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中情》的故事 羅伊菲
“誰的生命中沒有追求?誰的心底裡沒有夢想?名成利就,表面
風光……美妙歌喉是我衷心的嚮往。”在網上聲樂慕課上,
聽到華夏男聲合唱團的師弟們,呈交他們的作業,錄唱這首克美姐作詞,黎
列剛老師譜曲的《歌中情》插曲〈心願〉,真摯醇厚的美聲,一字一句,激
盪起我心中無盡的感慨,滿懷的思情,不禁墜回二十多年前,踏上創作華語
音樂劇之途的心路旅程。那第一步的驚詫和如夢似幻的感覺恍如昨日,依然
歷歷在目啊!
追溯源頭,是不是1995年那本短篇小說集《大地有情》發佈會後*,黎
老師就萌生了邀請我合作的念頭?創作仿西方經典音樂劇形式的華語音樂
劇?看到他電傳我的信:“讀你的小說,覺得寫得不錯,有興趣合作寫個華
語音樂劇劇本嗎?”“我?我不會寫劇本啊!老師開玩笑吧。”我真的嚇了
一跳,感到“匪夷所思”,我這個最害怕舞臺而且對戲劇沒興趣的人,哪有
能力去創作劇本?
其後一段日子,我們忙於舉辦各類風格獨特的音樂會,老師時不時會給
我點提醒和鼓勵,“要不要試試?”我偶爾也會想起,幼年在台中鄉下念小
學時,曾經那麼沉迷於曹禺的《日出》、《雷雨》等劇本,竟然曾經編劇本
讓同學們演**。長大後從沒跟別人提過這事。對於我,那只是孩童時的遊戲
呀!黎老師莫非有超強的穿越本領?知道我曾喜好這一口?
世間事仿佛真有神的安排,1996年我們在維多利亞音樂廳舉辦了黎老師和
抒情花腔女高音陳小群的演唱會。這場《月光的魅力》音樂會空前轟動,觀
眾不斷呼喚安可曲,兩位歌唱家多唱了七首歌。音樂會後的第一堂合唱課,
迎來了兩位對老師歌聲傾慕不已的歌迷——新加坡電視臺的創意總監程潔茵
和演員焦姣。記得試音時,潔茵清唱了一首《再別康橋》,讓我從此愛上這
首歌。回座後中場休息時,潔茵悄聲對我說:“黎老師真是氣質不凡,歌又
唱得那麼好。我們來編個劇,請他演男主角如何?”
天啊!聽到潔茵的建議,竟和黎老師的想法不謀而合,怎不令我再一次
感到驚詫?想想自己何德何能,竟有機會與兩位才子才女合作?因為潔茵乃
是新加坡電視臺當年從香港以高薪吸引來新的編電視劇高手,有不少迷倒
眾生的香港連續劇都出自她手,而黎老師的歌唱及作曲才華更是早已傳遍四
方,備受讚譽#。
1997年初,黎老師、潔茵和我就這樣開啟了創作音樂劇之旅。每個星期
天下午,我們就在香格里拉酒店的大廳,一人一杯茶,碰撞出了一出名為
《歌魂》的劇本。潔茵是編故事高手啊!每次碰面,都有新構思,而老師的
創意更是天馬行空,我靜靜聽他們兩人說夢,乖乖做筆記,回到家把他們的
奇思妙想敲進電腦。半年後,終於完篇,而潔茵卻告訴我們,她要離開新加
坡到楓葉王國定居了。劇本《歌魂》從此冬眠在我的電腦中,我們不敢夢想
有一天,那跌宕起伏的情景會在舞臺上演繹。
匆匆又一年,我突然被乳癌找上了。在生命最低谷時,多年前的閨蜜,
我的第一位土生土長新加坡好友,也是表弟媳婦齊娥,在百忙中約我和她消
磨一個下午。兩人天南地北地聊著,她突然問我黎老師及合唱團的近況,因
為1992年曾介紹她去跟黎老師學過聲樂,她對“華夏之歌”音樂會的印象很
好。“你現在退休了,有沒有什麼想做的事?也許我可以幫你完成。”她問
我,眼眸裡滿溢關懷,難道是為我那突如其來的癌病擔憂?我想著自己這一
生真夠圓滿幸福,好像沒什麼遺憾,只是多次討論修改的劇本《歌魂》還沒
有啟動,不知何年何月才可能找到資金來把它搬上舞臺。
“你怎麼不告訴我?我可以幫你們啊!”多麼美妙的一份承諾啊!
自此“柳岸花明又一村”,《歌魂》啟步。又因在第一輪的小型籌款會
上,聽聞商家議論,“歌魂”之名太不吉利,而改為《歌中情》。這三個由
黎老師苦思冥想多日敲定的音樂劇劇名,果真帶著我們順利揚帆啟航,全體
合唱團員都為此標杆而熱情高漲,雖然完全明白,這出音樂劇的所有重要角
色都是找知名專業歌唱家擔綱,我們至多也只能擔任路人甲、乙、丙。我們
的合唱訓練雖照常進行,卻並沒有學任何一首《歌中情》的歌,因為老師為
《歌中情》譜的歌曲是以專業歌唱家為物件創作的,有相當的難度,何況還
需要加上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但對於當年的同學,能夠參與,哪怕再微小
的一點貢獻,都感到歡欣。同學們這種無怨無悔,擔任文化義工的精神,確
實令人感動啊!記得我在長達半年(2001年1月到5月底)的排練中,無限欣
喜地看到劇本中的情節化為形象,無比沉醉地聆聽專業歌唱家醇美動人的歌
聲。我們都甘之如飴地做個打工女,我負責為所有參加排練的演員打包中飯
和晚飯。其他東華合唱團團員也個個熱心奉獻,不介意跑龍套,只求在大舞
臺上露個臉,有的專管幕後種種雜務。表演藝術的魅力就在於:參與的過程
已令人沉醉。那真是一段熱火朝天的日子。
終於到了2001年5月26日那天傍晚,我和聖韻合唱團的團長負責接待當晚
的主賓副總理陳慶炎博士及夫人。整場演出,我陪伴他們觀劇,幸喜兩邊大
螢幕有信雅優美的英文字幕,讓不諳華文的副總理夫婦,聚精會神地沉醉於
劇情中。男女主角清澈晶瑩的歌聲,將滿堂觀眾的注意力牢牢吸住,大家好
像全投入戲裡。中場休息時,陪著貴賓到迎賓室享用茶點,陳夫人還一路跟
我討論劇情,希望我給她一點“劇透”!
這是《歌中情》的首演,三個月前接到訊息,副總理夫婦要出席首演,我
們欣喜之餘,又焦慮叢生,因為被告知當晚必須滿座,天啊!嘉龍劇場1700個
位子,一個不能空,我們做得到嗎?當即決定這一晚的票可不能交給 SISTIC
去售賣,我們要將票房掌控在自己手中。記得黎老師在日理萬機緊密排練的
關頭,帶領聖韻合唱團到各初級學院宣傳。2001年的5月初,尚有400張票沒
有賣出。贊助人齊娥臨時安排我到 NTUC 的大會上做一場演講,因為他們樂
意包銷400張票,卻必須確定,拿票的朋友不要缺席。於是我這最害怕公開
演講的人,被逼著站上講臺宣傳《歌中情》,真是合了那句歌詞:“多少血
淚,多少煎熬……”想想,每一場表演藝術不都是這樣千錘百練完成的?!
伴著貴賓們回到劇場,再次墜入舞臺上那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情節,終
於聽到〈我的天使〉這首歌,那是男主角在演出經典名劇《夜半歌聲》圓滿
謝幕,被觀眾的掌聲淹沒時,突見十年相伴的紅顏知己,躺在血泊中而生死
未蔔,無比慌張焦慮,心疼心碎瞬間,一句句深情呼喚啊!頓時催出了不少
觀眾的熱淚,而原劇本是:就在這一刻,戲裡的滿場觀眾,在救傷車尖銳慘
厲的聲音中唱那最後一首合場曲:〈你不能走〉。
但……那三場演出沒按我們原劇劇本走,因為在首演前一周,幾位主要
演員發言:第一次演音樂劇就是悲劇結尾,不吉利啊!我抗議:不是悲劇,
而是給觀眾留下餘韻猶在的懸疑和期盼。但他(她)們反對得如此激烈,我
作為編劇不得不接受臨時將“女主角生死未卜”的劇情改為大團圓。
想到製作人黎老師在特刊裡說的兩句話:“這場演出,如果能讓觀眾心
醉神迷,在迴腸盪氣的音樂中,感受劇中人的歡歌和悲愴,從而體會到人世
間愛情的美麗與深沉,便是我最大的滿足。”我在一片歡歌慶祝高唱〈夜之
魅力〉的“大團圓”結尾時,心中不免湧出幾分無奈和遺憾。
劇終人散,伴著貴賓們走出劇場,聽到他們議論:幸虧女主角傷得輕,不
然真的“好人沒好報”。或許我錯了,或許改編的尾聲更符合群眾的期許吧!
二十三年花落水流,儘管《歌中情》仍飄浮於當年參與者的心海裡,這
出華語音樂劇卻始終沒有機會重上舞臺,直到新冠病毒來臨的前一年,在上
海累積了更豐厚經驗的黎老師,決定再把《歌中情》推上舞臺,怎料百年難
遇的疫毒突然肆虐全球,表演藝術陷入漫漫寒冬,何日見春曉?但危機就是
契機,三年疫情,網上習藝,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催生出東華合唱團團長方
文的新編音樂劇《再現•歌中情》。如同《歌中情》借《夜半歌聲》串起整
出愛情故事,《再現•歌中情》借《歌中情》展開一個藝術團體在疫情和俗
世風雨吹打下,力挽狂瀾的勵志旅程。
原創的《歌中情》已完成使命,征得黎老師支持決定將劇本以中英文版
本出版。
於是,在我電腦裡沉睡了那麼多年的文字,一一重現,讓我如同觀看電
影般看到那當年創造的人物:真誠善良,一頭埋在藝術中的歌唱家陸之凡,
他那溫柔美麗的初戀情人女高音陳眉君,那陪伴他走過十年坎坷歷程的紅顏
知己蕭婉婷,那深深戀慕他的另一位女高音沈玲,那好強好勝的男高音歌唱
家劉侃,以及對歌劇藝術癡迷的李老闆克襄,和他那忠誠風趣如家人般的親
信老貝。七個性格迥異的角色,演繹著人世間浪漫的愛與恨,情與妒……歌
劇院裡因愛情與妒嫉而發生的風雲變幻,人間悲劇,點點滴滴重現眼前。
回望《歌中情》的源起,怎能不深深感謝恩師黎列剛教授?三十多年隨
他學藝,學到的又何止於唱好一首歌?三十多年行雲踏歌,所獲得的又何止
於豐潤了平庸的日常?
思及三十多年的音樂之旅,方知藝術家最大的魅力,乃是啟動每個平凡
個體潛埋心底的藝術種子。而一位教師最大的貢獻,或許不在他豐厚的學養
和精湛的修為,而在於那循循善誘春風化雨的傳承。我們都是那幸運的學生。
期待2024年9月《再現•歌中情》於華族文化中心的表演廳綻放耀眼光
芒。希望眾多的文青和樂友,能手捧《歌中情》劇本,沉醉於《再現•歌中
情》激盪心靈的優美歌聲中,感受苦難中人性的幽微、藝術的永恆和真善美。
謹以此書獻給《歌中情》製作人黎列剛老師,故事策劃人程潔茵,促成
《歌中情》舞臺亮相的摯友張齊娥,以及所有參與《歌中情》和即將參與
《再現•歌中情》的知音好友們。
感謝出版社八方文化創作室,特別是編輯盛耿捷先生,促成本書的順利
出版,感謝當年女兒尚珞及女婿凱歌,完成《歌中情》的英文字幕,感謝吾
兒子澄和孫女之凝為整出劇本的英文文稿把關,感謝華夏男聲合唱團的團
長龔洪亮、林宗奮、楊豐及東華合唱團的錢能和李響,協助我將所選歌曲的
QR Code 放在書中,讓此書成為文字與歌聲交融暉映的有聲書。
最後當然不能忘了伴我超過一甲子歲月的老伴,我的老同學郭振羽教授。
衷心感謝振羽在我們度過知命之齡後,鼓勵我走上行歌、踏歌、放歌的第二
條人生軌道,三十多年來持續不斷地走在我身邊,給予大愛無私的支持。這
是我這一生最大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