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不能無史,一校也不能無史。
金門發展大學教育,要立足金門,放眼兩岸與世界,
發揮金門地理區位與文化特性,
不僅要可長可久,而且要可大可榮,
使金門島嶼結合金大的教育,向世界綻放光芒。
—金大駐校作家 李福井
本書從作者幾十本筆記中,摘錄二四〇篇,裒輯、編纂成書,
不僅呈現金大十七年創校歷程的蓽路藍縷,
亦是放眼金門的大歷史、金大的千秋萬世,
讓後世子孫了解創校者的苦心孤詣,以及它的時空背景與歷史環境。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了李金振校長十幾年的創校筆記,從蓽路藍縷到千秋萬世
記載了創校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悅。
作者簡介:
李金振 博士
1949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法學博士
專長:土地經濟學、國父思想、管理科學、憲法
現任:國立金門大學校長
歷任: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校長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主任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主任秘書
國立成功大學新聞中心主任
主編簡介
李福井
一九五○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南山村。
資深媒體人,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退休,
先後服務於中國時報、美洲中國時報、中時晚報、自立晚報、
大成報、麗台運動報、馬祖日報、金門日報;
二○○六年返鄉,從事口述歷史寫作;
現為金門書院道藝學會理事長、金門大學駐校作家、
金酒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著有
《古寧頭歲月》、《古寧頭戰紀》、
《與心靈有約》、《他們怎麼說歷史》、
《丹心》、《A.T.檔案大解碼2630》、
《金色年代》、《風雨江山》、
《以狗為師》、《1949古寧頭戰紀》、
以及《烽火甘泉—金門高粱酒傳奇》等書。
專欄有「聽濤隨筆」、「浯江夜話」
以及「台北夜未眠」。
《他們怎麼說歷史》一書
獲第一屆國家出版奬及國史館文獻獎。
章節試閱
一片黑森林,
何處是校園?
1997 年 8 月 2 日金門分部掛牌啟用,吳京部長親自主持,黃校
長率校本部同仁前來籌備相關事務,在酒會儀式中,陳水在縣長
宣示提撥現有土地「四埔林場」作為設校用地。
什麼是四埔林場?到底座落在何地點?我真是摸不著頭腦。
教育局長盧志輝曾陪著葉宏安處長和我等三人從環島北路、四四
高地(二)營區東側走到四埔林場的東南角,但走不進去,折回
又從環島西路試圖走進,惟草高路阻而作罷。
後來為了鑑界,許宗傑組長曾從北側拍了連續照片,加以剪
接,指照片中樹林、叢林多的地方就是四埔林場。有一天,我利
用怪手開路的缺口,偕宗傑組長去探查,從環島北路跨越四四高
地(一)、(二)營區,到了四埔林場邊界,只見一片深淵之黑
森林,難以冒險跨入,無功而返。
再改由環島西路試試,在預拌混凝土廠旁,怪手已經挖出一
道缺口,順著缺口深入,驚見廢棄土亂倒成山,約有數百卡車之
多,原來是不肖廠商的不法行徑。我踩過廢土,穿越叢林,迷糊
地踏進陌生地,沒有方向感,在草叢和雜林中穿梭,回程竟是另
一端四四高地(一)、(二)營區的邊界。再順著環島北路走回
環島西路的停車位置,這是我初次見面的四埔林場。
營區取得,
有了突破點
1997 年 8 月 2 日金門分部掛牌典禮時,陳縣長允諾創校用地除
四埔林場 14.39 公頃土地外,另加 16 公頃,凑足 30 公頃。準此,教
育局盧志輝局長亦催促儘速決定以四埔林場為起點,朝環島北路
或環島西路發展,兩者擇一。他的建議朝環島西路發展,理由是
距離馬路比較近。從李根遠土地代書提供的地籍圖觀之,同仁的
意見亦認為朝環島北路的方向發展勢將撞到兩個營區,恐阻力較
大。我心裡比較傾向朝環島北路發展,惟必須先克服營區和私有
地取得等難題。
有一天在李根遠辦公室閒聊,他建議營區是機關用地,不
妨先發公函看看。在發公函之前,吾等先拜訪金防部,向陳鎮湘
司令官報告,指:「金門發展高等教育是金門 1600 年歷史的一件
大事,也是國家之重大建設。金門一向軍民一體,合作無間。此
事,縣政府已傾全力提供四埔林場,軍方不能輸,對此事應有所
表示,共襄盛舉。」陳司令官立即回應:軍方能做什麼?吾等取
出地籍圖,稱從校區到環島北路,被四四高地(一)、(二)營
區隔開,是否可考慮將該營區遷移?陳司令官稱:將派副司令官
費將軍去現場勘查。
不久,陳司令官升任軍管暨海防司令,由朱凱生將軍接任
金防部司令官。有一次朱司令官在鑑潭山莊宴請教育界主管及中
央駐金單位主管,黃廣志校長是主客,當場寫一首詩給朱司令
官。吾等利用機會與費副司令官談四四高地(一)、(二)營區
事宜,費副司令官稱有具體資料比較好辦,最好來函說明。於是
乃以校本部名義,一方面賀朱司令官上任,一方面談四四高地
(一)、(二)營區事宜。信準備妥當,我帶著拜訪福建省顏忠
誠主席,請他以曾是朱司令官長官的身份先打電話幫忙說幾句好
話。顏稱不宜先出王牌,若有困難,他再出面,並提供寶貴意
見,認為此事有成功的理由。信乃直接由衛兵轉給朱司令官。
不久,回函稱儘速擇期會勘。此時,爭取四四高地燃起了
希望。為了把握會勘的機會,乃準備了共同發表聲明書。同時,
為了取得朱司令官之同意,由司辦室長官代為轉達。結果,朱司
令官表示:要直接與我通電話,態度堅決,表示此事應按規定處
理,不宜例外。
因此聲明書臨時取消,並確定於 1998 年 7 月 7 日上午 9 時舉行
會勘,由陳水在縣長、黃廣志校長及金防部代表饒參謀長等三巨
頭共同主持。一致同意將該營區提撥為學校用地。此外,我利用
早泳機會亦向金西師吳斯懷師長懇求支持。陳振國少校在會勘之
前,持一份事先準備好的紀錄,希望在會勘中取得縣政府之同
意。紀錄內容主要有兩點: 1. 是目前金防部所使用之營區,希望
縣政府同意撥用。 2. 是有關四四高地(一)、(二)營區之搬遷
補償,宜以代拆代建,先建後拆之原則處理。
在會勘之後,達成了將四四高地(一)(二)營區作為學校
用地,已成為縣政府、金防部、校方等三方面的共同願望,未來
的工作重點分為下列兩方面:
一、有關土地所有權部分,屬縣有土地者,本校已去函向縣
政府辨理無償撥用,縣府亦迅速回函表示同意,連同營區外 5 筆
縣有土地,合計 7 筆土地,一起同意無償撥用作為學校用地,並
依規定辦理行政手續。此 7 筆土地包括了金門公共汽車停車場。
二、有關地上物之搬遷補償,金西師吳師長堅持先建後拆、
代拆代建原則。經過 1998 年 12 月 4 日之協調,改以專款專用呈
報, 1999 年 4 月 22 日第二次協調會,又改為兩案併陳呈報。目前
仍在發展中。
1997 年,為了進行有關四埔林場之鑑界,務必通知鄰界之
地主。然而,北一段 111 號土地近 2 公頃,卻始終不見地主前來鑑
界?經與地政事務所(地政局前身)李錫銘先生仔細比對地籍
圖,再調閱地籍謄本,始證實該筆土地係無地主之土地。
乃與陳世宗主任研商,才得申請登記為縣有地,再由縣府辦
理無償撥用為學校用地。其程序是:首先去函縣府財政科出面申
請登記為土地所有權人,所需手續費,全由本校金門分部負擔,
後來果然順利將該土地登記為縣有土地。接著縣府亦依原先之承
諾,同意該筆土地無償撥用為本分部學校用地。
土地無地號,取得傷腦筋
1997 年,為了進行四埔林場之鑑界手續,務必通知鄰近地主
一起會勘。惟學校通往環島西路之土地(現大學路兩側)始終無
法進行。經查地籍圖,赫然發現這片土地不但沒有地主,而且連
地號也沒有。簡言之,就是一塊荒地。
與地政事務所陳世宗主任及李錫銘先生研商後,取得因應
之道。首先由金門分部向地政事務所申請編訂地號。俟有了地號
後,再由財政科以金門縣政府身份登記為土地所有權人。最後無
償撥用為學校用地。
依此程序,在編地號之前,務必先做測量。由金門分部繳交
測量經費 4,000 元。未料在進行測量前,地政所突然通知,該地已
有私人依安輔條例前往地政所登記,要金門分部撤銷測量申請,
並限期領回 4,000 元。
碰到此突如其來的變化,我第一時間做如下的決定,即在私
人完成登記手續之前,測量宜照常進行。何況私人申請登記土地
所有權,亦需要測量與鑑界。
至於私有土地面積和座落地點,俟測量後再進行會勘。與陳
世宗主任不斷地研商請教後,終於獲准暫不退回測量經費。
一片黑森林,
何處是校園?
1997 年 8 月 2 日金門分部掛牌啟用,吳京部長親自主持,黃校
長率校本部同仁前來籌備相關事務,在酒會儀式中,陳水在縣長
宣示提撥現有土地「四埔林場」作為設校用地。
什麼是四埔林場?到底座落在何地點?我真是摸不著頭腦。
教育局長盧志輝曾陪著葉宏安處長和我等三人從環島北路、四四
高地(二)營區東側走到四埔林場的東南角,但走不進去,折回
又從環島西路試圖走進,惟草高路阻而作罷。
後來為了鑑界,許宗傑組長曾從北側拍了連續照片,加以剪
接,指照片中樹林、叢林多的地方就是四埔林場。有...
推薦序
推薦序
傳承大學 成就鄒魯 ─鄭愁予
初入仕途的朱熹廿二歲剛從大學畢業了
將冠冕易儒巾則官服之彩繡何嘗是初衷
立在同安海角望離島而心忖太武之東渚
是否那浯江仙洲果真會成為洙泗之鄒魯
寒窗不負《大學》的日課引來春風傳奇
暖意入懷正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是故他必需親執櫓、舵…且高張帆、蓬
破長浪、搏逆風、無迴寰惟憑理氣成功
登陸浯嶼他喜歡「山環水抱」「藏風聚嵐」
立書院高崗回望大陸盼北燕南來乃名燕南
《大學》取自書經「經一章蓋孔子之言」
《中庸》《論語》《孟子》而《四書》成焉!
這個人惶恐受命還鄉負重擔復校燕南書院
這個人將鄉土人格化而奉之如對母親的愛
這個人工作如結緣記下事功苦樂共享未來
這個人效法朱熹儒家渡海憑持倫理共患難
他掌舵十七年其海圖來自實業計畫之精華
他握契機用權變將瀕臨無望轉為迎頭趕上
他崇信孫文學說涵華洋古今必能飛向國際
他是誰?就是金門大學的傳奇校長李金振
朱熹862年後重臨燕南書院使他老懷欣慰
44位進士這青青子衿未被時光的忘川淹沒
一群浯嶼教育家一群外地校長一群金僑民
擁戴一個童年懵懂失怙只知滿懷報恩的人
︱推薦序︱
我的老戰友李金振 ──
國立金門大學之誕生,我親身參與。國立金門大學之崛起,我與有
榮焉。
猶記得17年前國立高雄科技學院(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的前身)金
門分部創設前夕。當時,我正好任職教育部技職司司長,第一次與李金
振校長通電話時,是奉吳京部長指示,將金門籌設大學之構想告知服務
於國立成功大學的金門子弟李金振主任秘書,並舉澎湖海專模式說明
金門分部的遠景。按吳京部長之所以極力推薦,主要是想借重他在成大
優異的執行力。尤其,能衣錦還鄉服務鄉梓,對他來說應是人生一大光
彩,可以光宗耀祖。不久,李金振校長與其夫人討論後欣然接下這項不
被看好的苦差事。這也成為往後17年長期抗戰的起跑點。
從答應接下金門分部主任的那一刻起,李金振校長就像是上緊了發
條似的拼命衝向火線:分部主任兩任幹完,改當學院校長;學院兩任校
長屆滿,改當大學校長。這期間,我先後任職教育部技職司司長、常務
次長、政務次長、部長等職。其間,雖曾轉任行政院第六組(教育文化
組)組長、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副市長等職。惟工作性質相近,並
經常保持聯繫,所以不影響我對金門大學之關懷與了解。
李金振校長和我個人一樣,都是在窮困家庭長大的,從小學就開始
半工半讀,在刻苦耐勞中培養其服務的人生觀。也自然地養成「吃苦像
吃補」的價值取向。其謙恭的態度和樂觀奮進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金門縣地處離島,是偏鄉中的偏鄉,也被教育部評為教育優先區。
由於路途遙遠,尤其,務必搭飛機始能抵達的離島金門,本以為每次見
面後要等很久才能再次見面,豈知李金振校長每週台北教育部、高雄校
本部、以及金門分部等兩岸三「部」往返奔波,因此,對教育部各司處
同仁而言,李金振校長倒是一個最熟悉、至為親切的工作伙伴,部內處
處可見他的身影。十多年來,校務不分大小、經費不論多寡,李金振校
長莫不親力親為。
對金門這座彈丸小島來說,當時的構想是,能先設一所二專的分
部,提供當地青年升學的機會,已經非常難能可貴。按教育部的立場,
當初旨在照顧離島偏鄉高中職畢業生,讓他們有繼續升學、進修的管
道,而不是為國內增添一所綜合大學。然而,李金振校長似乎不這麼
想,不以此為滿足。乃不斷想方設法拉攏各方資源,厚植其發展基礎。
並以最積極的態度、透過各種途徑,奔走教育部、行政院、總統府等上
級主管機關,力求政策解套。
機會是優先提供給準備好的人。金大創校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中
也經歷過重重艱難險阻。李金振校長憑其善巧逐一化險為夷,從而化阻
力為助力,以求逆向成長。以民國99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危機為例。
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政府財政短絀,對先天不足的新設大學而言,更是雪
上加霜。為因應此突如其來的危機,行政院推出「擴大內需」方案,用
以創造就業機會。乃調查各公立機關之重大工程得提早動工。李金振校
長平日就已備妥各棟校舍之規劃設計書,誠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掌握
了時勢脈動,又掌握了政策需求,於是一口氣提出了六棟建築的新建計
畫,也幸運地順利通過審查,並依規定準時動工。這項創舉,將過去13
年來校舍興建之嚴重落後一次補足,也印證了「危機就是轉機」不是神
話。這些硬體建設也成了目前國立金門大學跳躍式發展的最穩固基礎。
在金門大學的成長過程中,有殊多的突破,實際上已超越舊有的思
維和現行制度的框架。由於李金振校長的努力奔走,積極爭取,教育部
終於首肯,跳過當初澎湖海專的範例,直接晉升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
免掉「專升本」的嚴峻評鑑。為金門大學發展史締造新的紀錄。
想起17年前金門分部誕生伊始,我是教育部技職司司長,4年前金
門大學正式掛牌時,我是教育部長。一路走來,我堪稱是看著金門大學
長大的「見證人」。
金門大學就是地方殷切期盼下所誕生的產物,承載了無數來自全球
各地所有金門人以及各界人士的高度關心與期待。學校的誕生與發展,
李金振校長正是最佳的「推手」,他從分部主任到目前校長即將卸任,
所有大小校務他都親身參與,沒有李校長的雄才大略與強烈企圖心,就
沒有金門大學。甚至對教育部來說,李校長的積極奮進,帶有些許「逼
迫」的意味在裡頭。但若是沒有這樣的積極敦促,也一定不會有今日的
金門大學。
國立金門大學,確實是一所很獨特的學校。17年來有過太多的唯
一與第一。它是我僅見唯一跳過專科學校而直接升格為技術學院的「分
部」;也是國內第一所技術學院跳過技職體系,直接轉換跑道、成功地
改名為一般大學的案例。此外,還有一點最特殊的地方,讓部內同仁不
得不對李校長刮目相看,那就是海外僑領對回歸故鄉金門興建大學所表
現的高度熱忱,而且還接二連三地踴躍捐款。同時,當地政府的高度支
持,也是國內其他大學所難以望其項背。尤其在部內召開改大最後審查
會議時,竟然有縣長與議長聯袂列席表態,令身為部長兼主席的我和所
有審查委員們都嘆為觀止。當然,最後在金門縣長李沃士與議長王再生
的強力背書之下,教育部終於通過准予改名,於2010年正式改為「國立
金門大學」。李金振校長勇於挑戰不可能任務的性格決定了金門大學的
高度。所有國內各大學不願意做的嘗試,在李校長的領導下,國立金門
大學都勇敢地邁出了它的腳步。
因為李金振校長的傻勁,讓金門大學在全國少子化的衝擊和退場聲
浪中崛起,締造殊多「前無古人」的歷史紀錄;在校長任內帶領全校師
生一起努力將學校由專科改制為學院、再由學院改名為大學,13年內完
成三級跳的創校任務,在學術界被譽為「轉身跳投得分」。此外,在師
資方面,一次爭取到100個教師員額,幾乎是將全國全年度的教師增額
都給金門大學打包帶回去,直令各大學稱羨不已。另者,在招生方面,
誰有本事讓考生放棄大學聯考第一志願?結果是,金門大學做到了!
103學年度金大招到一位學測滿級分(75級分)的學生,據悉,該生已
錄取台大電機工程學系,最後他選擇了金門大學就讀。令人難以置信的
是,17年前的金門大學,彼時的錄取生大多是聯考的落榜生,誰能預料
17年後的今天,竟收到一位聯考的榜首。其進步的幅度又再度破表。
本書從李金振校長的幼年時代進溯,讓人明白原來他從小即展現積
極與永不放棄之人格特質。而書中殊多創校過程的細微處,也讓人明白
原來中央政策同意與首肯的背後,其實金門地方政府、在地鄉親、海外
僑領、旅台學人與同鄉、國際友人、以及企業家等,已默默地做過如此
多的努力。事成並非偶然,成功其來有自。
作為一個見證人,金門大學創造的所有奇蹟,我親身參與、親眼
目睹。讓奇蹟能在金門實現的靈魂人物李金振校長,他的所有努力我親
身領略。在老戰友行將卸任之際,這部書的出版,讓金門大學的創校歷
程和與奇蹟再添佳話。我也願意以見證人和參與者的身份再次向各界推
薦,推薦這個神奇故事,推薦這所奇蹟般的大學,也推薦這位傳奇校
長。
推薦序
傳承大學 成就鄒魯 ─鄭愁予
初入仕途的朱熹廿二歲剛從大學畢業了
將冠冕易儒巾則官服之彩繡何嘗是初衷
立在同安海角望離島而心忖太武之東渚
是否那浯江仙洲果真會成為洙泗之鄒魯
寒窗不負《大學》的日課引來春風傳奇
暖意入懷正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是故他必需親執櫓、舵…且高張帆、蓬
破長浪、搏逆風、無迴寰惟憑理氣成功
登陸浯嶼他喜歡「山環水抱」「藏風聚嵐」
立書院高崗回望大陸盼北燕南來乃名燕南
《大學》取自書經「經一章蓋孔子之言」
《中庸》《論語》《孟子》而《四書》成焉...
作者序
向歷史負責!──編纂源起──李福井
金門人重視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傳統。
有宋一朝,陽翟人首先發科,六個人先後考上進士,在那種窮鄉僻
壤的時代,鄉民都以農耕為主,還能夠延師課讀,追求功名,不是重視
教育怎麼會有這樣傲人的成果呢?
金門人有讀書的種子,金門古時候隸屬同安,在那個科舉時代,有
所謂「無金不成同」之譽,可見金門人多會讀書,多重視教育,把同安
一縣的科考成績撐了起來。
因此,福建沿海四島;廈門、金門、東山與平潭,古時候就有富、
貴、貧、賤之稱。金門取得一貴字,大抵以金門人重視教育,歷代以來
有四十四人中進士有關。
金門這樣的一個蕞爾小島,承平的時候,大家安居樂業,鑿井而
飲,耕田而食,天高皇帝遠,有如世外桃源;戰亂的時候,金門常常居
於戰爭的樞紐地位,被綁上鬥爭的十字架上,所以金門人的性格 : 和平
時代出士,戰亂時代出將。可說人才濟濟。
從晚明的鄭成功舉兵抗清,到一九四九之後兩岸的分裂對抗,金門
四百年來走入一種歷史循環套。金門是在戰亂的時候,才更能顯示出它
的價值。
一九四九大陸風雲變色,金門首攖其鋒,歷經了古寧頭大戰、九三
砲戰、八二三砲戰,然而金門還是挺住了;雖然戰亂頻仍,民不聊生,
但是金門人刻苦耐勞、淬礪奮發的本性仍在,所以能愈挫愈勇,守到雲
開見月明。
一九九二年解除戰地政務之後,金門已然從戰地前哨轉型,社會開
始鬆綁,兩岸和平互訪的潮流在湧動,金門有識之士開始發出呼聲,爭
取在金門設立大學,起初也許大家並不看好,認為不可行,但是時代在
變,潮流在變,政策在變,台灣教育普及化的情勢因應而生,金門因此
搭上了這一波列車。
一九九七年首先成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金門分部,從二專到二技,
主要是以收容高職畢業生為主,只有一紙公文,一切因陋就簡,沒有校
園,沒有教室,沒有宿舍,都是向人商借,慘淡經營。
二○○二年獨立設校,成立金門技術學院,經過大家不斷的奔走與
努力,二○一○年再從技術學院升格為金門大學,其中有天時、地利、
人和所串起的創校與興學的歷程,前後歷時十七年,橫跨兩岸三地、南
洋與世界各地。整個就是一部金門的變遷史,兩岸的演進史。
萬事起頭難,創始者遭遇的挑戰格外大,但是金門大學的成立,絕
不是某一個人單獨的功勞,而是群策群力的結果,不僅要有中央政策的
支持,地方政府財力的支援,海內外金門鄉親的力挺,才能畢其功於一
役。
李金振因緣際會,剛好擔任創校者的角色,這是他的歷史機遇,他
是土生土長的金門人,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一代,經過戰火的洗禮與生
活磨練的人,受到金門文化的薰陶,挑起金門人傳統重視教育、發展教
育的擔子。
金門人一向刻苦耐勞,這是土地孕育的特性,都可以勞苦挑重擔。
因此整個辦學與創校十七年的歷程,李金振每天巨細靡遺的寫筆記,寫
成洋洋灑灑的幾十大冊,其中都記錄他所思所感,以及遇到問題及如何
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雖然原始而粗糙,但是卻是樸實而純粹,是整個
金門大學從醞釀到成立的最忠實筆記。
一國不能無史,一校也不能無史。金門發展大學教育,要立足金
門,放眼兩岸與世界,發揮金門地理區位與文化特性,不僅要可長可
久,而且要可大可榮,使金門島嶼結合金大的教育,向世界綻放光芒。
讓金門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金門。金門大學的誕生,就是這一句
話具體的體現。
因此,我們今天裒輯、編纂這些史料,是放眼金門的大歷史、金門
大學的千秋萬世,為讓後世子孫了解創校者的苦心孤詣,以及它的時空
背景與歷史環境,而不是專為某一個人表功。這是我們編纂者的認知、
器識與高度。
這一書兩冊經過很短暫的時間整理與篩選,我們不多作雕飾,儘
量保持它的原貌,集合很多人的智慧與心力,才有今天的成果,我們向
歷史負責,也向自己負責。因此要特別感謝內人邱英美女士的規劃與協
調,以及鄭大行先生、崔春華女士、符宏智先生、陳思豪先生與黃銘鴻
先生等,從事繕打、校定、潤稿與搜集照片,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呈
現在讀者眼前。
金門大學正如旭日東升,有無限的發展可能,回顧金大創校蓽路
藍縷,昔日的樹林,就是明日的儒林,希望後起之人,能夠瞭解這段歷
史,所謂鑑往而知來。因此,書成之日,我人謹獻上祝福與謝忱,祝福
金大校譽蒸蒸日上,遠近馳名;也感謝這一群工作伙伴,不辭勞瘁,刻
日完成付梓。
向歷史負責!──編纂源起──李福井
金門人重視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傳統。
有宋一朝,陽翟人首先發科,六個人先後考上進士,在那種窮鄉僻
壤的時代,鄉民都以農耕為主,還能夠延師課讀,追求功名,不是重視
教育怎麼會有這樣傲人的成果呢?
金門人有讀書的種子,金門古時候隸屬同安,在那個科舉時代,有
所謂「無金不成同」之譽,可見金門人多會讀書,多重視教育,把同安
一縣的科考成績撐了起來。
因此,福建沿海四島;廈門、金門、東山與平潭,古時候就有富、
貴、貧、賤之稱。金門取得一貴字,大抵以金門人重視教育,歷代...
目錄
推薦序╱傳承大學 成就鄒魯 鄭愁予
推薦序╱我的老戰友李金振 吳清基
推薦序╱弦歌不絕──金門之戀 鄭貞銘
作者序╱眾志成城 諦造金大創校之歷史新頁 李金振
編者序╱振衣千仞崗 李福井
披荊斬棘,一步一腳印( 19972003 )
一片黑森林,何處是校園?
營區取得,有了突破點
無主土地取得費周章
土地無地號,取得傷腦筋
墓地遷葬,化阻力為助力
解除林地、准予砍伐
完成鄉親的願望,水到渠成
萬事起頭難—借用仁愛山莊
四處借教室,遇到貴人
校運會上,一鳴驚人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因陋就簡,搭建鐵皮屋
跑得太快,教育部抓不住
洽購私有地,登門拜訪
創校伊始,只靠農工保送
赴台甄試,趕搭緝私艦
安靈無所,想到就掛心
進度應從終點往前逆推
建立公共關係,才能得道多助
如何把工作士氣帶起來,把氣給調順了
回首來時路,歷史成永恆
受邀參加兩岸小三通首航,與有榮焉
三個和尚沒水喝,解決有方
人少事多,難免跳電
歷史時刻,金廈小三通首航
小三通首航第三天,泉州參訪
小三通首航最後一天,遊歷鼓浪嶼
破冰之旅,百聞不如一見
臨時取消搭機,逃過一劫
任勞而不任怨—無功 任怨而不任勞—無用
地主讓路,不要讓肯吃虧的人完全犧牲
資治通鑑給天子讀,三民主義給人民讀
動腦、動口、動手各得其所,不踰距
增設科系,明知不可而為之
增兩科系,努力獲突破
獨立設校,還缺臨門一腳
想回成大,擔心後繼無人
獨立設校前夕,心有所感
樓地板面積,驚動教育部
未談成之前,暫不決定
雜項工程費,出現轉機
國圖贈書30箱,不無小補
沒有名份,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借用教室,看上警所舊大樓
聘教師落空,首開校內借調
大學路1號,於焉誕生
獨立設校,獲得行政院核予籌備
師法吳京,公文不過夜
不毛之地,校園綠化難
快走無好腳步、快做無好手路
決策之彈性:朝令有錯,夕改又何妨
今日樹林,明日儒林
四埔林場,從軍歌到弦歌
辦學理念,學以致用
為應用外語系和運動管理系的師資員額請命
當一位好幹部容易,當一位好長官難
一波三折,路是走出來的
鍥而不捨,與地主懇談
湘江雖長,亦只是支流而已
重開機門,趕上搭機最後一刻
解決長江口淤泥問題,國父先見之明
科系整併,柳暗花明
辛亥革命,金門人沒有缺席
總教練最大成就是哪廂?
科學大師對不起,今日才認識您
返鄉五年,內子笑我傻
預支200萬元,刻不容緩
紅柿甜甜從蒂來
分部地位,有如次殖民地
校舍蓋大了,歪打正著
變換車道,希望後來居上
一盤散沙,要如何用水凝聚
美化校園,與順天應人有關
創業維艱,一人挑兩擔
大學四年,其實是二專
挹注設校經費,縣府樹立典範
立定目標,迎接金門大學誕生
我們「偷」懶嗎?
解決土地問題,悟出箇中三昧
獨立設校,漫漫長夜露曙光
有籌備之實,無籌備之名
獨立設校,金門大喜
核心價值 戰略目標 有效管理
伐木興學,犧牲林木令人心疼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一年樹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吳京部長談研究方法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是創造出來的
麻雀與老鷹的比喻
獲准獨立設校後第一次升旗典禮對全體師生致詞
馬拉松比賽抵達終點前,宣布比賽重來
校名的英文翻譯
校慶日的決定
(a+b) 2 大於a 2 +b 2 足證合作能創造價值
秋風掃落葉
踏破鐵鞋尋榕樹
堅定目標,知其不可而為之( 20032007 )
校舍出借,助人為快樂之本
協調解決中正國小危樓問題
幾個轉捩點,輕舟已過萬重山
勇敢承擔,證明事在人為
互助合作是進步的原則
泳冠群英,一舉摘金
遷墳建碑,告慰先靈
地方政府負責出錢,中央政府負責記過
――為同仁無辜受懲處請命
校園綠化,林務局補助二百萬元
父親遺墨,成為光榮標章
改變招生策略,捏把冷汗
員額爭取,人算不如天算
下南洋會金僑,為募款費心神
員額不足,獲教育部重視
與星雲法師談在金門設大學事宜
眼界放遠,格局做大
聘老外為副校長,首開紀錄
移植榕樹,傳承朱子學風
詩人鄭愁予,聘為講座教授
報到率不佳,從失敗中找出路
外蒙古,我們來了
林則徐人格與風格,感受良深
腦筋急轉彎,蓋工寮取代鐵皮屋
馬祖分部芻議,願助一臂之力
興建圖資大樓,按部就班
分權與授權之別
台北群英會,延攬講座教授
不是「想不通」,而是「想」「不通」
濕地松三代同堂
兩害相權取其輕
禮聘楊永斌為首席副校長
數位學術期刊,受贈獲益大
讀冷門科系,卻異軍突起
校歌校訓,催生反覆思量
打造學習平台,初見成果
學生傳喜訊,老師熱淚盈眶
校歌歌詞,鄭愁予寫出吟詠調
為分部付出,陳雪娥組長長留去思
校訓定案,八字箴言
從什麼地方跌倒,可從別的地方爬起來
人人都是打造金技的工程師
心繫故鄉,關鍵時刻不缺席
林清江部長定案,大樓平地起
推薦序╱傳承大學 成就鄒魯 鄭愁予
推薦序╱我的老戰友李金振 吳清基
推薦序╱弦歌不絕──金門之戀 鄭貞銘
作者序╱眾志成城 諦造金大創校之歷史新頁 李金振
編者序╱振衣千仞崗 李福井
披荊斬棘,一步一腳印( 19972003 )
一片黑森林,何處是校園?
營區取得,有了突破點
無主土地取得費周章
土地無地號,取得傷腦筋
墓地遷葬,化阻力為助力
解除林地、准予砍伐
完成鄉親的願望,水到渠成
萬事起頭難—借用仁愛山莊
四處借教室,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