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世界第一本西洋古董PRO級知識圖文書
「然而,巴黎是例外……。在其他任何大城市裡,流浪的孩子等於沒指望的人……,巴黎的野孩子卻不是這樣的……,不管他們外在有多少磨損、有多少傷痕,內在卻將近不沾世故。有一件神奇的事要好好地觀看,這件事每每在人民革命的耿直風采中,閃耀奪目,那就是有一種理念存在於巴黎的空氣之間,如同海水存在著鹽,鹽能防腐,這理念也能讓人不走向變質。呼吸巴黎,讓人靈性長存。」──雨果,《悲慘世界》
本書書名來自雨果的《悲慘世界》:「呼吸巴黎,讓靈性長存。」將巴黎收藏於日常生活當中,巴黎的氣息就在呼吸之間。
兩位愛好藝術的留法博士在巴黎待了十二年,他們唸書、交友、旅行、工作、吃美食、逛博物館、觀察政治、研究甜點、上街頭抗議、搜尋歷史事件的現場……,《呼吸巴黎》可說是一份報告書,講述一種介於休閒與營生的活動,也描述他們在異地實踐社會整合的方式。他們以個人的收藏為例,傳授在巴黎的實戰經驗,毫不藏私、深入淺出地談收藏的概念、收藏的知識、收藏的經歷、行業的故事、裝飾藝術史⋯⋯。
《呼吸巴黎》從收藏經驗出發談法國的裝飾藝術,在巴黎時他們經常鎮日泡在裝飾藝術博物館。裝飾藝術的世界中心在巴黎,一波波風格演變的震央就在這裡,而且人才輩出,十八、十九世紀全世界最好的匠師大都在法國。裝飾藝術包括織毯業、細木匠業、金銀匠業、陶瓷匠業、彩繪玻璃匠業、珠寶業、織品業等領域,而書中提到的裝飾藝術,無論是桌椅、櫃子、燈具、時鐘、地毯、壁毯、畫作、瓷器、餐具、留聲機、鋼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裝飾藝術也帶來社交功能,創造人與人、世代與世代的連結;它具備功能,也具備藝術性。在不久的將來,兩位作者或許會以個人的收藏(大都是百年以上的布爾喬亞傢俱)復刻出一個藝文沙龍,讓人們可以在一個十九世紀傢俱所圍繞的環境裡討論美術、文化、社會科學、政治與國際時事,而這本身就是一道值得收藏的風景。
對於愛好西洋古董古美術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本馬上受用的工具書,可以拓展文化視眼、品味法國人的生活藝術,並進入收藏的世界。
本書特色
①隨書附贈作者拍攝「法國古董品明信片」一組四張。
②作者累積十二年在巴黎的實戰經驗,毫不藏私、深入淺出地傳授收藏的概念、收藏的知識、收藏的經歷、行業的故事、裝飾藝術史⋯⋯。
③這是一本馬上受用的工具書,可以讓人拓展文化視眼,並進入收藏的世界。
④生動的文字搭配300張精彩的圖片,圖文並茂。
⑤全書編排設計別出心裁,展現精緻典雅的氣質。
名人推薦
王興煥∣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博士
史惟筑∣國立中央大學法國語言學系助理教授
史筱筠∣視覺藝術家、影像導演、第二屆台北電影獎首獎得主
林莉菁∣旅法漫畫家
林詩吟∣荷蘭鹿特丹大學歷史、文化暨傳播學博士、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容造型設計系助理教授
林鴻麟∣旅法生活藝術家
胡長松∣吳三連獎小說家
姚文智∣湠台灣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千浩∣法國勃根地大學釀造學系 釀酒師
陳奕齊∣荷蘭萊頓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候選人、台灣基進黨黨主席
陳愷璜∣跨領域觀念藝術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兼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馮光遠∣作家
黃恩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列)
各界推薦
「認識法國」是需要投資的。與聰洲、潔妮在法國比鄰而居十年,見證了他們從留法到知法的過程。他們對法國的迷戀具有深厚的知識基礎,正如他們編寫了一本資料夾,將巴黎地圖用密密麻麻的歷史事件標註;所以和他們穿梭巴黎,像極了時空旅人。除了歷史與藝術的專業領域,他們還將認知的觸角沈浸於法國的林林總總──政治、社會、媒體、時尚、美食,精神的、感官的,只要見聞所及,就會激起他們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的好樂。《呼吸巴黎》是他們知法的結晶,但也只是冰山一角;期待他們持續將文化的法國投影到台灣。──王興煥(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博士)
讀著《呼吸巴黎》的字字句句,腦海中不斷地浮現自己和聰洲、潔妮在巴黎到處走跳的諸多回憶。就像書中提到以新藝術(art nouveau)為內裝的巴黎餐廳La Fermette Marbeuf,我也曾跟著他們進去一探究竟。嘴裡品嚐著美食、耳裡聽著聰洲訴說新藝術與餐廳的特色及歷史,這種生理與心理的同時滿足正是與他們夫妻倆一起玩耍時最寶貴的經驗。現在,這本書以豐富的圖片及精彩文字,讓更多讀者能跟著他們經歷一場盛宴,領著我們認識「品味」是如何需要不同要素的匯流才能建立出來的生活態度。
《呼吸巴黎》不只是令人心神嚮往的文化觀光指南,更是啟發我們回頭想想台灣能如何在生活中增加與歷史對話、在生活裡根深文化底蘊的「品味」。因為,品味不是以競逐為目的展演,而是體現歷史與文化的日常。──史惟筑(國立中央大學法國語言學系助理教授)
讀完《呼吸巴黎》之後,有一種想馬上搬去巴黎或是把巴黎搬回來的衝動。
我有幸在巴黎居住過半年,更有幸去過當時聰洲和潔妮在巴黎的家,體驗了一點他們吃喝玩樂到非常極致又有品味的巴黎生活。好高興他們現在透過文字帶著我們經歷他們十多年來在巴黎生活的一部分,讓我們有機會和他們一起體驗收藏這些珍貴古物浪漫迷人的歷程,同時還讓我現在也擁有古物鑑賞力!
能擁有與巴黎有關的記憶真的很幸福,誠摯的推薦你也一起來呼吸巴黎。──史筱筠(視覺藝術家、影像導演、第二屆台北電影獎首獎得主)
《呼吸巴黎》展現了文化資本最日常的面貌。文化資本這個名詞對研究流行學的我而言,雖然放在語言表達上常顯得自然,但其實是一種熟悉又陌生的關係。幾次遊歷巴黎,相當幸運地借住聰洲和潔妮的家,透過他們的引介,讓我似乎與文化資本更靠近了一點。小從食衣住行的體會享受,大至社會、政治、哲學、文化討論的領略,我感受到原來文化的資本展現從來不只是書本上的詞彙,其實它更展現的是一種穿梭於呼吸間,優雅表達生活信仰的姿態。
如果說日常的文化實踐是一種新的生命運動,那麼《呼吸巴黎》絕對是一本很好的指南。──林詩吟(荷蘭鹿特丹大學歷史、文化暨傳播學博士、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容造型設計系助理教授)
身為「戀古物狂」,在巴黎逛跳蚤市場淘寶是我的週末生活日常;如果這本書能早幾年出版,有它陪我逛該有多好?
我有幸曾經跟著聰洲和潔妮在巴黎逛過跳蚤市場,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品味給了我許多重要的建議;如今他們走得更遠,不但把法國(尤其巴黎布爾喬亞)的精髓搬回了台灣,更毫不藏私地把法國骨董古物舊貨商的私房撇步都整理、分享出來了,讓我邊看邊不停地做筆記!
《呼吸巴黎》不只是一本從入門到進階的戀古物狂必備的工具書;它更是兩個法國藝術博士透過親身的、引人入勝與忌妒羨慕的經歷寫成的法國品味指南,讓我們彷彿走進了法國布爾喬亞人家、看到了讓法國人引以為傲的生活藝術。它教你也能把巴黎收藏於日常之中,甚至和作者一樣、把家變成美好年代的巴黎。即使只是在一個慵懶的下午讀本書,也彷彿能呼吸到巴黎的美好。──林鴻麟(旅法生活藝術家)
認識聰洲是二十多年前,我們曾委託他撰寫《戀戀鹽埕》、《看見老高雄》、《移民苦力落腳處:從布袋人到高雄人》……,他年輕樸實,就是當年台灣社會典型的文史工作者的樣子。多年重逢,當他和我聊起巴黎的種種,我簡直目瞪口呆,差點沒問出口:怎從布爾什維克搖身變成布爾喬亞?
及至讀完《呼吸巴黎》,了解他們夫婦二人對歐洲藝術、博物、文史、美學的深入追索,「脫亞入歐」(他的用語),我心中的狐疑反差終於消解。理解當年他著力於高雄方志的精神,與他們在法國的浸淫投入,並無二致,而且更加博古通今。
我回想高雄這些年,從鹽埕倉庫群變身駁二藝術特區,構築愛河文化流域,甚至保留舊火車站,實得力於聰洲方志寫作所埋伏的諸多指標與密碼。
《呼吸巴黎》當然有更綿密的文化寶藏,但這只是聰洲的驛站,他將持續奔馳於古今台外;而讓台灣與世界一起均衡呼吸,是他唯一的方向。──姚文智(湠台灣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魏聰洲和蔡潔妮的這本《呼吸巴黎》,為我們打開了觀察的門戶,領我們登堂入室,幾百年來巴黎優雅生活的細節盡收眼底,透過專業的文明史與藝術史眼光,更不乏歐洲近代物質經濟與政治變動的精彩敘事。尤其它提供台灣人一把量尺,來讓我們衡量近代以來台灣整體物質生活美感高低的變動,也觸及了這些變動背後的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文藝、美學傳統等各層面,實是珍貴的出版,教人歎為觀止,愛不釋手。誠摯推薦大家都買來讀!──胡長松(吳三連獎小說家)
「如果你夠幸運,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一輩子跟著你,因為巴黎就像一場流動的饗宴。」我把海明威寫的這句話,用噴墨印在餐旅大學品酒教室的牆壁上。希望看到這段話的學生有機會和我一樣幸運,因為巴黎蘊藏在腦海裡,成為釀酒師創作靈感泉源,可以沈浸在酒瓶裡直到永恆。──陳千浩(法國勃根地大學釀造學系 釀酒師)
誠如十九世紀法國偉大作家巴爾扎克所言:「沒有來過巴黎的人永遠不會了解什麼是優雅。」但「巴黎」的偷兒治安與優雅氛圍所共構的反差混搭,總是讓人又懼又愛。於是,長年從相交、相知二十多年的聰洲&潔妮身上,悠哉樂活於巴黎的日常、生活與知識分享,也就成了個人最常間接「品味」巴黎優雅的方式。
當聰洲&潔妮告知我帶回兩貨櫃行李時,我知道,他們真的如同海明威那句膾炙人口的「無論餘生何處,巴黎都將跟著你」的話語,果然「巴黎」也跟著他們一起回來了,這不只是知識上的,而且還有品味上的。《呼吸巴黎》一書,就是聰洲&潔妮帶回的十九世紀風格的巴黎布爾喬亞日常;這是一本看似關於巴黎布爾喬亞生活器物骨董收藏的閒書,但更是一本關於巴黎為何如此「優雅到值得高傲」的專書喔。──陳奕齊(荷蘭萊頓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候選人、台灣基進黨黨主席)
原本,我以為聰洲與潔妮伉儷的這本書,是一本從藝術觀點寫的法國古董家具介紹書,可是看了之後,老實說,我有點驚嚇到。
這本書,根本就是對文化有感覺的人,應該要有的一本工具書,不是,我的意思不是大家要去研究法國古董家具,我的意思是,從這本書裡,台灣人可以拓寬自己的文化眼界,重新思考為什麼文化在我們的人生(大方向)、生活(小視角)裡,被如此地忽視。
最後,我想說的是,真的,不要想著這本書談的是古董家具,其實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裡,光是文章裡觸及的文化脈絡,或者回溯至某個歷史現場,甚至在品味這件事情上的不經意提及,讓好奇的我邊讀邊google,都受益良多。
更別講,圖片好精彩!──馮光遠(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