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節錄)
人們常說,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然而,這些事件顯然回答不了近代中國為甚麼會選擇一條建設民族國家道路的問題。事實上,中國建設近代民族國家的最重要特點,就是選擇了「中華民族」思想為標誌的單一民族國家模式。近代以前一直追求由多民族所構成之「天下」的中國,為甚麼會在「近代」選擇一條與傳統「天下」思想截然相反的、按照「民族」的範圍確定國家疆界的道路?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不承認是因為中國接受了自稱為「單一民族國家」的日本的近代國家思想之強烈影響所致。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本來早該為學界所發現和重視,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卻一直未能看到闡述這一問題,尤其是從思想史的角度,系統梳理日本單一民族國家思想和「中華民族」國家思想之間關係的著作問世。1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除了日本侵華戰爭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使中國人不願(或許還有「不敢」的成分)承認中國學習了日本建設近代國家的經驗之外,當然也有日本歷史文字材料難以解讀、之前日本公佈歷史材料也不是十分積極的原因,更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許多中國思想史學者也具有崇拜西方、蔑視東方的心理。其實,這種心理與他們其中許多人曾經在歐美學習過的西方「經驗」有關:在高談闊論西方思想之偉大的同時,也讓人們更加看重他們的西方「經驗」。而不得不指出的是,在這些無意或有意忽視日本因素的現象背後,可能還隱藏著一些學者本身不具備閱讀日語資料能力的問題。殊不知,日本的歷史檔案已經大量公開。
眾所周知,在活躍於二十世紀之初中國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革命家、思想家和近代國家制度的設計者中,我們實在難以找出幾位具有在西方學習或者與西方思想家、政治家,抑或是在野的、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人物有過直接接觸的經驗,但是具有此類日本經驗的人物卻比比皆是,而且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中也具有鮮明的日本經驗烙印。顯然,只有西方經驗的背景、只認西方思想價值的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無法科學地、合理地解釋中國近代的思想進程,甚至不能看出中國建設近代國家思想的本質。筆者一直主張,要想真正理解中國的「近代」,必須具有兩個不可或缺的視點:其一為中國進入近代國家時期之前,最後一個王朝的最高統治階層是一個非漢民族集團;另一是中國清末民初的許多革命家、思想家以及中國近代國家制度的設計者,大多具有流亡和留學日本的親身體驗,因而在日本(而並非在其他國家)接受了建設近代國家的思想。以上兩個視點,事實上又被「民族主義」的思想所連貫:清朝政府實行了「民族」歧視的政策,革命家對於清王朝這種「民族」歧視的反感和反抗,最終演變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的「革命」;而這個以建立「民族國家」為目標的「民族革命」的理論和正當性根據,正是借鑑於鼓吹單一民族國家思想的近代日本。中國建設「民族國家」行動也著實得到了許多日本人的幫助,以孫中山為首、接受了日本的「民族」和「民族國家」思想影響的革命家們,在實際的生活層面也與許多日本人發生過非常密切的關係。然而,幫助中國進行「民族革命」的絕大多數日本人事實上正是出於日本的民族主義動機,近代日本更是時刻沒有忘記日本自己的「民族國家」利益。因此,中日兩國的近代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成為一段中日兩國的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利益相衝撞、相廝殺的歷史。
關於第一個視點,筆者已經在拙著《中國,從天下到民族國家》2中多有分析,本書則主要聚焦於第二個視點。關於日本以單一民族國家思想為標誌的民族主義對中國民族主義的強烈影響,筆者主要關注以下三個層面:一,關注日本的民族思想和民族主義與中國近代民族主義思想之間的關聯;二,關注受到日本強烈影響的中國近代民族主義思想與近代中國建設民族國家的制度設計之間的關聯;三,關注受到日本強烈影響的近代中國建設民族國家的制度設計與近代中國民族問題之間的關聯,以及近代日本的民族主義者與這一問題的關係。在這裏需要提請讀者注意的是,筆者認為以上中國民族主義的三個層次彼此相互關聯,或稱缺一不可,或稱牽一動三。這可能是筆者與其他研究民族主義學者之間在研究手法上的最大的不同,也是本書的重要思想特點。
從以上思想出發,本書設定了探討近代中國之所以接受民族及民族國家思想一事與近代日本之間的關係、探討近代中國的民族問題和邊疆問題的發生與近代日本之間的關係、探討中日兩國的歷史認識與各自民族主義形成及發展之間的關係等三個主題。以上主題同時構成了本書的三個部分,即第一部「師乎、友乎、敵乎?──中國近代民族國家思想與日本」、第二部「『邊疆』的崛起──中國二十世紀前期的邊疆民族問題與日本」,及第三部「來自邊緣的挑戰──從文化主義到民族主義之歷史觀變遷」。
----------------------------------------
註釋
1 我們可以看到有〔美〕柯博文(Parks. M. Coble)著,馬俊亞譯:《走向「最後關頭」:中國民族國家構建中的日本因素(1931–193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一書,然該書原名為Facing Japan: Chinese Politics and Japanese Imperialism, 1931–1937,書中也沒有實際涉及到構建民族國家問題的內容。
2 王柯:《中國,從天下到民族國家》(台北: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