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今年1月底在台北國際書展看到《烏來台車 時間旅行》的樣書,就驚為天人,這是陳顏小姐繼《沿著輕軌私遠足》、《太陽蟲笨笨,推推推》之後的又一新作,在望穿秋水後,快遞終於捎來美麗的書影。
不同於往昔林業史圖文書用銅版紙呈現華麗的風格,卻落得沈甸甸氛圍,如:林田山史話、太平山古往今來,本書改以報刊紙展現烏來台車八十多年來的風華,用黑白的基調來鋪陳時間行旅,並以手工繪圖補充照片的侷限性,輕盈地帶領讀者走過烏來林業的顯影、烏來台車的時光隧道、工人的勞動與生活圖像,行盡時光迴廊後,在最終章「足跡的輕履」方現色彩繽紛的雪泥鴻爪。
本書採中、日版本並陳方式書寫,中文由陳顏編撰,李杰穎調查,日文部分由石松函翻譯,野澤英治審訂。本書日文審訂者野澤英治為日本知名攝影家,他在推薦序指出台灣台車是日本鐵道迷的鄉愁,他曾於1976年搭乘過基隆友蚋煤礦區的人力鐵道(人車,即台車),亦曾在1987年搭乘過烏來的機械引擎台車,感觸良深。今年5月日本即將上映的電影《軌道礦車》,其創作靈感來自芥川龍之介的《台車》,因為日本目前已找不到人力鐵道,聽聞台灣仍有軌道留下來,於是全片改在花蓮、宜蘭拍攝。無論對於台灣人或日本人而言,台車都是庶民生活的真實紀錄,載運著庶民的集體記憶向前行。
從日治時期三井合名會社(無限公司)開闢烏來至信賢地區的台車軌道至光復後的台北山林管理所文山分所成立客運管理部門專責營運,乃至於今日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籌設台車博物館以重拾往日風華,一部台車演進史就是近代烏來產業發展史。台車從早期的載運檜木、樟木等高經濟物料,回程兼載運人員,演變為專門載運旅客;從單軌時代,會車時須「摒車」禮讓載木材的台車先行,到今日的雙軌通行;由人力推車時代,進步為機械引擎駕駛;由運輸業搖身一變成為服務業,烏來台車歷經多次的轉型,在與時俱進後仍是屹立不搖。如果要票選烏來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一定少不了台車。
圍繞著烏來台車的相關產業及勞動圖像是本書的精華,台車工人的「一人推車、三代免睡」,道盡台車工人凌晨二點即起的勞動影像,在簡陋的車寮仔,妻子準備早點,炊事之間,老小都跟著徹夜未眠;在勞動保障未周延的時代,苦力頭40%的剝削制度已從勞動史消失,高風險的勞動環境造成醫藥費無籌的「塗牛屎」處遇也因勞保而有了保障;工資聯成為地區通用的有價證券,等同於現金的?欠抵扣年代已經遠颺;托洛閣(沿車小販)、涼水攤、推屁股小鬼、繪葉書(風景明信片)小販、司納普(快照小販)、伴遊小姐都已不見蹤影,只有台車駕駛還堅守崗位,傳承地區產業文化。
今日到烏來私遠足還是可以重拾往日的吉光片羽,除了烏來站至瀑布站1.6公里的輕便軌道是必遊的行程,一路搖擺到高水瀑布(烏來瀑布),別忘了到即將正式開館的台車博物館看看(溫泉街86巷2號);回程不妨循著情人步道找尋清流園站的遺跡,踏查板仔寮、車寮仔、南勢橋(烏橋)吊橋橋柱,一路探索回烏來老街。當然延伸路線加九寮台車路更是不容錯過,從忠治村紅河谷至觀光大橋約2.1公里,這是往日烏來往新店的必經台車路,穿過台車舊山洞,也行進台車的時光隧道。
掩卷之餘,我細細品味書中的這句話「台車並不是枯死的歷史,而是尚在呼吸的進行式。進入這個文化秘境,您將重新遇見烏來,因為它的傳奇而感動」,於我心有戚戚焉。有空來一趟烏來台車之旅,您將在異國的記憶與風情裡,分辨了他人,也找到了自己。
方衍濱
行政院研考會 政府出品管理處 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