘇戰爭勝利後,阿富汗又陷入漫長的內戰。這一時期,中國與阿富汗的種種往來亦不如以往。如今隨着中國崛起,「中國責任論」成為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新的反應。國際社會以及中國的學者,都提出中國應該更主動承擔阿富汗的事務,以負起更多國際責任。由於中國各界更關注阿富汗,故專門研究阿富汗的學者也增多不少。
作為阿富汗研究的後來者,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陸建人研究員和雲南省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陳利君研究員的推薦和鼓勵下,於2012年初開始撰寫將由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阿富汗》。這是一本旨在全面闡述阿富汗概況的綜合性、系統性、普及性的讀物。然而在後來的寫作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寫作難度遠遠超乎預期,要花費比預期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全書一共十一章,內容涵蓋了國家概況、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問題、科教文衛、民族與宗教、旅遊等諸多領域。書寫本書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資料的匱乏。首先,阿富汗是世界上最落後的國家之一,加上多年戰亂的影響,所能收集到的有關阿富汗資料確實少得可憐。其次,由於作者語言能力的限制,只能使用、查閱的資料僅為中、英兩種語言。而達利語和普什圖文的資料根本沒法理解及使用。雖然作者就職於專門的南亞研究機構,與南亞多國的學術機構有着廣泛的聯繫,可是完全與阿富汗學術機構沒有聯繫。最後,阿富汗本身是一個難於駕馭的研究對象。它沒有統一的民族和語言,民族間的衝突和敵對歷史幾乎和這個國家存在的時間一樣悠久;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歐亞大陸多種文明的匯集和傳播之地,而且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的殖民者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忍受着惡劣的生存環境、貧瘠的自然資源卻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研究這樣一個國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在本書寫作的過程中,本人得到了許多單位和個人的支援,在此僅向他們表達誠摯的謝意。感謝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支援作者完成了本書的寫作。特別感謝該社編輯陳明慧女士在過程中和本人多次溝通,提供許多意見。感謝陸建人研究員審閱書稿。感謝雲南社科院院長任佳研究員和雲南社科院南亞所所長陳利君研究員和參與本書寫作的其他作者。作者們均來自雲南社科院南亞所、雲南省社科院環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雲南社科院。感謝彭樹智老師、黃民興老師、王鳳老師等前輩,他們的前期研究成果為本書提供了重要啟發和參考。同時感謝參與本書的其他作者和引文作者。本書第一章、第六章的作者為許娟,第二章至第四章的作者為鄭啟芬,第五章的作者為童宇韜,第八章的作者為朱科、閻慧,第九章的作者為胡瀟文,第十章的作者為陳亞山,第十一章的作者為和紅梅,第七章由筆者撰寫。大事記由冷皎協助整理。
由於我們的知識有限,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讀者、專家批評指正!
胡娟
2014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