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自傳記錄了我的一生,以及我在工作過程中與各界人士的交往。我曾在一些重要領域和機構任職,例如:吉寶集團、溫兄弟集團、新加坡大眾鋼鐵集團、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大華銀行、陸路交通管理局、裕廊鎮管理局和新加坡交響樂團等。我有幸結識許多新加坡傑出人士,如陳振傳、黃祖耀以及李光耀、吳慶瑞博士、杜進才博士、林金山和納丹。與他們的相識相交不僅讓我對工商界各領域有了深入瞭解,也對這些著名政治家的思考方式有了深刻領悟。他們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從政府變化、科技影響大眾日常生活、娛樂媒體變化到各種生死存亡的危機,我一生所經之事甚廣。
我希望這部文集能引起年輕讀者的興趣,幫助成長在新世界的年輕人知道我們如何走到今天,又是為何會走到今天。
作者簡介:
詹道存是新加坡州獎學金得主,於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後於1968 年獲得劍橋大學空氣動力學博士學位。他入職新加坡國立大學,後來升任南洋理工大學校長。他創辦了三所大學,即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躍大學;曾擔任吉寶集團、新加坡大眾鋼鐵集團、大華銀行和新加坡報業集團等大公司的董事,並活躍於新加坡交響樂團和陳振傳基金會等非營利機構。
作者序
序言
這部自傳記錄了我的工作生涯,也記錄了我在工作過程中與各界人士的交往。
何其有幸,我的工作生涯成果豐碩。1965年我開始工作,直至今天。我一直非常忙碌,也十分幸運地在一些關鍵領域和機構任職,比如吉寶企業、溫兄弟集團、新加坡大眾鋼鐵、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大華銀行、陸路交通管理局、裕廊鎮管理局和新加坡交響樂團。
我也有緣結識許多新加坡傑出人士,比如陳振傳、黃祖耀,以及李光耀、吳慶瑞博士、杜進才博士、林金山和納丹。
能與他們相識相交,幸甚之至。我不僅從中對工商界各領域有了深入瞭解,也對老一輩政治家的思考方式有了深刻領悟。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塑造了我的人生觀。
有段時間,朋友們建議我寫本自傳。我猶豫不決。因為我不確定讀者是否真的對我的故事有興趣。直到最近,在我步入八十傘壽之時,即將開始又一個十年之際,我意識到需要在記憶消退之前把自己的想法付諸筆端。
至今依然能夠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社會做出貢獻,這讓我心感歡喜。我的生活信條是:盡己之能,讓生活有滋有味。年屆八旬,我動筆寫了這本書。我仍然在想,今後的生活會更有意義。
這部自傳得以成書,要感謝梁菁博士幫忙執筆,還有世界科技出版公司主席潘國駒博士幫助出版。
書中內容幾乎全憑我的記憶,但記憶不會像工程那樣精準無誤。我盡可能查證史料,但事件的解讀則出自我本人,如有差錯,全由我一人負責,敬請讀者諒解。
詹道存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榮譽校長
2020年6月
序言
這部自傳記錄了我的工作生涯,也記錄了我在工作過程中與各界人士的交往。
何其有幸,我的工作生涯成果豐碩。1965年我開始工作,直至今天。我一直非常忙碌,也十分幸運地在一些關鍵領域和機構任職,比如吉寶企業、溫兄弟集團、新加坡大眾鋼鐵、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大華銀行、陸路交通管理局、裕廊鎮管理局和新加坡交響樂團。
我也有緣結識許多新加坡傑出人士,比如陳振傳、黃祖耀,以及李光耀、吳慶瑞博士、杜進才博士、林金山和納丹。
能與他們相識相交,幸甚之至。我不僅從中對工商界各領域有了深入瞭解,也對老一輩政治家的思考方...
目錄
vii 序
ix 機構分類
1 第一章•我的家庭
5 第二章•學海生涯
5 小學
7 吳作棟
9 萊佛士書院
17 馬來亞大學
21 劍橋
25 第三章•耕耘杏壇
25 新加坡大學
29 工程發展新路
30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理工學院
34 南大傳統
38 建設南洋理工大學
40 實踐與工程學
42 南洋理工大學和創想的力量
45 商科、醫科和新的前沿學科
48 共和理工學院
50 我為什麼推崇理工教育?
51 南洋藝術學院
53 萊佛士書院
54 新加坡管理大學/新躍大學
63 倫敦普賽爾音樂學校
65 第四章•為善最樂――社團和非政府組織
65 羅德獎學金
66 HEAD基金會
67 新加坡交響樂團
73 第五章•工程機構
73 新加坡工程師學會
76 新加坡專業工程師委員會
77 新加坡國家工程院
81 第六章•政府機構
81 科學理事會
83 新加坡科學技術局
86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88 建築業發展委員會
90 裕廊鎮管理局
90 新加坡國際基金會
92 新中教育基金會xv
93 貿工部1991年經濟規劃
94 陸路交通管理局
97 新加坡鐵路學院
99 總統顧問理事會
100 新加坡品質獎
103 第七章•企業打拼
103 新眾(大眾鋼鐵集團,大眾鋼鐵廠)
104 新加坡報業控股
109 一級方程式
112 吉寶集團
115 吉寶科技諮詢領導小組
117 大華銀行
118 大華銀行(中國)
119 溫兄弟集團(維信集團)
120 維勝科技
121 新機工程
122 新加坡地鐵集團
125 三盅兩件
125 茂特(莫特麥克唐納)新加坡有限公司
126 思愛普(亞太日本)
126 亞洲企業孵化器協會
129 第八章•展望未來
130 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136 破壞性技術時代的教育
145 第九章•名人政要
145 李光耀(1988–1991)
148 吳慶瑞
149 杜進才
151 陳振傳
153 黃祖耀
154 范佑安
156 唐義方
158 李文正家族
159 納丹
160 沈基文
161 波卡斯
163 李成智
165 第十章•回首反思
166 科技及其對生活的影響
168 娛樂和媒體
169 國家危機
179 索引
vii 序
ix 機構分類
1 第一章•我的家庭
5 第二章•學海生涯
5 小學
7 吳作棟
9 萊佛士書院
17 馬來亞大學
21 劍橋
25 第三章•耕耘杏壇
25 新加坡大學
29 工程發展新路
30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理工學院
34 南大傳統
38 建設南洋理工大學
40 實踐與工程學
42 南洋理工大學和創想的力量
45 商科、醫科和新的前沿學科
48 共和理工學院
50 我為什麼推崇理工教育?
51 南洋藝術學院
53 萊佛士書院
54 新加坡管理大學/新躍大學
63 倫敦普賽爾音樂學校
65 第四章•為善最樂――社團和非政府組織
65 羅德獎學金
66 HEAD基金會
67 新加坡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