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小傳:臺灣攝影家 許淵富(1932-2018)
1932 年出生於臺南的許淵富,在兒時還不知道何為攝影時,已受家附近開設寫真館的日本人每晚在店前變的「魔術」所吸引,直到小學四年級時哥哥要他到暗房幫忙,才知道所謂的「魔術」,其實是沖洗相片的過程。18 歲就讀臺南師範學校的許淵富表現傑出,導師湯孝彬卻對他說:「你樣樣都行,就沒一樣精。」讓他下定決心鑽研攝影。
從師範學校畢業後,許淵富展開教職生涯,婚後將全部所得投入家庭,但決心以攝影為志業的他,並未因此放棄夢想,任教之外也在美軍顧問團兼職設計海報,加上妻子編織毛衣所賺的外快工資,終於在1955 年購買了第一台相機,價格相當於他當時工作整年的薪資。購買相機的主因,是為了記錄孩子的成長歷程,在許淵富的家庭相簿中,可以看到一張張經過歲月洗禮而泛黃的紙頁,不變的是影中人物天真可愛的容顏,以及藏在攝影窗後父親溫暖細膩的眼神,對於兒時沒留下幾張相片的許淵富來說,顯然不願讓孩子擁有和自己一樣的缺憾。
1959 年是許淵富攝影生涯獲獎的開始,他參加了國內的「大自然攝影比賽」與「美國新聞處全省攝影比賽」,分別獲得第三名與第二名的成績,更有多幅作品被選為佳作。1960 年開始連續兩年參加「日本月光攝影比賽」及「富士國際攝影比賽」,都獲得不錯的成績,讓他信心大增。1962 年試投日本《Nippon Camera》雜誌,當年便獲得佳作,隔年又囊括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佳作等榮譽,並獲得當年年度賞。由於傑出的獲獎經歷,1964 年許淵富出任臺南亞航攝影學會學術顧問,他仍持續投稿參賽,直到1968 年為止,許淵富一直是國際比賽的常勝軍,無論黑白照片還是彩色幻燈片,他總能憑藉作品的情感,讓評審眼睛為之一亮。
1969 年後,許淵富不再參加比賽,專心投入推展地方攝影藝術,他認為「獎,不能代表一切成就」,不願迷失其中,而是希望能繼續充實自己、努力學習,讓攝影回歸到初衷。他並未終止創作,多方參與國內外攝影聯展;從1969 至2006 年,至少舉辦20 場個人攝影展。而大部分的時間,他將全副精力投注攝影教育,除擔任各項攝影比賽、美展、影展的評審委員,攝影學會及美術館顧問、委員等要職外,也出任重要攝影刊物主編,並參與學術講座教授攝影技巧與理念;同時,他也接受委託拍攝國小課本視聽教材、古蹟觀光圖片、地方重劃等空拍工作等。
許淵富在1958 年參與成立「鳳凰寫真俱樂部」,1959 年與謝震乾、王森林等人自組「無名攝影俱樂部」,1972 年成立「點點攝影俱樂部」,聚集不少有志攝影的同好,對推廣南部攝影風氣極有貢獻。至1980 年代末,許淵富的影歷已達30 載,他參加臺南美術研究會多年,擔任重要運籌工作。1985 年,臺南市政府頒贈予「推展攝影藝術有功人員」獎項,1991 年更頒授「攝影貢獻獎」。1993 年,許淵富策劃並參與《攝影家眼中的府城古蹟》專輯拍攝及編輯出版工作,當年也在臺南市立文化中心、政治大學、臺南鹿耳門聖母廟藝廊等地舉辦該案的攝影展。
2008 年出版的《1860-2006 聚焦府城—臺南市攝影發展史及史料》編年記錄臺南攝影發展歷史,許淵富擔任主編,也親筆撰述許多重要的大事,秉持「受攝影界栽培,理應回饋攝影界」的原則戮力而為。在許淵富不辭勞苦、細心追究的努力下,經兩年始獲出版,終能完成長達半世紀的地方攝影史料蒐集工程。2018 年臺南國際攝影節以許淵富為第一位展出的「焦點攝影家」,臺南市政府並於展覽開幕當天,頒授臺南市卓越市民表彰許淵富對臺南攝影文化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