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i~v
自序 vii~viii
體例 xv~xvi
導論 1
第一節 學術脈絡 1
第二節 思想的層面 13
第三節 體驗的層面 31
第四節 空間的層面 41
上卷:歷史認識、時代認識與政治文化
上卷導言 49
第一章 「上古淳樸」:唐代前期的歷史認識與政治想像 55
前言 55
第一節 唐初君臣推崇上古聖王的心理歷程 57
第二節 唐代前期的政治理想:道化與純樸 80
第三節 唐人的古今距離感 102
第四節 唐代後期的時代認識與歷史鏡像 122
結語 138
第二章 近現當代的歷史記憶 141
前言 141
第一節 經驗見聞的說服力 144
第二節 對「近事」與「時變」的意識 156
第三節 唐代後期的歷史認識與政治神話 166
第四節 近現當代史與政治批判 181
第三章 唐人的漢代觀與「漢唐盛世」論的由來 189
前言 189
第一節 唐人的漢代觀(一):戶口指標的比較 191
第二節 唐人的漢代觀(二):以漢制為改革借鑑 195
第三節 唐人的身份認同:漢朝官員的遺範 206
第四節 唐代前期時代認識的變化:從終末到盛世 211
第五節 「漢朝」的歷史鏡像與漢唐的歷史定位 235
結語 253
上卷結語 257
下卷:地域社會、名勝古蹟與文化記憶
下卷導言 263
第四章 在地的歷史記憶:以唐代前期的的河南道為例 269
前言 269
第一節 地方遊宴活動的官場化 271
第二節 經濟力量支持地方的文化活動 282
第三節 地方庶民、耆舊的歷史記憶 291
第四節 地域競爭促進鄉邦認同 304
第五節 名勝古蹟的營造 316
第六節 圖經中的古蹟與墓誌中的風土 324
結語 331
第五章 唐代前期的地方詩與歷史記憶 335
前言 335
第一節 在地文人的型態 336
第二節 地方詩的成立與內涵:文壇、讀者與典故 342
第三節 高適在梁宋的地方詩 350
第四節 孟浩然在襄陽的地方詩 360
第五節 如何理解他方的典故 368
高適行旅相關地點位置示意圖 372
第六章 他方的歷史記憶:以唐代前期中原士人與南方的關係為例 373
前言 373
第一節 宦遊經驗與地域見聞的關係 377
第二節 巴蜀與荊襄之旅 391
第三節 江南「新文化」的吸引力 396
第四節 「他者」的南方報導文學 415
結語 427
第七章 歷史記憶的文本化、在地性與流通 431
前言 431
第一節 記憶的「文本化」:從記憶到歷史 432
第二節 地方文獻的在地性與流通 448
第三節 山水畫的在地性與流通 455
第四節 地方詩的在地性與流通 466
第五節 「名勝」的生成 477
結語 494
第八章 名勝古蹟與地方文化認同的形成 497
前言 497
第一節 官員的角色:搭建地方文化活動的舞台 498
第二節 地方人士的參與:地方文化活動的公共性 505
第三節 文人對地方認同的作用 513
第四節 南方再生的六朝記憶 523
第五節 文化作為地方的象徵 530
結語 541
下卷各章相關地點位置示意圖 545
下卷結語 555
結論 559
徵引書目 567
索引 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