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出走,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許久、許久以前,當時容顏還稚嫩心境卻滄桑,自以為是浮萍可以作無根遊,就像個鬧脾氣離家出走的孩子,我遠走他鄉異國,彳亍於中南美洲,躑躅在北美新大陸。
駐留在貝里斯第一大城貝里斯市時,方驚覺台灣的舒適與便利,就算午夜突然渴望滿足自己的胃,我可以毫無顧忌地走出家門,或許樓下就有店家轉角就有超商隔街就有夜市;貝里斯市過橋的所謂市中心,不如台灣任何鄉鎮街道熱鬧,晚間六時所有店鋪一律打烊,人車走避一空,黑漆漆的市中心是遊民聚集、歇息的處所。
當地的所謂「華人圈」分為台灣派、香港派、大陸派,我更進一步驚覺,即使同樣講華語溝通,遣詞用句彼此差異性何其大,更遑論生活飲食、思想觀念,自己身上台灣氣味十足,這個一向自詡可以浪跡天涯的無知女子。
輾轉來到佛羅里達的邁阿密,落腳的社區以古巴人為主,一樣是移民,強烈驚覺他們是這個社區的主人,我才道道地地的外國人,周遭隨處可聞的西班牙語,半句不懂。
不知何時,思鄉變成疾病,一點一點沁入骨髓腐蝕心靈,直至夢中盡是肉粽、碗粿、貢丸湯時,幻想要做個飄丿的「佚佗人」夢碎。當時一家三口擁有美國六年簽證,我又懷孕在身,多少人羨慕我們美國公民身分不久之後輕易可得,我卻毫無志氣地只想返回台灣,就像想回到母親身旁撒嬌撒癡的小女孩。
然後,我回來了,高高興興承認自己就是台灣人,根植在台灣這塊土地汲取養分。這麼多年來,我心甘情願當個平凡的南方女子。
「出走,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心靈找到了歸宿,安安靜靜生活在屏東小城,我開始重新審視、認識這塊土地,特別鍾愛恆春半島除了是當地媳婦外,是因於外子,一個外表陽剛粗礪的男子卻溫柔寬厚,才可以包容我這樣一個任性古怪的妻子,藉著他的牽引我進入了恆春半島的奇幻世界,總算開了心眼,人世之美不在天涯海角就在自己腳下,越深入就越眷戀不論自然或人文。
所以到底,我想在這部小說表達甚麼,恆春的自然景觀?古蹟歷史?庶民生活?勵志故事?在虛實真假的情節中,就請讀者們各自採擷了,「若有知音相見採,不辭唱遍陽關」,這個時代雖然純文學存活不易,我會繼續以心血澆灌,即使只有一抹綠意。
最後,要感謝名作家也是屏東縣文化處大家長吳錦發處長,創作者才懂創作者,上任以來屏東的文創界開始有了新意,文學地景也有了生氣。書寫期間,謝謝處長的指正、肯定以及期許。
也謝謝另外兩位評審余昭文教授和原民作家利格拉樂.阿烏,審查各階段所提供的寶貴意見,本書若還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懇請包涵。
也一併謝謝協助本書順利誕生到出版的關評、秀珊以及所有參與人員,看似簡單的出版作業,其實包含了多少人的心力,剪雲深深感激。
林剪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