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挛直是非
自序 | 关启文
笔者是地道的香港人,现职是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的教授,我受过分析哲学的训练,专业是宗教哲学,也涉猎政治哲学和伦理学;而欧阳文风是马来西亚人,听说他现在居于美国,正在念神学博士。我与他背景相当不同,也素未谋面,两人可说风马牛不相及,为何要写一本书回应他呢?
我在过往十多年一直关注世界性和香港的同性恋议题,因为同性恋社会运动(以下简称“同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从西方兴起,在半个世纪内已席卷全球,也已传到来亚洲。 虽然在大马同运还是在起步阶段(相对于西方而言),但因为同运顺应着世界大潮流的意识形态,所以其影响力与日俱增。而且同运所用的语言(如“平权”、“弱势群体”)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传媒(和一般市民)往往对这套语言照单全收,而没有批判性地检视同运背后的意识形态(如同性恋是先天的)。
欧阳文风可说是大马同运的代表人物,他不单经常在报纸写专栏,也积极着书立说,传扬同运的意识形态。我之前已稍有听闻他这个人,但没有仔细看他的著作。我与欧阳文风的讨论始于2012年7月,因为他6月来到香港发表推广同运的文告,以牧师身分对基督教传统猛烈攻击。 当时我也对他作出响应,之后也再响应了他的一些响应(都收录在本书),这本书可说是这对话的延续吧。2012年10月,我到吉隆坡主领一些与同性恋有关的讲座,在准备讲义前也拜读了欧阳文风的一些大作。 我发现他的观点反映很典型的同运意识形态,虽然他的出发点有可取之处,但若深入思考,会发觉其理据不单相当薄弱,更有相当激进的涵义,对社会可能有深远且负面的影响。笔者认为社会需要听到对同运提出异议的声音,所以撰写本书,对欧阳文风的观点提出商榷。因此,本书的意义主要不在于对某个个人的批评,而是透过我们的辩论,社会人士能对同运的意识形态有更多认识,和批判性的反思。
我会坚持理性、和平、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不会随意谩骂,更不会进行人身攻击。然而本书的确会对欧阳文风的言论提出不少细致和稍为尖锐的批评,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我对欧阳文风过于严厉和认真,我只能指出,他对反对同性恋的人也作出很多严重的指控,而且很多言论都似是而非,因此我感到有必要思考这些指控能否成立,并澄清他言论中的种种问题。此外,欧阳文风说过:“最令我苦恼的是传统教会的基督徒……拒绝与同志对话……所谓的打笔战,也无视同志提出的观点……我们努力尝试响应他们所提出的每一观点,认真回答,并提出我们的论点与论证,但许多反同的可以视若无睹,只是一再重复立场,没有对话只是独白……可悲连牧师也是一样,神学院的讲师许多噤若寒蝉…… 令人遗憾。”
我很欣赏欧阳文风的做法,就是“努力尝试响应对手提出的每一观点,认真回答”,我在本书只是效法他佳美的榜样。他既然认为传统教会的基督徒拒绝与同志对话,令人遗憾和苦恼,作为弟兄,我只是略尽绵力成全他的愿望,使他不再那么遗憾和苦恼。(当然我不能承诺无止境“对话”下去,因为始终世务缠身,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制,只能尽力而为。)有趣的是,他投诉对手“无视同志提出的观点…… 只是一再重复立场,没有对话只是独白。”然而这指控也似乎部分适用于欧阳文风自身,因为在上一次争论中,我提出的不少观点,他也没有真正回应,却是不断老调重弹,如他的“不伤害论证”(请参第八章的解释)。
我在过往对同性恋已有一些著作, 也曾论到相关议题(如人权), 但本书大部分内容都与已出版的材料没有重复,可以说是我对同运更全面和最新的响应。踏入二十一世纪,同运愈来愈普及,我相信我们仍然可以理性地拒绝它的意识形态,但这课题却是不能回避的。你不必认同我的观点,但希望本书最少能刺激你对同运有更深入的思考。
▌作者简介
关启文博士
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电机工程系,后取得苏格兰阿伯丁大学道学学士,和牛津大学的神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曾任香港基督徒学生褔音团契训练部主任,及中文大学崇基神学组讲师,现任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教授,浸会大学公共伦理学硕士课程主任(Director of MA in Ethics and Public Affairs, HKBU),及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主任(Director of Centre for Sino-Christian Studies, HKBU)。研究兴趣包括宗教哲学、科学哲学、系统神学、宗教与科学的对话、政治哲学、伦理学等。着有 The Rainbow of Experiences, Critical Trust, and God: A Defense of Holistic Empiricism(New York: Continuum, 2011); 《是非曲直——对人权、同性恋的伦理反思》《上帝、世俗社会与道德的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