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們愛説歡樂的時光過得快,其實,當人過中年之後,無論快樂還是憂傷,時間都像是無韁野馬一般,不停地飛奔流逝。
我在石河子大學的支教,到2011年年初結束。回到北京之後,除了承蒙編輯朱又可先生不棄,在《南方周末》「寫作」版上發表過一組「支教筆記」外,自己一直想通過某種更正式的方式,例如一本書,把這兩年在新疆的學習與生活做點總結。但諸事繁雜,心傭意懶,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不知不覺的,三年時間又白駒過隙了。
有賴北京大學出版社蔣浩和曾健兩位好友的催促,兩年多以前,終於把這個集子編完。其中收入了些我在支教期間和回京之後寫的文章,幾篇在石河子和回京後的訪談,兩篇對話,一篇與梁文道先生,一篇與楊錦麟先生。2011年,何家弘教授主持的「法學家茶座」發表了我在新疆期間的兩則日記。蔣浩兄看到了,覺得有些趣味,建議我索性把日記也整理收入進來。於是,便成就了這本雜拌兒一般的《石河子札記》。
粗略地把這些文字分作三編,上編側重在石河子以及新疆的一些個人經歷和感受,以及對於新疆問題的ㄧ些思考,中編是日記選錄。下編是組友朋文章,實際上是個附錄。我離開新疆後,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劉貢南院長邀請了一些老師和學生寫了些有關我支教的文章,我選擇四篇收入書中。另外還有耶魯法學院蒲傑夫(Jeffrey Prescott)先生到石河子訪問我後發表的一篇長文的譯文片段。造些文章中褒奬我的話姑且當做一種鼓勵,也是對個人行跡的一份記憶留存。
為了增添點資訊,也增加點趣味,我收入了一些相關照片。在新疆期間,最讓我欣慰的事情之一,是經常與蘇軍先生一起外出遊覽。他是一位頗有造詣的攝影師,對我關照多多。多謝他同意我在書中收入他的一些攝影作品,為這本單薄的小書增添了不少美感。另外,我還專門邀請我的朋友、維吾爾族學者伊力哈木‧土赫提幫助我把書名翻譯成維吾爾文,在此也表達我對他深切的感念。
在這本小書坎坷的出版過程中,蔣浩、曾健、梁由之、周青號等熱心朋友做了很多努力,終究還是無法在大陸付梓印行。在我已經不抱希望的時候,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社長朱國斌教授提議由城大出版社出版香港版,於我真是一個意外的喜悅和褒奬。陳明慧小姐細心而十分專業的編輯工作讓書的結構更加合理,也避免了一些訛誤。我要在這裏向兩位特別鳴謝。
西方人出書喜歡把書獻給某人,以為感恩一類心情的表達。錢鍾書先生不無揶揄地説,那彷彿是「致身於國」丶「還政於民」一樣的佳話,終究還是假話。但是,人世間的情感總不免需要某種外在的形式去寄託,重要的是形式之下有着相稱的內容就好。「秀才人情紙半張」,容許我把這本書──它該有十個印張了吧──獻給石河子大學,獻給那裏我的同事、朋友和當年的學生們。
賀衛方
2014年7月4日 二稿
2015年11月28日 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