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通往真理最近的路,就是故事
戴晨志
台灣有一位在華人圈很知名、已故藝人「陶大偉先生」,從小就非常聰明,也很會唸書。
陶大偉個性很活潑,也鍾情於表演藝術,但高中畢業後,仍難違父命,和一般年輕學子一樣,走上升學聯考之路。
陶大偉天資聰穎,大學聯考考上第二志願政治大學國貿系;可是,他對唸書、從事國際貿易實在沒什麼興趣。他說,他只是在家人的壓力下,隨便亂考,竟然考上第二志願。
考上政大,陶大偉的父母當然很高興,可是他自己卻不開心,因為他不喜歡念國貿系。考得太好,只是證明他是聰明讀書的料,可是,他更喜歡的是表演藝術的事業啊!
陶大偉的父親,是前台灣省警務處處長,當時等於是全台灣最高的治安首長。在此家世顯赫的家庭,想走當時社會地位還不高的演藝之路,真的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可是,為了自己的興趣,陶大偉在政大國貿系念了一年之後,就毅然轉學到「國立藝專」(也是我的母校)就讀。
這樣「棄明星大學不讀,改念專科學校」的舉動,引起家人的反對與不諒解。然而,陶大偉依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表演藝術,後來也逐漸在演藝圈闖出名號,走紅藝壇,成為華人圈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他是演員,也是歌手,又當電視節目製作人,也是著名的節目主持人……
他橫跨電影、歌唱、電視長達四十八年,是好幾代人的共同歡笑與回憶。
陶大偉學長的故事,證明了一件事——「讀書,並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每個人都要找到自我興趣,去做自己最想做的、最擅長的事。假如陶大偉順從父命,不開心地順利念完政大國貿系,台灣可能會增加一位傑出的商人,但一定會少一位才華洋溢、名揚華人圈的表演藝術工作者。
用發現力的眼睛與耳朵,抓住身邊的寶藏
中國大陸作家莫言先生,曾於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很謙虛地說,全世界有許多傑出的作家,都有資格獲獎,在中國也有
許多作家的作品,也都很棒,也都有資格獲獎!
莫言說,他從事寫作、寫小說、寫劇本,可以說是——「從給母親講故事開始的」。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莫言先生回憶說,小時候,他的母親允許他到處去聽人說書、講故事,所以他從小就特別迷戀、崇拜會講故事的人。
例如,在鄉村的廣場上、市集上,在寒冬臘月生產隊的餵牛、餵馬的飼料棚裡,都可以聆聽到各式各樣的說書人,給聽眾講述古今中外的各種不同故事。回家後,莫言面對很小的油燈,看著正在做棉衣的母親,把在外面聽到的故事,講述給媽媽聽。
莫言說,有時候故事內容記憶不全,他就開始自己編造故事。可能他自己編得很不錯,所以莫言說,他從小也就慢慢成為一個說書人,甚至,也因此練就自己的寫作功力。
看到莫言先生的小故事,讓我想到——每個人的週遭都蘊藏著許多寶藏,我們都要有敏銳度,以及發現力的眼睛與耳朵,抓住身邊的寶藏,成為未來成功的契機。
就像莫言先生,從小到處聽故事,回家後,也主動為母親說故事,因而練就出自己的說書口才與光耀一生的寫作文筆。
◎ ◎ ◎
本書《大人物,小故事》,是從我過去寫過的二十多本書籍中,摘錄出五十則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一些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值得我們學習,或是給予我們啟發、借鏡、警惕,做為我們人生的指南與參考。
有句話說:「通往真理最近的路,就是故事。」
我們從小開始,就喜歡「聽故事」。聽故事,常讓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哄堂大笑,或是感動得眼淚直流。
最重要的是,故事的啟示,常讓我們學習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感謝馬來西亞海濱出版社編輯部的同仁,用心摘錄、精選出這些大人物的小故事,讓我們從這些小故事中,溫故知新,學習到更多人生的智慧和啟發。
第一章 激勵 | 啟發
讓人起死回生的一罵
拿破侖‧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
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
在法國大革命末期和法國大革命戰爭中達到權力巔峰
拿破侖名言:「凡是決心取得勝利的人,是從來不說『不可能』的。」
有一天,名將拿破侖到郊外去打獵,忽然聽見遠處有人大喊「救命」 —— 拿破侖循聲音走去,看見一個年輕人掉落河水中,正在掙扎求救。
此時,拿破侖毫不猶豫地掏出槍來,大聲斥喝道:「喂,混小子,你趕快給我爬上來!再不爬上來,我就一槍打死你!」
那年輕人嚇得趕緊使出全部力氣、不斷地掙扎奮游,終於爬上岸來。
上岸後,落水的年輕人很氣憤地問拿破侖:「剛才你為什麼要開槍打死我?」
拿破侖從容、微笑地回答:「如果我剛才不拿槍嚇唬、恐嚇你,你怎麼能夠使出全力、奮力游上岸來啊?」
的確,「有壓力,才有助力;有壓力,我們才會奮力前進。」
也正因為有人責罵、反對、批評、鄙視或瞧不起我們,我們才會使自己更進步、更衝刺向前。否則,就像本文中那位落水的年輕人,可能淹沒於水中啊!
小啟示
有時候,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想——「謝謝你罵過我」、「謝謝你反對過我」、「謝謝你批評過我」、「謝謝你鄙視過我」……正因為別人的批評、鄙視非議與責難,才使我們有「自我反省、虛心檢討」的機會;也因為是別人的瞧不起或扯後腿,才能使我們的腿勁更加強健、更健步如飛,進而飛快地達到成功的目標。
所以,批評我們、嘲笑我們、鄙視我們的人,有時常是激發我們努力向前的貴人啊!
做別人的工作,學自己的功夫
嚴長壽
台灣基隆中學畢業
曾擔任美國運通台灣區總經理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亞都麗致大飯店總裁
嚴長壽名言:「永遠要記住一句話:再不努力,就沒有機會了。」
嚴長壽先生在演講時曾說,媒體報導企業界常找不到人才,網路上有許多人回應——「薪水只給兩、三萬,能期待我做什麼? 」網路上全無「不在乎待遇,只要能爭取學習機會」的言論。
嚴長壽先生說:「如果年輕人都用這麼傲慢、自負、沒熱情、不積極的心態來找工作,怎麼會有將來? 」
年輕人要求企業要有高薪水、好福利、多休假……可是,年輕人自己的能力、工作態度如何呢? 很少人自我反思。
嚴長壽先生指出:「只要是自己的興趣,即使剛開始沒有薪水,也要努力爭取工作機會。」
哈,嚴先生的理念與年輕時的我,不謀而合!
我就是以「留美碩士」的學歷、不求薪水的態度,才踏入《華視新聞雜誌》,才走出今日之我。假如,我當初一直強調高薪水待遇,我恐怕就沒機會進入電視台了。
◎ ◎ ◎
嚴長壽先生年輕時,只有高中學歷,在美國運通公司從小弟、傳達員做起;因著積極、認真、負責,也幾乎每個週末加班,五年內即被破格提拔,升任總經理。當時,他年僅28歲。後來,他在32歲當上了亞都麗致大飯店總裁。假如,他一直汲汲營營要求公司加薪水、多福利,上級老闆會如何看待他呢? 會破格提拔嗎?
嚴先生是如何做到的呢?嚴先生說──
「有目標、有熱忱、主動積極」是他的工作態度。現在的教育只教學生考試、讀書就好,不必學做人做事的態度,這是不對的! 「只寧願在家待業,不願謙卑爭取工作機會,這麼傲慢、自負的態度,怎會有未來? 」
「一個人的能力和態度,決定我們拿幾K薪水啊! 」
的確,只要願意謙卑付出、學習「做別人的工作,學自己的功夫」,我們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做「做到、賺到」──「認真做到,你就賺到! 」
小啟示
一個人,「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
年輕人在還沒有正式工作之前,就一直很在意自己的起薪低, 或心裡一直抱怨、不快樂、不甘願,那怎麼會被別人賞識、被肯定、被拔擢呢?
人要找到自我真正興趣,勇敢跨進去,即使沒有薪水,也無所謂;大膽初試啼聲,就能被看見、被賞識,進而大展你的才華。
年輕人千萬別急於賺錢,而疏於打底,也千萬不要斤斤計較薪水和待遇,而放棄你想要的工作,也壞了你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