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以及亞洲崛起的新時代。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有感於東亞的「王道文化」在二十一世紀的重要性,遂與百略學習教育基金會、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於民國一○○年十二月及一○一年七月共同舉辦兩屆「全球化時代的王道文化、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研討會,匯聚國內外專家學者發表論文十八篇,成果豐碩。主辦單位有意將這兩場研討會的成果彙集成冊,邀我擔任主編,挑選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文章彙編成本書。現在容我略花篇幅,向各位讀者介紹各篇大要。
本書內容主要涵蓋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王道文化」思想為主軸的相關立論;第二部分則是具有應用及實作內涵的「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紛紛擾擾的變局之中,「王道文化」猶如夜空中的明星,為世人指出一條明路,不僅能「坐而言」,更可以「起而行」,這是儒家留給後世最彌足珍貴的遺產。
第一個部分共收錄五篇文章。第一篇是蕭全政、吳若予的〈資本主義、民族國家危機之根源與王道文化〉,本文首先點出資本主義社會所存在的嚴重問題,以及民族國家發生危機的根源為何,藉由探討國家機關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所應扮演的角色,指出資本主義社會與民族國家要能從迷思中脫魅,儒家的「王道文化」也許是個可能的思考方向。
第二篇是盛洪的〈天下文明──論儒家的國際憲政原則〉。本文從理論層面,探討儒家的「天下文明」中所可能潛藏的「國際憲政原則」,首先說明儒家「世界觀」、「民族觀」的意涵,儒家的「天下」觀具有何種文化性質,「天下」是否應該「定於一」等問題。接著,從現實層面探討「天下文明」如何應用於現實問題的解決,舉凡如何確定現實的國家的對外關係準則?如何對待其他國家的國內事務?如何對待宗教衝突?如何處理與其他國家的糾紛和衝突,以及國家間使用武力的原則等問題?無不可以從儒家「天下文明」的概念中獲得靈感。
第三篇是張崑將的〈《論語》作為企業經營的王道理念:以澀澤榮一與松下幸之助之考察為例〉。孔子如果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將如何經營企業,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作者認為,孔子在《論語》書中所揭示的「王道」原則,正可以作為當今企業經營的核心理念。他以澀澤榮一與松下幸之助為例,證明儒家的「王道」思想與企業經營的理念,有著根本的相通之處。王道經營理念過時了嗎?答案肯定是沒有。
第四篇是潘朝陽的〈當代環境危機與中國古代儒家的環境思想〉。本文首先探討當代的環境危機與人類的困境,認為可以從中國儒家古典中的環境觀與空間觀,汲取智慧,對治都市空間與生態的各種病症,並透過引述當代新儒家唐君毅有關傳統農業生活之睿智的論述,作為現代人的借鏡。
第五篇為英文稿,由黃勇解說中國的禮治如何使政治(眾人之事)也可以變得很個人(Why the Political Is also Personal)。本文藉著闡述自由主義傳統中政治或個人的分化及其形成的問題,提出「一個儒家政治哲學」的可能性問題。作者認為,儒家的「禮」有三種特質:(1)外在的規範,(2)內在的情感,(3)人性的本質。根據此三種特質,乃可以建構出儒家新「禮」論的政治哲學。
第二部分共收錄五篇文章,主要探討「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相關議題。第一篇是葉俊榮的〈永續發展的制度抉擇與文明省思〉,主要探討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全盤焦慮」的問題,而造成「全盤焦慮」的原因則是文化的問題,因此追求永續發展,除了要有健全的制度支援以外,尤其須對既存的文化進行深刻的反省。作者舉出氣候變遷所帶動的永續論辯為例,說明永續發展有賴「人」、「文化」與「制度」三方面的配合,缺一不可。
第二篇是陳東升的〈社會創新的理論與實踐:臺灣經驗的初探〉。本文首先釐清「創新」與「社會創新」觀念的異同,說明創新不應侷限於個人魅力及技術層面,須落實且產生永續的影響,以降低社會、政治、經濟的不平等,提升社會福祉的公共利益;接著探討社會創新與社會創業家精神的內涵,並以歐盟所推動的研究計畫為例進行跨國的比較,尤其著重臺灣經驗的探討。
第三篇任劍濤的〈超越欲望──全球危機、生活風格與人類自救〉,一開始即點出人類當前所面臨的全球危機,來自現代性與人類生活風格的欲望取向,而塑就現代性與欲望取向的源頭即為啟蒙運動。作者回歸問題的本質,提出對欲望與幸福關係的反思,建議在欲望與幸福的選擇之間為自己立法,進而啟動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樂活」,俾以走出危機,永續發展。
第四篇為王佳煌的〈生活風格?一個批判性的探究〉,這篇主要是對生活風格的一個批判性的探究,文章先回顧古典與當代社會學中與生活風格概念、經驗性研究相關的理論,再綜整當代生活風格的概念與經驗性研究趨勢,提出批判的生活風格研究觀點與思維。最後依據社會學的想像與批判性觀點,檢視國內相關的調查與統計資料,指出臺灣人生活風格的特徵、模式,以及統計數字突顯的社會結構問題作為結論。
最後一篇是苑舉正的〈社會不平等的起源:先知盧梭?無知盧梭?〉,作者將主軸集中於剖析盧梭「兩篇論文」──〈論科學與藝術〉及〈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企圖從盧梭的生平及其思想遭遇,找出人類「不道德性」的源頭,同時擴大其「以情感訴求表達對於『人』的關懷」的論述基點,尋找現代人安生立命之道。
本書收錄的各篇論文,理論與應用實作其實並沒有截然的分野。有些文章是既有理論也有應用實作;有些論文,可能通篇沒有「王道文化」幾個字,可是仔細思量,都有「王道文化」的影子。無論如何,本書將是研究「全球化時代」、「王道文化」、「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等議題及這些議題之間相互關係很好的參考典籍。
本書的完成,除了感謝作者貢獻文章,與會的主持人、評論人及最後圓桌論壇的參與者,我們也要一併感謝,因為他們的諸多回饋意見,才能讓作者據此修改,以提高論文價值。我們也要感謝當時的協辦單位「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以及贊助單位「公益信託吾哈進碧教育基金會」,沒有國發所師生的參與,尤其是所長周繼祥教授的領導,本會無法盛大進行;而兩個基金會背後林金源先生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參與投入,才能使研討會順利完成,謹在此致上最深謝意。
林建甫
序於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民國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