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悲劇所展現的人與神明之間的衝突,其實是人與另外一個自我的衝突,是人存在上的分裂。神不在外面,而在自身當中……而演員的身體尋找的是,衝突之後的寧靜。那是暴力洩洪過後的平靜,蘊含了劫後復生的幸福感,這才是悲劇的真正目的。」——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
一九八六年享譽國際的希臘導演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推出《酒神的女信徒》,讓他與他的阿提斯劇團一舉成名。特爾左布勒斯導戲不從文本著手,而是直接從演員的身體出發。為了呈現身體的真實,也為了讓身體達到狂喜(ecstasy)的狀態,特爾左布勒斯發展了一套獨特的身體訓練方法,本書便是他親著之訓練方法的總成。他認為,演員身體的記憶才是最重要的準則,而身體與聲音是記憶的共同空間,演出並不是在敘述一個故事,而是讓記憶活起來。
「特爾左布勒斯是當代劇場的巨人,他不受潮流左右,執意探索人性的最高峰。他自己就是藝術界的普羅米修斯,打死不投降。」——臺北藝術節前藝術總監 耿一偉
「特爾左布勒斯說:『演員最大的作用不是去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或者炫技,而是刺激活化彼此在台上的存在。』從他和演員工作的過程中,著實感覺到演員彼此之間的能量轉換是極度流暢的。」——劇場編導 蔡柏璋
▌本書特色
本書詳述演員從準備、角色功課到詮釋景觀的成形,邀請演員及觀眾一同踏上進入身體結構深處的旅程,在那個「記憶」所形成的未知景觀裡,試圖重新去定義人類的存在。
知名演員蔡柏璋、前臺北藝術節總監耿一偉專文推薦。
隨書附贈DVD,紀錄了阿提斯劇院的系統性表演和40個訓練方法,讓被隱藏的身體與被封閉的能量得以解放。
作者簡介:
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希臘導演,阿提斯劇院(Attis Theatre)創始人,自1993年起擔任戲劇奧林匹克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atre Olympics)主席。1972至1976年,於柏林人劇團(Berliner Ensemble)學習與擔任導演助理。1981至1983年擔任國立北希臘劇院附屬戲劇學院(Drama School of the State Theatre of Northern Greece)院長。
他的導演作品至今包含了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索弗克勒斯(Sophocles)及尤里皮底斯(Euripides)的悲劇作品,亦處理當代希臘及歐陸重要劇作家之文本。他曾於許多國際劇院擔任導演、參與多個國際藝術節並與許多重要演員合作。特氏與阿提斯劇院過去30年來,已在全世界進行了超過2,000場的演出。
目前全世界許多戲劇學院、古典研究系所及機構皆教授特氏的訓練與古希臘悲劇詮釋方法。他持續開設工作坊及座談演講,同時於許多國際學院與大學擔任名譽教授。特氏榮獲諸多希臘及國際上之劇場勳獎。許多關於他工作方法的著作皆已出版,並被翻譯為希臘文、英文、德文、土耳其文、俄文、華文及波蘭文等語言。
譯者簡介:
蔡志擎,劇場工作者,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就讀戲劇研究所。發表作品有《怎麼吃牛才好吃》編導、《變形記》導演。曾任國家兩廳院《酒神的女信徒》、台南人劇團《K24》、《夜鶯之戀》、《天書》、演摩莎劇團《給摩莎》、《謝土》、《鏡花轉》等導演助理。
林冠吾,台灣雲林人,輔仁大學德文系,柏林自由大學戲劇、電影與電視學系碩士,柏林自由大學戲劇學系博士,師承德國戲劇學的翹楚Erika Fischer-Lichte教授,曾擔任柏林自由大學表演藝術文化交織國際研究中心的跨文化戲劇案的學術研究專員。亦長年為表演藝術雜誌寫評論與專題報導。現居柏林,在中西政經、文化與科技交流多方領域中,做中德的口譯與筆譯專員。
章節試閱
酒神迪奧尼索斯是自由之神
托斯特.伊思瑞(Torsten Israel)訪談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
林冠吾譯
伊思瑞:特爾左布勒斯先生,這本書是如何源起的?
特爾左布勒斯:這是我累積了五十年戲劇經驗的結果,回顧以往,它可以說展現了我創作的核心。早在八○年代末,我就開始尋思,要寫下我對戲劇創作的想法:關於迪奧尼索斯的觀點、關於激情、關於能量、關於狂喜。只不過,當時我還不敢去進行。然而,經年累月的導戲工作,如古希臘悲劇,當然還有許多市民戲劇、當代劇作,更加肯定了,我所累積的經驗是有價值的,而且不單限於古希臘戲劇的創作,而是所有的劇目。同時,在不同國家所開的工作坊,也讓我更加意識到這點。再者,過去這幾十年來,戲劇界經歷了許多不同潮流的起起落落,反之,我一貫地忠於具體的創作主幹——即身體、能量與聲音,都屬於創作的基本要素。當然,隨著時間遷移,我的創作也在改變,但這種改變在意義上,比較是種延伸。譬如說,一開始我感興趣的是充滿能量的演員,尤其在激情的尺度上。之後,我們則過渡到另一個面向:到哀傷的幅度,從巨大的震撼出發,到陷入狂喜狀態的身體,所賦予的魔力,探索探索其吸引力的程度。而我現在希望,同時也相信這本書是十分實用的,尤其對演員,因為它是我整個創作的中心。
伊:在您書中,有段文字提到,「演員代表的是『身體』的定義,演員是『身體』的同義字」。
特︰正是!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這並不僅是本體論、或演員理論的說詞。它是具有政治層面的:身體是很危險的東西,人們要是真的接納它、感知它、在它身上下工夫、給它空間、修練它,那麼我相信,它會變成一個難以抗拒的工具、成為對抗權力及其所施加的壓迫,一個強而有力的武器、一個起義的器械,甚至掀起革命。因為,不容諱言的,今天所有的文化,不外是戴上了(文明)面具的野蠻,特別是它建立了摧毀人體的機制。今天的人類是沒有身體的,因為這正是體制、資本主義與新自由主義所想要的:人像奴隸般,萎縮地佇立於鏡頭前,被填滿了有毒之物,變得自命不凡、麻木不仁,進而遭蹂躪。然而,一旦身體處於消逝之中,人類以及所有精神昇華與抵抗的希望也隨之消逝。身體的創作,就我的理解,並非停留在自戀或自閉症的意義層面上,而是與社會過程結合在一起的,是當中的一部份,因此,也可以視為是一個起始的信號。
伊:根據奧菲斯版本的迪奧尼索斯神話,眾所皆知,神被支解而死,是為了得到新的力量以重生。這個古神話暴力所引發的大屠殺,是否反映著當今的社會情勢?
特:是的。不同的是,迪奧尼索斯是真的被泰坦支解而死,而今日的社會則是處於自我瓦解與衰敗之中。然而,其範本的模式當然同樣都具有三個階段:出生、解體、重構。
伊:根據您的描述,在重建身體,甚至可以說,重新創造身體中,即興演出居於一個關鍵的腳色,它促使演員去釋放個人的能量。然而,同時,您的每齣戲都具有嚴謹的架構,所有的要素,甚至最微小的細節,都經過精心的編導與設計。在如此清楚界定的協調體系中,如何誘發、推動即興創作的力量呢?
特:千萬別把即興,跟肆意而為或漫無計畫混淆在一起。當然,即興是相當重要的,但不是就一般而言,而是集中在某個具體的課題上。要是沒有這個前提,演員既無法解放自身的能量,也無法開發其身體的主軸。此外,我指的是「混濁的」能量,因為,這整個過程有釋放的特色,也就是將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壓力,與被阻絕的能量,逐漸地釋放出來。我常跟演員舉個例子:「想像你們正置身於一個僅四平方公尺大、空氣密閉不通的狹窄空間。你們被囚禁在監獄之中,現在必須突破這個空間的界限。」當你想從裡面打開一個空間,自然需要一個體系,使你能高度地集中精神,並保有毅力。不論如何,情況是這樣的,當身體首次從「混濁的」能量被解放出來,它自然而然會趨向抽象。此時,演員與我才真正開始彼此的密切合作,共同打造整個創作成果。當中,我會給予演員十分具體的資訊,以及一個他必須逐步打開的架構。然而,整個過程是小心翼翼的。而這不僅在所創作的單一幕戲上,而是對一整齣戲,要是沒有一個具體的想像,我從不開始彩排工作。而這個架構,不單單存在我的腦海裡,同時還記錄在紙上。儘管如此,在彩排的過程中,並不會因此而放棄,我對突破框架、讓時間來打開,與創造新能量主軸的渴求。
伊:在德語劇場中,便有許多導演在嘗試,同時也在戲裡,反映出這樣的渴求,或去質疑它。
特:我在德語劇場總是有很好的經驗。不管是早期在柏林人劇院擔任助手與研究生時,還是之後。我不斷地受邀過來德國客座,開了許多工作坊,也導了很多戲,如在杜賽道夫戲劇院,或2010年當埃森(Essen)被選為歐洲文化首都時,在契希海關協會(Zeche Zollverein)所導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不過,我的確在早期對其他的戲劇傳統有強烈的渴求,尤其是亞洲的傳統,在我的戲劇創作中已經變得非常重要,還有拉丁美洲與俄羅斯各地偉大的戲劇文化。至於在過去幾十年,德語劇場的後現代主流發展,對我而言,則是全然無關緊要的。相較之下,我的戲劇正好與之相反,確切地說,不是對位,而是建立在另一個穩固基礎上的反面典範。這當中最關鍵的不同點在於,我的戲劇嘗試深入事物最根本之處,是元素性的戲劇,永無止境地探究關於人的秉性與狀態的全部範疇:受難、驚嚇、憂傷、恐懼等等。它不在乎是否合乎潮流,更非折衷主義,而是自成一體。後現代與新現實主義劇場,跟人類的原型及根源完全沒有任何關聯。它們所創造的只是當前真實的圖像,雖入時,卻稍縱即逝。然而,人一旦以原型為出發點,便有了根深柢固的立場,就可以穿越當前的真實,抵達未來,在創作上反映未來。
伊:在布萊希特的片段《自私的約翰.法次爾的衰敗》(Der Untergang des Egoisten Johann Fatzer)裡有句話:「就像以前鬼魂從過去而來,現在也從未來而來。」海涅.穆勒(Heiner Müller)經常引用這句話。
特:這無疑是最佳寫照。
伊:在柏林人劇院的時期是否影響了您,使您的創作與布萊希特有了關聯之處?
特:最重要的關聯是抽象與簡單。布萊希特創作的是有意識的、簡潔、很有效率的、結構清晰的戲劇。而我的戲,同樣也是精簡到最根本的東西,在側重點上自然有所不同。布萊希特的戲劇是具教學法的,而我的戲劇則是深具本體性的。確切地說,它溯源於本體性的問題,同時也是古希臘戲劇所提出的疑問:「它涉及了什麼?」在這個疑問的壓力下,演員有時面對我,像是頭被追逼到生死邊緣的動物,這在布萊希特身上是難以想像的。不論如何,在我的戲裡,演員在舞台上居於支配地位:如羅馬的競技場上的鬥士具有威脅性。在許多不同的後現代戲劇形式中,根本不可能從演員身上開發出什麼威脅性,因為整個機制是由特效、科技媒體、以及其他的輔助工具所左右的,而演員得用某種方式去配合,並與之互動。
伊:這聽起來好像得在您的構思,與現實主義或後現代戲劇之間做個抉擇,尤其對演員,這是一個無法複選、彼此相牴觸的選擇題。
特:絕非如此!即使一個演員只在傳統的現實主義劇場,或當今的主流戲劇中工作,他依舊可以從我的方法中學到很多東西,去拓展自己的潛能與開發自我。要是他系統性地下功夫學習,他的專注力、身體的掌控力、呼吸技巧與毅力將得到改善,甚至可以掙脫技術輔助工具如麥克風。我得到許多正面的回應,甚至是從一些根本沒參加過我工作坊,或與我相識的人。對我而言,這是關於隱藏的身體,它可以隨時被啟動。最初我甚至想將這本書名之為「隱藏的身體」。
伊:現在卻用了另一個書名。
特:幾乎在每一章節,都會提到隱藏的身體與被封閉的能量,沒有人會錯過它。這個想法貫穿了整本書。儘管如此,對我至關重要的是,在書名上強調酒神迪奧尼索斯及其概念,對我個人與創作起到主導的意義。迪奧尼索斯的回歸是必要的,這是我堅信不移的信念。如果可以的話,我有個偏執的想法:復活之神的回歸,一位遭流放的戲劇之神。現在終於到他該回歸的時刻了,讓祂用本能、情感、遠見、及他所有的財富,席捲這個由理性主宰一切的時代。您看,迪奧尼索斯是我的神。
伊:這意味著什麼呢?
特:祂是代表多樣性、多語言、普世性的神,尤其是自由之神。
酒神迪奧尼索斯是自由之神
托斯特.伊思瑞(Torsten Israel)訪談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
林冠吾譯
伊思瑞:特爾左布勒斯先生,這本書是如何源起的?
特爾左布勒斯:這是我累積了五十年戲劇經驗的結果,回顧以往,它可以說展現了我創作的核心。早在八○年代末,我就開始尋思,要寫下我對戲劇創作的想法:關於迪奧尼索斯的觀點、關於激情、關於能量、關於狂喜。只不過,當時我還不敢去進行。然而,經年累月的導戲工作,如古希臘悲劇,當然還有許多市民戲劇、當代劇作,更加肯定了,我所累積的經驗是有價值的,而且不單限於古希臘戲...
目錄
在酒神精神下重生的戲劇—艾利卡.費舍爾–李希特
酒神的回歸:毀滅的美學—喬治.山帕塔卡基斯
酒神戴奧尼索斯是自由之神—托斯特.伊思瑞訪談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
酒神的回歸
.身體
.呼吸
.能量
.解構
.節奏
.無盡即興
.言語
.感知
.時間
.悲慟
.狂迷
.演員
訓練
在理性節奏下迸發:直擊特爾左布勒斯的排練場—蔡柏璋
探索永恆的人性需求—專訪《普羅米修斯》導演特爾左布勒斯/耿一偉
讓酒神歸來,改變我們的生活—訪《酒神的女信徒》導演特爾左布勒斯/林冠吾
關於作者
在酒神精神下重生的戲劇—艾利卡.費舍爾–李希特
酒神的回歸:毀滅的美學—喬治.山帕塔卡基斯
酒神戴奧尼索斯是自由之神—托斯特.伊思瑞訪談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
酒神的回歸
.身體
.呼吸
.能量
.解構
.節奏
.無盡即興
.言語
.感知
.時間
.悲慟
.狂迷
.演員
訓練
在理性節奏下迸發:直擊特爾左布勒斯的排練場—蔡柏璋
探索永恆的人性需求—專訪《普羅米修斯》導演特爾左布勒斯/耿一偉
讓酒神歸來,改變我們的生活—訪《酒神的女信徒》導演特爾左布勒斯/林冠吾
關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