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7 項符合
芸臺類語的圖書 |
芸臺類語 作者:黎貴惇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1-05-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精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553 |
三民網路書店 |
哲學 |
$ 616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616 |
iRead灰熊愛讀書 |
中國哲學 |
$ 630 |
博客來 |
中國/東方哲學 |
$ 630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630 |
誠品網路書店 |
哲學 |
$ 665 |
金石堂 |
大學出版品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黎貴惇的《芸臺類語》是一本類書性質的書,於1773年完成。書中有一些作者獨有的觀點,內容有關於歷史、地理、語言、文字,其中特別是在〈理氣〉、〈匯典〉、〈士規〉等章顯現其儒學的見解。
《芸臺類語》的編排方法跟《見聞小錄》一樣,都在讀書時候抄錄心得卡片,然後把卡片予以分類。作者的重要貢獻是在每張卡片提出自己的評價意見,或批判,或補充。作者將之分成九門類,具體如下:
1.理氣:黎貴惇摘引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的著述,然後討論無極、太極、虛氣、理氣、理與氣的關係等問題。張橫渠把理和氣在太和裏
對立,二程及周敦頤把理和氣在太極裏對立,但黎貴惇認為理和氣不能對立,而把理視為氣的屬性之一,即是將理歸併進氣裏。他認為物質
有生意所以物質有性情,物質有性情引出它有神妙性,人的意識被氣決定,氣有神妙所以人心也具神妙。人的心是善還是惡,都對氣在宇宙
之運行有影響。
2.形象:對於天文、曆法、分野等各問題進行談論。
3.區宇:談到政治和地理的關係。
4.匯典:談論祭祀的問題。
5.文藝:談論文學的問題,其中包含四個內容:「文學的起源」、「文學的職能」、「文學的文法及詩法」、「文人的修養」。這個部分作者使用語
錄形式開展。
6.音字:談論聲音和文字的問題。
7.書籍:談到各部經典及諸子的著作。
8.士規:談到士大夫當官時候的道德的問題。
9.品物:談到各品物的根源,其中作者最看重本地的品物,比如:香蕉、稻穀、實心竹等。
《芸臺類語》顯示黎貴惇的思想建立在宋儒的思想上,他以唯物觀點來解釋理氣問題,主張原始混合主義。因為對各涉及的問題有詳細考究並提出自己重要的見解,所以在越南儒藏中這本書有重要的地位。本書有很豐富的資料,對於研究各人文社會科學部門(如:文學、哲學、語言、…)有很高的價值。
《芸臺類語》的版本:
《芸臺類語》版本的現狀很複雜,因為所有現存的版本都是手寫的,沒有看刻本。現在越南漢喃研究院的圖書館收藏七個版本,此外還有兩個版本藏於日本。詳情如下:
見藏於日本的版本:
1.《芸臺類語》:有九卷,三冊,手寫本,尺寸:27.5x17.2。每頁有八行,每行二十七字左右。備註的形式:兩腳。這個版本有陳名林在1777年寫
的序、黎貴惇在1773年寫的自序。書的目錄標示共九卷,沒有標著任何記年與記號。
2.《芸臺類語》:包括第三到第八卷,三冊,手寫本,尺寸:25.0x13.5。每頁六到八行左右,每行二十到二十五字左右。這版本有很多錯誤。
在越南漢喃研究院的圖書館收藏的版本有:
3.VHv.1169/1–4本子:手寫本,一共640頁,尺寸:29x17cm.。這本子的結構跟A.141一樣,不過字體是草體,所以難以當底本。
4.VHv.1807/1–2本子:手寫本,一共618頁,尺寸:29x18cm。這本子的結構跟A.141本子的一樣,字體也是草體,而且多用俗體字,跟VHv.1169
一樣無法作為底本。
5.各版本:A.1338:344頁,31x17cm;VHv.1483:312頁,27x16cm;VHv.1808/1-2:338頁,32x27cm;VHv.2436/1:176頁,28x17cm。這幾個
版本都殘缺不全,例如VHv.1808沒有〈典匯〉、〈文藝〉、〈音字〉;VHv.2436只有〈理氣〉、〈形象〉、〈區宇〉。
6.A.141本子:手寫本,一共688頁,尺寸:30x22cm。這版本共九卷,有兩序,一引言,一目錄。字體是真體,有幾處寫錯了,也許是依據內閣讀
書館(順華) 的版本而複寫。A.141被陳文玾選為1960年出版之編譯本的底本,因此本叢書也選用此本作為複印之底本。
除上述七本外,還有一本收於謝光發編譯:《芸臺類語》(I,II,III)(西貢:特責文化國務卿府譯述委員會出版, 1972)。這版本的字體是真體,是手寫的本子,它的結構跟A.141版本的一樣,不過比A.141版本錯誤少。在這本子內有中分文化委員會的印章,也許這是從順華轉到西貢的書。但是謝光發沒考察版本情況,也沒有讀書館的記號,所以不知道此本的下落,也許1975年後已經失散了。因此我們只能使用這本子來當校點本,簡稱為中分本。除了謝光發的翻譯本以外,還有范武和黎賢兩個翻譯成現代越語本,但是這兩位也沒明寫使用哪個版本當作底本。
越南儒學資料簡介
黃俊傑
阮金山
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最近10年來致力於「東亞儒學」新領域的開拓與研究,出版《東亞文明研究叢書》、《東亞文明資料叢書》、《東亞文明書目叢書》等三大書系,至今(2009年)已出版百冊。
由於研究資料的關係,過去10年來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韓國的儒學發展。為了更聚焦「東亞儒學」的研究,所以從2009年起開始出版《東亞儒學研究叢書》與《東亞儒學資料叢書》兩種出版品。前者以研究論著為主,後者則蒐集並出版東亞儒學的相關原典與史料。現在重印出版的這一批「越南儒學資料」,就是本院開拓東亞儒學新視野的重要工作。這批資料的影印出版,都獲得原庋藏單位正式授權。我們願就越南儒學的發展概況以及這一批資料的狀況,略作說明。
儒學、漢字以及其他中國文化要素,雖然早在秦漢時代便已傳入越南。但從公元2到10世紀之間,儒家思想對越南社會的影響,似乎僅限於華僑、行政官僚等上層社會人物,尚未普及到社會其他階層。因此,這段期間並未出現出色的儒家學者及儒學著作。
第10世紀李朝成立之後,統治者有意識地採納儒家思想和制度,致力於建設一個獨立文明的國家,儒學對越南社會的影響才全面地加速展開。儒家思想首先深入政治領域,接著擴展到教育制度、學術訓練、文藝創作、社會文化、民間風俗等等。從第10到第15世紀,儒學在越南的地位逐漸提升,但因佛教盛行,儒學在三教之中未能取得優勢,仍與佛道兩家平分秋色。
自公元15世紀的黎朝起,儒家的地位才開始超越佛道兩家,成爲越南社會的主流思想,儒學也逐步滲透到越南社會的各個領域及階層,這種發展一直延續到19世紀。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之下,越南文化產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原來的東南亞特質逐漸失色,而浸潤在中國文化中的東亞特色佔了上風。雖然受到法國統治的干擾,越南最後一個王朝阮朝仍然繼承並發揮儒家傳統,這種持續性的發展,使儒家思想對於越南的社會文化、人民生活、社會價值體系等方面的影響,在18及19世紀達到最深刻的程度。越南人在接受儒家思想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將其「在地化」,以符合越南本土文化及本地人的個性,而在這種「在地化」過程中豐富了原始儒學的內容。
越南的儒學文獻使用兩種文字記載:漢字及越南文字(稱為「字喃」)。越南人用漢越讀音來念漢字,字喃則是越南人參考漢字造字原則所創的標音方塊文字,用來記錄越南語言。字喃的發明雖然早在第10世紀之前,但目前公認最早的長篇字喃著作遲至13世紀才出現。在最近7個世紀裡,越南人同時使用漢字及字喃兩種文字著書立言,雖然字喃的使用並未如漢字頻繁,但以其寫成的文獻也構成了越南儒家典籍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作者簡介:
黎貴惇(西元1726-1784)原名黎名芳,字允厚,號桂堂,沿河縣沿河社(今平省興河縣獨立社)人,黎富恕(後來改稱黎仲恕)進士之子。黎貴惇小時有神童之名,五歲會念《詩經》,十一歲每天能背誦八、九十頁歷史書,十四歲把四書、五經、諸子學完,在一天內能寫作十篇賦。景興十三年(1752)登進士及第第二名(榜眼)。景興二十一年(1760)被選為副使出使中國清朝,他的學問及文章為當時清朝人和朝鮮使臣所讚美。黎貴惇於景興二十三年(1762)回國後,並被授翰林院承旨,在秘書閣任學士職務,後封穎成伯爵。景興二十五年(1764)辭官歸鄉,專心研究、著書。景興二十八年(1768)鄭森執政,阮伯璘推薦黎貴惇再出仕,任入侍陪訟、戶部左侍郎,由穎城伯晉封為侯。景興三十一年(1770),討平黎惟密和黎廷本有功,遷侍副都禦史、工部右侍郎。景興三十四年(1773),遷陪訟職務。從1773到1775年,黎貴惇受命往山南處勘察戶口,查補田地。1775年,收入順化處之後,鄭參回升龍城;黎貴惇被授吏部左侍郎兼國史館總裁。這年底,因其子黎貴傑的科場舞弊案而降為禮部侍郎。景興三十七年(1776),在順化處當協鎮參贊軍機,與裴世達任督率兼鎮府職務。一年後,又被召回京授為戶部左侍郎、行都御史。景興三十九年(1778)改入武班,當左校點、權撫事,爵封義派侯。景興四十四年(1783)遷乂安處協鎮。不久,還朝任當都御史。景興四十五年(1784)黎貴惇在惟仙縣過世,追贈為工部尚書。
黎貴惇的著作有:《桂堂詩集》、《桂堂文集》、《全越詩錄》、《皇越文海》、《大越通史》、《撫邊雜錄》、《見聞小錄》、《書經演義》、《芸臺類語》、《群書考辨》、《聖謨賢範錄》、《陰騭文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