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常因工作單調、工作內容負荷過重、作業環境不良、工作方法不當、上班時間過長、輪班問題及精神負擔、壓力等因素,而導致疲勞或過勞,嚴重影響其健康及工作安全。本所自民國82年起即對勞動者疲勞進行相關研究,除探討勞動疲勞測定方法技術外,亦陸續針對各種行業之作業人員進行疲勞程度及生理狀況評估與調查。然而,科技日益進步,各行業的作業內容、管理方式、員工產生疲勞之情形已產生改變,同時,關於疲勞的測定方法與技術亦有進步。
因此,本報告分成五部份,除蒐集我國與美、英、澳、日及韓等國之關於勞動疲勞的相關管理規定,包含工作時數、超時工作、輪班及夜間作業、休息及休假、職業引起心腦血管疾病認定標準及特殊作業勞工之保護等,進行論述及比較分析外,並針對郵政、飛航、醫療、仲介保險及保全等容易發生疲勞產業之從業人員,分析其疲勞測定評估技術。前述五類從業人員多屬輪班制,研究結果發現可以自覺症狀調查法、動搖檢查、閃爍融合測定法、血漿皮質激素、血漿兒茶酚胺、尿中17-OHCS等作為疲勞評估方法,其中以自覺症狀調查法、閃爍融合測定法及尿中17-OHCS等為重點建議測定項目。
此外,本研究並引用各近期疲勞測定方法及技術文獻,參酌市售儀器,就近十年來最新之疲勞測定技術及疲勞的判定與應用進行詳細的介紹與闡述。最後完成「勞動疲勞測定方法技術與職場疲勞管理指引」之修正,並將修正內容彙整編撰成冊,提供各界應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