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說故事。我尤其愛聽故鄉的故事,說故鄉的故事。聽故鄉的故事,使我生活充滿一股親切;聽鄉賢的事跡,使我心中感覺無比驕傲。
有人說:「歷史像一面鏡子,我們可以由它而鑑往知今。」我還要再加上一句:「歷史就像一張放大的身分證,從它可以知道自己是誰。」因此歷史必須實實在在,否則就像拿了一張假身分證,人人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每個人的故鄉都有聽不完的故事,聽不完的先人事蹟。有很多人物是蠻好玩的、蠻可愛的,也蠻值得加以表揚的。就以我們大樹區來說,這些好玩的、可愛的事物,就算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只可惜這麼多好的故事,現代的年輕人都不知道。所以他們大多數表現得生活空虛、沒有信心,甚至不知道將來要如何?
我喜歡看歷史小說,尤其是章回歷史小說。因為藉著它,我可以輕鬆的了解前人的事跡;藉著它,我可以舒暢的活在文學氣氛中。為什麼?因為章回小說離不開美好的對聯和絕句、律詩。我認為那是文學的美化最佳表現。有了它,我們的生活才不枯燥、才不俗氣。不相信的話,我在這裡舉一實例,便可以立刻分明:
悠悠淡水涵新月,隱隱飛車過鐵橋。
最是更闌人靜後,枕邊如聽浙江潮。
這是鄉賢鄭坤五所作「下淡水風景」詩。今天我們如果親臨鐵橋下,想著一百年前的夜間景象,心中必定會覺得那是何等的令人心情舒服的夜晚!
當時鄭坤五家居九曲堂,對於火車過鐵橋,深感美景異常,所以留下這首美妙七絕。經過百年後的今天,鐵橋已經功成退休,主政者把它列為古蹟保存,同時對它善加利用,把橋上軌道改成可以供遊客散步的步道,名為「天空步道」,真的是巧妙的設計。為此筆者不禁也感染附庸風雅之念,特以鄭先生的原韻,和了一首以讚美這段盛事:
淡溪水闊人難越,幸賴車行有鐵橋。
遊客如今天道踱,百年古蹟追新潮。
《三國演義》是中國偉大的文學作品;《鯤島逸史》是臺灣的有名臺灣史小說。這兩部書之所以造成轟動,除了故事內容精彩之外,還有一大原因要歸功於它的每一章節前頭的標題對仗句,及其文中不時披露的詩作。有了它們,故事才更美麗;境界才更加深遠;閱讀才更加舒暢,以致造成百讀而不厭的效果。
現在的年輕人,有閱讀習慣的已經很少了。他們把休閒時間,大部分放在電子遊戲上,這真是不好的現象。我覺得文學是人生少不了的東西,有了它生活才能達到美化的境界。聽故事是生活中的一種享受,現時的年輕人之所以不愛閱讀,我覺得是暫時性的。只要我們的作品具有真實性、文學性,我想還是會有洛陽紙貴的時候。所以本書的寫作方向,除了求真之外,特別使用對聯和絕句、律詩來當做每一章節的標題。這樣便可以讓讀者利於了解大綱,並添增一份時下已經少見的韻律文學之美。
對聯是華文社會的特有產物,它之所以能夠源遠流傳至今,自然有它的理由存在。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它不只是美的,更是實用的。在臺灣它比其他地區都受到喜愛,每到過年或各家遇有結婚喜慶,以及工廠開張、商店營運……無不張貼對聯以表慶祝。它早已融入臺灣人的社會,無法和生活分離。但是每當新年一到,家家門口貼上對聯,頓時使人覺得戶戶充滿文學氣息之時,有時也會回頭細想:到底有幾家人了解門上貼的意思?幾家人能夠自己作對子?甚至於有幾家人能夠把買來的對聯左、右句貼得正確?想到這裡,不禁覺得我們的生活似乎和許多事物脫節了!更讓我心驚的是:現代的每一個人都受過學校教育,然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懂?難道我們的教育發生了問題?
我喜歡到處看別人家的對聯,我覺得它們使我的生活添增許多趣味。好的對聯只要一讀就會銘記心頭,現在就舉數對和大家共享:
聽靜夜鐘聲驚醒夢中夢
觀澄湖月影闚見身外身
這是日月潭玄奘寺大門的對聯,它不但平仄正確、屬對工整,而且意境深遠,讓人身歷其境吟詠之餘,塵念全消、心情平靜。
此吳地也不為周郎立廟
今帝號矣何需曹氏封侯
這是江蘇一棟關帝廟的對聯。讀了它立刻令人對關公肅然起敬,心中想追求名利的穢氣,立刻煙消雲散。
何必急急忙忙做多少歹事
落得乾乾淨淨為一個好人
這是聽一位老作家說的。他說他從前帶領一隊紅衛兵,在大陸各地拆寺廟。有一次到達一所廟,正準備動手拆除時,看到門柱寫了這對聯,他讀後立刻叫大家後退,不但廟不拆,而且從此洗手不幹紅衛兵了。
酒債尋常隨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這是詩聖杜甫一首詩作中的對子,這對聯妙在「尋常」和「七十」的對仗。尋是八尺,常是十六尺,和「七十」恰成數目對。後人於嘆其妙對之餘,便把下聯當成掛在口中的名言了。
百里尋親何獨家貧生孝子
一門死節方知亂世出忠臣
這是鄭坤《五鯤島逸史》下冊第四十九回的開頭題綱對聯。它言簡意賅,而且以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排比修辭,呈現讀者面前,使人將閱讀主文時,先有一簡要大綱做說明,彷彿遊人將進一片美麗境地之前,還有美妙的天籟音樂在前面引導一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五言絕句,大概人人在學校都讀過。可是卻很少人知道它好在那裡?它的絕妙之處在所押的韻腳上。光、霜、鄉三個押韻字是ㄤ韻。ㄤ是響亮的聲音,使得這首詩吟起來,就是如同鍋、盆落地,一片鏗鏗鏘鏘的叫人睡不著,以致徹底達到描寫遊子羈留他鄉,思鄉心切無法成眠的境況。同樣的,好的詩人也會善用韻律來寫甜睡不醒的詩: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韻腳曉、鳥、少都是ㄠ韻,發聲時會有鼻音,而令人頭部震動,產生頭暈現象,導致貪睡不起的感覺。
記得三十多年前,在臺北輪到主辦世界詩人大集合。有一位法國詩人莫洛先生在會中說:
「漢語詩是世界上最美的,它具有代表『意義』之美,又有『聲音』之美,這些都是其他語文做不到的。」
華語文既然具備外語文少有的優點,作者們如果不善加利用,那不就是一項很大的損失嗎?
對聯既然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照理大家應該對它很熟悉才對。可是許多人卻又對寫作格式不懂,以致寫錯誤的情況百出。最要不得的是學校和政府機關所犯錯誤竟然屢見不鮮。我的個性好管閒事,見了都會向主事者提出改善,一般都會獲得接受。遺憾的是十七年前××鄉公所的一處綜合體育館掛了一副對聯,至今尚未接受改善。那副聯是這樣寫的:
大將臨門精英聚
樹立典範龍鳳齊
字體是以銅片精美製作而成的,應該花費不少。可惜得很,它不但平仄應用錯誤,對仗也錯誤,甚至連語意在說什麼也沒有人知道,這樣的對聯怎麼會出現在政府部門?據說是當時的鄉長委由一名老師作的。我曾經多次提出建議修正,然而歷經三任鄉、區長一直未受採納。至今該體育館已交由××國中使用,可是該副對聯還是一直和全校師生共處而「屹立不搖」。這種事使我想到:
「我們的國文教育到底患了什麼毛病?現代人的觀念到底又是怎樣了?」
這本《下淡水溪風雲》,主要描寫的是發生在臺灣南部,下淡水溪兩岸,以及附近地域民眾的活動經過。時間約從四百年前直到今天,歷經荷蘭、鄭氏、清國、日本、中華民國等五個統治國家和政權。至於寫這本書的主要動機,除了前述希望年輕一代們能記住自己的歷史、重視傳統的韻文美之外,更希望因本書的出版,能夠留給我羅家子孫們一本「尋根」的參考書,也希望他們都能藉由讀了本書,因而做到勤儉持家,行事合理以保自身尊嚴,最後達到不忘記自己是誰的地步。
羅景川 謹誌
一○三、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