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記
2016春季,我參與了北京匡時公司的藝術品拍賣會,在送拍的作品中,民國時期女作家蕭紅1936年從日本寫給我祖父蕭軍的三封書信格外受到買家的關注,拍賣前新聞持續報導,而拍賣結果大大超出預期價格,引來不少的傳言和議論。這些書信原本歸由我的姑姑蕭耘收藏,去年她正式授權委託我全權處理,之前我們已經商定,不論拍賣收入多與少,將用這筆資金來支援與蕭紅有關的文化選題,支持與蕭紅有關的文化人物。而我第一個所想到的項目就是為胡風,蕭軍,聶紺弩出版一本合集,以紀念這三位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這三位魯迅先生的弟子,這三位蕭紅生前的親密友人。
蕭軍與蕭紅的經歷是現代文學史上浪漫的故事,他們是文學事業上的夥伴,是六年的生活伴侶。而胡風和聶紺弩,應該屬於蕭紅31年短暫生命中的重要朋友。另外一層關係是,胡風,蕭軍,聶紺弩三人無疑是魯迅先生最忠誠的弟子,他們和蕭紅一樣,沐浴著魯迅的光輝,汲取著先生的營養,用自己的終身奉獻來維護著魯迅的形像,傳承著先生的精神。在20世紀那些動盪的歲月裏,他們都經歷了多年殘酷而艱難的日子,他們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人物。但他們能夠逆風而立,最終贏得世人的敬仰,贏得人生的完美結局。他們無愧於先師魯迅,他們無愧於這個苦難的民族。所以,用蕭紅當年信箋的收益來支持編輯出版這樣一部書籍,即使地下蕭紅有知,也應該是感覺欣慰的吧?
我之所以對於出版本書有著強烈的願望,不僅在於他們三位都是魯迅先生的弟子,不僅在於他們與蕭紅的友誼,也不僅在於他們三人之間的深厚友情,我更在於他們三人都曾因正直敢言而長期獲罪,獲罪而不屈,不屈而堅持,堅持到最後能再次走到一起。八十年代重逢的三位老友,依舊幽默善良,依舊倔強而寬宏。他們三人曾經有一張合影,是作為專職攝影記者的我的叔叔蕭燕在八十年代拍攝的,那時他們都是重新獲得自由不久,三位自三十年代就站在一起的朋友,那時都已是80上下的老者,但你看他們的眼神,在經過了那些大風大浪之後,個個依舊充滿睿智和力量。
五十年代的胡風反黨集團是毛澤東欽定的大案,批示編入毛選,直接殃及數千人。胡風當年以一部給毛澤東的 30 萬言書而招致災難,八十年代他出獄回京後,精神受到了極大的刺激。我曾陪祖父去木樨地 24 號樓胡風先生的家中探望,那個迎面而坐的木納老人,恍惚而又銳利的目光和緊閉的嘴唇,讓我一直在猜測他所遭受的折磨和內心的怨恨。但他當天給我寫下的兩句題詞竟是:「大忠,首先是生活上的戰士,其次才是藝術上的詩人」。試想,他的心裏是有何等巨大的承受能力啊!
聶紺弩,黃埔軍校二期學員,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參加北伐。不論是早期的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這份履歷都會令人起敬。文革中的反革命現行犯,經歷了多少坎坎坷坷,但就是這麼一個幽默詼諧之人,給我的印像是,晚年躺在床上,乾瘦而駝背,有酒有煙,話語不多,兩眼放光。雖然他已離世多年,但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聶紺弩堪稱現當代中國最為優秀的雜文家,舊體詩歌第一大家。
蕭軍,我的祖父,1945 年自延安跟隨共產黨大部隊衣錦還鄉,到了 1948 年,在哈爾濱卻成為第一個被中共東北局大規模整肅的左翼文人,文革等歷次運動中多次被批判關押勞改的對像,32 年的時間蒙冤,他卻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我和他共同生活超過 20 年,感受到他的點點滴滴,看到他的一怒一笑。從一個普通的祖父到一個大寫的戰士,他的品行所散發出來的光輝是我們家族的榮耀。
這三個人物是俠,是義,是不屈的形像,所以今天作為後人,作為晚輩,我們能來紀念他們,介紹他們,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的責任。
本書除編入蕭軍,聶紺弩,胡風夫人梅志等人的回憶與紀念文章外,還收集了胡,蕭,聶三家力所能及可以找到的彼此之間的信箋,由於從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那個特殊的時期,戰火不斷,運動不止,很多信箋丟失或者被銷毀,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而保留下來的就更顯珍貴。另外,為了方便閱讀,胡風和蕭軍的家人及友人還為這些信箋做了導讀和注釋文字。曾經拍攝了胡風,王實味紀錄片的香港女導演魏時煜教授也從自己的角度導讀了有關文章。由於編輯本書的原因,也得以讓三家的後人有更多的機會相聚來往,來追憶那三位在天上的老人。不久前的一個晚上,馮雪峰先生的長孫馮烈在北京做東,在座的還有聶紺弩先生的外孫方瞳等朋友。我們這些也已年過 50 的第三代們相聚在一起,回憶著我們的先人,自豪於他們的剛直不阿。
作家章詒和先生告訴我,當今在世的,她最為推崇和敬重的兩位大學者,一是詩人邵燕祥先生,二是北京大學的錢理群教授,為此我特意邀請邵先生和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劉再復先生為本書作序。邵先生和再復先生欣然應允並按期交稿。這不僅僅是因為二位前輩的人品信譽極佳,更是因為他們與本書的三位主人公有著親身密切的交往,他們說起與三位老人的往事,感慨而且興奮不已。同時,章詒和先生,錢理群教授,詩人北島,哈佛大學李歐梵教授分別作為推薦人,為本書寫來了讀書導言。僅僅看這些大師的名字,就會覺得星光四射,就會感到他們對於已經逝去的三位文學前輩的情誼,就會感覺到本書的價值。
對於本書的出版,也要特別感謝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女士,感謝我的姑姑蕭耘,蕭玉,我的叔叔蕭燕,還有聶紺弩先生僅有的兩位親人—他的外孫和外孫女方瞳方涓兄妹。在與他們合作整理此書的資料過程中,可以感到他們對於自己先輩的敬愛和深情。同時,香港城市大學的魏時煜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的責任編輯陳明慧小姐,副社長陳家揚先生,也是盡心盡力為本書的出版予以了極大地付出,讓本書能夠以新穎的形態和讀者見面。
此外,還有一個願望。在三位老人中,胡風先生出生於1902年,聶紺弩先生出生於 1903 年,我祖父蕭軍出生於 1907 年。今年適逢祖父 110 歲冥誕,我想將此書作為一份禮物,呈現給他,讓他再次感受到家人的思念,感受到朋友的溫暖,不知道他老人家在天是否能領會到我們的這份情誼?
胡風,聶紺弩,蕭軍,你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永遠會被記憶的名字!
蕭大忠
2017年2月於美國加州
(編按:作者為蕭軍先生的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