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辛晚教(1938.11.25 ~ 2017.10.7)
◎ 簡傳
台灣都市計畫學者,為台灣規劃界與都市計畫界重要導師,長期致力於台灣都市計劃制度之擬議、國土規劃制度之開創、土地問題與政策建言、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環境規劃之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
為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創辦人之一,於該所任教及工作前後達42 年(1968 ~ 2009), 期間擔任該所所長9 年(1975 ~ 1981、1994 ~ 1997),並參與台北大學特定區與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之整體規劃。曾擔任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委員、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等,此外也長期擔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審議委員、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透過文資保存、都市計劃、環境共容的合宜並進方式,致力提升台北城市文化內涵素養。育有三子女。
◎ 教育生涯
1938 出生於台灣澎湖,後隨父母搬遷至高雄。
1957 ~ 1961 就讀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地政學系。
1962 土地行政高考考取榜首。
1966 進入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任職,協助周一夔教授創辦都市計劃研究所。
1968 ~ 2009 於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任教及工作四十二年,期間擔任三屆都市計劃研究所所長。
1968 ~ 2009 任教期間,除協助台北大學三峽校區之規劃以外,也積極推動台灣國土規劃體系,倡議台灣在地化的文化規劃,成為台灣文化規劃的先驅者。
2000 擔任「財團法人環境規劃與城鄉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致力於規劃學界人才的培養。
◎ 國土規劃奠基者
鑒於台灣都市化問題日趨嚴重,且當時台灣也缺乏都市規劃的經驗,1966年政府洽請聯合國技術顧問團來台,同時成立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經合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畫小組,並在聯合國顧問孟森夫婦的指導下,帶入新的規劃思潮。當時辛任教於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也成為經合會都市計劃小組研究員。極力倡議台灣國土規劃體系,促成台灣國土規劃體系的完整建立。
1980 ~ 1990 積極參與推動「國土綜合開發計畫」與「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草案),為現在國土計畫法之前身。
1982 出版《都市與區域計劃》一書,為都市計劃學界重要書籍之一。
◎ 文化貢獻
1990 倡議台灣在地化的文化規劃,影響目前台灣國土規劃對於文化元素的重視。
1990 創立南管樂團《咸和樂團》,醉心於戲曲創作,對傳統戲曲與歌仔戲也有相關文獻考究。
1995 ~ 1996 主持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之《全國文化生活圈文化展演設施發展綱要計畫》
1997 ~ 2006 擔任祭孔大典分獻官,並對孔廟文化與祭祀空間深入研究發表論文。
1994 ~ 2012 擔任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委員。
◎ 獲獎殊榮
行政院
1998 行政院一等服務獎章
1992 行政院二等服務獎章
1987 行政院三等服務獎章
教育部
1976 教育部四維獎章
1990 教育部大學教學特優教師獎
學會與社團
1982 中國土地改革協會獎牌
1988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學術獎狀
1993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計劃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