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陪你走过忧伤
写作,是从小的兴趣。心理学,是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探索。辅导与临床心理学[1],是成年后的心灵之旅。文字服事,贯穿心理学的眼光、基督的心肠,十年在西方世界的浪迹,终于随着蹒跚步伐,逐渐累积成一本文册。有些文章是学生时代的感言,有些是教会事奉的心得,有些是来自中西文化的互动,但大部分还是发生在治疗室里的点滴与感动。
有时,在忙碌疲惫一天后,走出治疗室,瞭望夜空,寻找地球外的亮光与气息。怀感恩的心,与造物主的天籁之音,细细交流治疗室里的变幻。有时能幸运地用文字捕捉一些箇中滋味,但更多时候,心理治疗的历程是言语无法形容的错综复杂。走进治疗室,就彷如走进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为他/她整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脉络。治疗师本身带伤痕与恩典的印记,去帮助个案触摸及忍受自己的伤口,在其苦难中寻找恩典的痕迹。简言之,基督徒辅导的过程,是向个案[2]引伸十架的救赎与宽恕,陪伴他/她们走过及容纳世间的阴暗与堕落,因为治疗师本身也曾经历了旷野与试验。如摩西般不配地被拣选,我们不是极有口才的一群,也不是有特殊智慧的族类,多年来的专业训练只是帮助我们在自己与个案的问题中间设一道线,让我们在受试炼时能忍受得住,或受不住时能求神给我们开一条出路,好让我们能忍受得住。
在象牙塔里旋转14年,绕了地球一圈,终于回到大马故土上,寻根与落脚。文化使命是这几年来的呼声。作为基督徒心理学家,若不敏于文化的传承,一味本“月是国外的圆”心态,在东方土地上复制西方心理学,免不了要重蹈西方世界的覆辙。回来,是希望栽培新一代的辅导员,尤其是会说中文、懂中国文化、有基督心肠、备天国眼光的下一代,在本土心理学上扎根、开花与结果。本书,是为此使命打先锋,为未来更多的基督徒辅导员抛砖引玉,挑战读者反思、兴起与接棒。不怕成为受伤的疗者(wounded healer),只怕成为不知设限的完美主义者(perfectionist)。最后,以一封我的属灵导师兼督导所赋予“未了的话”共勉:
心洁:
很荣幸也很高兴今年有这麽好的机会跟妳有督导的关係,我很以妳为荣!
生命的道路上,就是会有波折、不如意。这是生命给我们的礼物、给我们成长的机会(‘喜心’)。不要太快下好坏的判断,学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态度(‘捨心’)。生命中的苦难,确实是智慧成长的沃土!没有世间的苦难,不可能有智慧、不可能看到人性最真、最善、最美、最珍贵的一面。愿意接受、消化生命中的苦难,让苦难按摩我们的身心(‘悲心’);看到苦难不分你我,世间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悲心’)。生命中的苦难已经够多了,不再苦上加苦,愿意对自己与别人好,至少不对人不好(‘慈心’)。慈悲喜捨是人类最美丽的情绪,慈悲喜捨就是真正的爱!珍惜生命是神给我们的礼物。
愿妳活出最精采的生命!
辛雄敬祝
10/7/2008
陈心洁
写于2008年9月22日
注释:
1.本书不刻意区分辅导(counseling)与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而是以广义的角度去统合两者的相似点。辅导员与心理治疗师皆为助人的行业,虽有时接触的群体不同,但过程与目标导向多为相同。
2.本书中所引用的案例代称皆为非真实姓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作者简介
陈心洁博士
吉隆坡精英大学临床心理研究院高级讲师、美国福乐心理学院及Argosy University专聘教授。曾在中国各大城市培训班讲课及督导各级心理师,辅导受虐儿童、戒毒者、问题青少年、忧鬱症患者、同性恋者等,也参与灾后心理援助等事工。作品常见于《星洲日报·生命树》《南洋商报·牧羊人》与《沙巴诗华日报·橄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