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華社研究”總序
郭振羽
新躍社科大學學術顧問
新躍中華學術中心顧問
“華商華社研究”主編
華人移居海外的歷史已千年有餘,為了謀生存、求發展, 華人在他鄉異地落戶聚居,進而組成以地緣、血緣、以至於業緣、神緣為基礎的社團。這些形式和種類不盡相同的社團和會館,一直以來都是海外華人社會內部的重要支柱。在華社組織中,華商早在十二世紀便成為本地區最主要的商業族裔社群之一。華商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為移居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做出重大貢獻。因此無論是殖民地政府或獨立後的時期,成功的華商不僅是華社的中堅分子, 更是各地華人與政府之間的橋樑。
在華人社團或華商企業的領導者中,許多曾經在政治起伏跌宕,經濟盛衰不定的大時代中渡過。這使得他們的人生經歷顯得曲折坎坷。他們在艱困中開拓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更進一步在移居地的大環境中從“邊陲”逐步邁向“中心”。他們在審度時勢、因時制宜的同時,更在面對艱難險阻的過程中衍生出一套混溶東西文化、又不失靈活的行事作風,造就了他們鮮明生動的文化個性。在他們獲得成功、做出貢獻過程中所經歷的冷暖人情、成敗得失,究竟反映出怎麼樣的個體或群體的價值和意義呢?海外華人社團在創立和發展過程中,與移居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所呈現出的互動格局又是如何?這就是 “華商華社研究”系列所要深入探究的母題。
“華商華社研究”系列由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新躍中華學術中心”編輯,由新躍社科大學與八方文化創作室共同出版,這是新躍中心繼“新躍人文叢書”之後又一套以“文化中華”為主軸的學術系列。
“文化中華”有別於上個世紀80年代所提出來的“文化中國”的概念。我們認為,“中華”相對於“中國”,既可在地理上超越疆域,在理解上也可以避免對政治文字符號有意或無意的誤讀,同時也涵蓋了中華民族在海內外的千年歷史底蘊。
此外“文化中華”也呼應了當下全球化的大趨勢。全球化帶來了“中心-邊陲”的解構,也促使相應“中心-邊陲” 的再結構(或重構)。無論是解構還是再結構,重點是: 所謂“中心”其定位越來越開放多元,其邊界越來越模糊流動,所謂邊陲則越來越呈現其本土和自主特色。如此“中心-邊陲”重構的現象,在“離散族裔”(diaspora)中 ── 尤其是海外華人身上特別明顯:因為與家鄉故國漸行漸遠,終究選擇認同本土;在立足移居地的當下,邊陲不再是邊陲, 而是具有華族文化本色但兼有本土個性的新中心 ── 這是地理的變遷與空間的跨越帶來的不能不為的文化調適。只有具備這種多元、有容乃大的文化個性,才能讓源自於華夏文明的華族社群,培養出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文化視野,並以各自的內涵、形態和特色來展現多元的“文化中華”性格。
“華商華社研究”系列與中心於2012年推出的“新躍人文叢書”互補互成。“新躍人文叢書”出版兼有理論和實證內涵,具學術性主題的專著或論文集。這套叢書則是以典型研究個案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所選擇的個案物件,可以是個人(如華商或華社領袖),也可以是社團(如會館、華商企業),或是文化類別(如戲曲、影視)。個案的研究者基本上是以田野調查內容為線索,從歷史的綿延演進、社會的發展變化、經濟的跌宕起伏、文化的承繼傳揚等不同層面中去剖析探究各個案例不同的文化共性與個性。研究物件不拘一格,但必將精彩紛呈。
“華商華社研究”系列與“新躍人文叢書”的共通性則在於每一個案例或專題都在“文化中華”大背景下,凸顯對 “人”與“文”的關懷和思考,以進一步展現“全球化、在地化、全球在地化”的二十一世紀人文特徵。
我們由衷地希望“華商華社研究”系列所承載的珍貴經驗和智慧,能帶給讀者啟發和裨益。這些華商華社中的標誌性人物、具地方特色的組織團體,溶合中華與地方的藝術形式應該予以整理、歸納、分析。希望我們在這方面的努力能夠得到各方的支持和鼓勵。當然,這套叢書能否真正落實編撰者的善良意圖,能否獲得預期效果,還得要讀者來感受和作最後的評斷。
2014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