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臺大歷史,空間在時間中改變了
走進臺大校園,驀然看見了我們自身
校園導覽,說的是人和空間的故事。
一向以批判犀利著稱的夏鑄九,2010年終於重出江湖,在出版市場現身!
這次臺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將親自帶領讀者,以知識份子的身分漫遊臺大校園,驚艷光影、建築與身體對話的律韻。
在夏鑄九所長的新書《夏鑄九的臺大校園時空漫步》中,帶領讀者從建築角度看見歷史的透視,論述臺大校園象徵性的空間創造的特殊鏡象關係提供了機會,一種反身性的空間成為可能,讓我們回首,歷史重讀。看見在亞熱帶繁茂蒼郁的植物生命力對照下,學院知識份子細弱的身軀。
夏鑄九所長以獨特的眼光,從校園規劃的角度解構臺大校園,告訴我們不能停留在形式主義的狹窄審美層次,更重要的是,能夠進一步看見殖民大學校園歷史象徵意義的建構與競爭。尤其,臺大校園規劃,對日後臺灣的建築與規劃專業界產生了一些深遠影響。
不論是否踏遍臺大校園每個洋溢詩意的人文角落,椰林大道、傅鐘、傅園、文學院、舟山路、生態池、鹿鳴廣場等,在歌詠美景之外,讓夏鑄九所長豐厚的建築學院背景,帶我們凝視臺大校園背後的老靈魂,傾聽建築發出的歷史呼嘯聲。
本書特色
.透視過去
巴洛克式軸線,是組織臺北帝國大學校園最主要的空間模式。所謂巴洛克式軸線,是西歐城市在文藝復興之後,通過視覺上的透視術要求,規劃與設計者連接不同的消點,組織不同節點與端點地標之間的張力,是營造空間最重要的手法。這是西方文明裡理性對自然與都市地景的支配,也再現了教皇或帝王的權力。日本殖民者在明治維新之後,移植西歐古典模式統治台灣的城市,是有意識的殖民統治術。
.身感體驗
作為最精緻的學院,文學院的氣勢與排場亦建立在多層次的空間序列上,豐富使用者的空間體驗。使用者由外而內,穿過高大的前門廊與跨上幾步梯階,進入正式的前廳空間,微暗的柱廳是室內外的過渡,可以接收到不同方向的視線,轉換身體移動的方向。身體進入迴圜空間,開展而寬敞,黯淡天光投射,是身體進入玄關後更上層樓前的序曲。
.影響未來
臺大校園規劃,對臺灣的建築與規劃專業界產生了一些影響。首先是對校園規劃的規劃論述的影響,伴隨著《模式語言》(A Pattern Language)一書對建築設計理論的衝擊,與都市設計及其管制準則也在1980年代初引入臺灣,臺大校園規劃也對保守的專業論述造成了一些衝擊。某個程度上在規劃與設計專業界內,改變了一點對規劃與設計師的想像,營造空間的過程變得層次多了些,手段也複雜了些,這是制度與社會轉變的一部份。
作者簡介
夏鑄九
研究領域:
.古蹟保存
.建築與都巿史
.建築社會學與都巿社會學
.建築設計,都巿設計,都市規劃
學歷:
.逢甲大學建築工程學士
.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碩士
.美國哈佛大學都市設計碩士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建築博士
經歷: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教
.台大土木系講師
.台大土木系∕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