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胼手胝足建立座標,璀麗燦爛化為星圖,
鍾經新擔任兩屆畫廊協會理事長的任期,
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
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
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蔡其昌(中華民國立法院副院長)
皮道堅(評論家、策展人)
陳志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齊聲推薦
「感恩四年來磨練成長的機會,讓我邁向大格局思維的道路,……希望臺灣所有的藝術產業,都本著『共榮共好』的團體思維一起前行。」——鍾經新
「對藝術的熱情和執著所迸發的能量,使我看到了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在現實中如何保持她的精神力量。」——楊清彥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創會二十七年以來,鍾經新是唯二的女性理事長,也是畫廊協會首度連任的理事長,以「學術先行、市場在後」點明胸懷;成立「台灣藏家聯誼會」,做為藏家與藝術家橋梁;推動「民間先行」,成為政府施政的前導單位;最後完整「產官學藏」藝術生態鏈。她引領全體會員與臺灣整體藝術產業,在這塊土地上深耕並留下萌發的種子。
《由藝術座標到星際座標》記載著其擔任理事長任期內(二○一六至二○二○年),所走過的歷程、重要的決策以及面對困境的心情,並透過藝術觀察者楊清彥,客觀地評論與觀察這四年畫廊協會的運作。感性與理性並行,為畫廊協會留下珍貴的資料軌跡。
在鍾經新帶領下的畫廊協會,既承接前人經驗,更闢拓產業的各種可能: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引薦國際級藝術家作品、首創「向大師致敬」專區;輔佐嶄露頭角的藝術新秀,開闢「MIT臺灣製造——新人推薦特區」;清楚藏家是博覽會成功的關鍵,因而成立「台灣藏家聯誼會」,為藏家服務與舉辦推廣講座活動;與私人美術館/基金會,乃至於知名服飾品牌的跨領域策略聯盟;製作YouTube《畫協會客室》單元節目打開愛好藝術者的視野,與公視共同播製節目《藝術的推手》,介紹藝術產業中鮮為人所知的藝廊、藏家產業生態;編纂《臺灣畫廊‧產業史年表》,為臺灣藝術產業史留下珍貴史料。畫協將台北藝博ART TAIPEI推向高峰,創造「再品牌」的榮耀,並獲獎無數。
回望來時路,將藝術由座標化為美麗星際,鍾經新與楊清彥透過分享,志在為所有藝術相關行業的人,將其實踐、專業與思考,完整保存了可供後人借鏡的價值——她們寫下的不僅是單一經驗,更是臺灣藝術產業史重要的一頁!
■名人推薦
「始終堅信自己的眼光,在推廣藝術的漫漫長路,無畏無懼。」——蔡其昌(中華民國立法院副院長)
「做為畫廊主和畫協理事長的經新之『望遠與踏實』躍然於全書的字裡行間,隨處令人暢想、感動與深思。」——皮道堅(評論家、策展人)
「縱然我們知道藝術大道漫漫長路,然而我們仍會持續不斷地在一旁徘徊,而就在她下次繽紛燦爛時,我們定會再次高聲喝采。」——陳志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
作者簡介:
鍾經新CHUNG Ching-Hsin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第十三、十四屆理事長,為首度連任的理事長
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
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東海大學、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現任
■ 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
■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台灣校友會首任會長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傑出校友
■ 台灣藏家聯誼會創會會長
■ 財團法人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第十、十一屆委員
■ 台灣女性藝術協會常務理事
■ 東海大學美術系碩班東碩畫會顧問
■ 國立嘉義女子高級中學傑出校友
鍾經新於二○○七年成立「大象藝術空間館」,在策展、評論、創作的多重底蘊下,大象藝術以學術立基立足於藝術市場,並以經營抽象藝術為幟,秉持非營利胸懷,以策展、學術、出版的方式梳理藝術史。
除定期舉辦代理藝術家展覽外,並舉辦學術性的座談會及發行藝術相關出版品,而且不定期邀請策展人於館內或其他美術館,共同策劃學術性之主題展覽,也積極參與國際藝術博覽會,並進行跨國策略聯盟,推動與國際重要美術館的合作,且持續參與國際性雙年展,以期成為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美學先鋒,永續畫廊的經營,也以推廣旗下的藝術家進入藝術史扉頁為職志。
以「學術先行、市場在後」經營「大象藝術空間館」,也於理事長任期內推行此項理念於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籌辦的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鍾經新女士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創會以來,唯二的女性理事長之一,也是畫廊協會首度連任的理事長,在任期間更屢次首開創舉,成立「台灣藏家聯誼會」,並提出完整產官學藏藝術生態鏈的共榮共好而努力,且廣結國際資源,深化畫廊結構,調整藝術產業體質,並出版《台灣畫廊・產業史年表》共三冊。
楊清彥
資深藝術教育者、藝術觀察者、寫作者。
出身於藝術世家,是一位具有藝術情懷、精神追求的藝術教育者;也是一位活躍在廣州藝術圈的藝術活動組織者。先後在文化、藝術教育領域深浸多年。擁有豐富的藝術專案開拓和執行經驗、豐富的課程研發和藝術遊學的組織經驗。多次組織藏家、藝術愛好者到北京、武漢、蘇州、臺灣、香港、德國進行交流活動和藝術遊學。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
當麻煩進階到轉機,一切就雲開見日◎鍾經新
一行人風塵僕僕集合在北師美術館,這是二○一七年八月十五日的早上十點,為了「日本近代洋画大展」暖身。《典藏》雜誌簡秀枝社長特別邀請了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會員二十多位集結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召開重要會議,席間除了鄭重推介由林曼麗教授擔任總策劃,東京藝術大學薩摩雅登教授策展,展期為二○一七年十月七日至二○一八年一月七日的「日本近代洋画大展」之外,現場還追加了一個重責大任給我。簡社長希望ART TAIPEI能開闢一個專區,展出這批難得來臺的日本近代洋畫。從明治到昭和時期,可看見日本繪畫一百年的養成與發展。當時心中思忖著,這確實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當下我提出條件是希望林曼麗教授能為此特展區策劃。當然我們也懷著爭取的誠意專程拜訪了林教授,當下林教授也表達手邊工作確實多;在漫漫等待三週後,我們獲得林教授無法接下策展的回覆,這個晴天霹靂打得我有些揪心;正當無處思索時巧遇白適銘老師,絮絮叨叨之餘,白老師凜然地回了一句「我可以幫忙策展」,這可是一句讓我喜出望外的豪語,心中感謝著白老師不愧是多年的知己,回想二○一六年底的畫廊協會理事長競選,還得感謝白老師臨門的鼓勵呢!
離ART TAIPEI僅剩一個月的時間,除了緊鑼密鼓安排工作外,因為時程上的緊迫,宣傳品只能以摺頁形式出刊。在此同時,還得落實展覽作品的商借。這短短的一個月我們卻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借到幾件在美術館也不曾展出過的重要作品;如陳植棋在一九三○年的《靜物》及張萬傳少見的一九六○年《抽象、靜物、魚》的水彩拼貼。在此特別感謝阿波羅畫廊、尊彩藝術中心、大象藝術空間館、呂雲麟紀念美術館提供珍貴的作品,完成了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白適銘教授策展的「世紀先鋒——台灣現代繪畫群像展」,共展出陳澄波、林克恭、郭柏川、李梅樹、廖繼春、藍蔭鼎、顏水龍、陳植棋、李澤藩、楊三郎、李石樵、張萬傳、陳德旺、劉啟祥、洪瑞麟、廖德政、金潤作、蕭如松共十八位前輩藝術家的作品。
白適銘教授在策展論述中提到:「本次展覽透過梳理臺灣美術現代化階段的留日學生創作,從戰前到戰後,呈現這批留日菁英透過現代繪畫實踐,建構臺灣新文化時代與提高殖民地臺灣在世界美術脈絡上的貢獻。」
而我的序文〈歷史截點上的自我定位——彰顯臺灣美術的價值性〉中也提出:「我們規劃此展的目的就是想尋一個『初心』——彰顯臺灣美術的價值性。殖民文化強勢引導了臺灣美術史的走向,而追尋臺灣主體價值成為時代背景下的共同目標。本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私人美術館的崛起』為大會主題,探討現階段的時代現象,也回望臺灣前輩藝術家的輝煌歷程。」
亞洲價值的重新定義,應該是亞洲人該有的自我認識,並應擔負起的歷史責任,如何將臺灣藝術家的價值,書寫入亞洲價值?期待成為我們人人都有的胸襟!
【內文節選二】
藏家是博覽會成功的靈魂關鍵(節選)◎鍾經新
藏家是藝術博覽會的首要命脈,二○一七年四月規劃第一場「藏家貴賓之夜」,由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與故宮「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三十週年大展」聯名舉辦的「貴賓之夜」,為ART TAIPEI藏家進行夜間導覽。畫廊協會爭取到奧塞大展唯一的協辦單位,這也是歷年來畫廊協會首次與國際美術大展合作,此場活動正式宣告畫廊協會啟動了收藏家的鏈接工作。
為了找回藏家對ART TAIPEI的信心,二○一七年我和協會同仁做了很多的努力,如四月的故宮貴賓活動是為頂級藏家提供的服務,而六月針對新進藏家我們舉辦了姚謙《一個人的收藏》紀錄片欣賞會,藉著影片欣賞挖掘潛在藏家。時至七月舉辦的台中藝術博覽會,我們也安排了臺日科技高階主管劉銘浩與白木聰二位收藏家的對話,探尋工薪階級的收藏脈絡。另外,為了提升會員進修的機會,也同步開拓眼界及視野,自二○一七年我創設了春秋兩季大師課程:春季課程以藝術類之外的跨領域學習為主,秋季課程則以當年ART TAIPEI的主題相呼應的課程學習。包括管理大師司徒達賢、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邱再興、金融家劉奕成、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都曾受邀擔任講師。透過喜歡參與講座的群體中發現新藏家。
二○一七年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特別安排「名人導覽」,邀請SUNSET主持人孫怡安排一場尊榮貴賓導覽,向國際藏家及時尚圈對收藏有興趣的好友,介紹她推薦的2017 ART TAIPEI參展作品;甚且在開展前一個月便與孫怡有一連串的緊密合作,如九月在Bluerider ART Gallery舉辦藏家講座,邀請資深藝術媒體人李依依與孫怡分享遊走歐美各國觀察到的藝術發展狀態及趣聞,當天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的共襄盛舉。
ART TAIPEI同時也與《典藏》雜誌簡秀枝社長合作藏家論壇,邀請了大陸藏家劉鋼和臺灣資深藏家施俊兆進行一場對談,由音樂人也是藏家的姚謙主持,現場觀眾反應熱烈。綜觀臺灣藏家的包容性及眼界稍微超前一些,而且非常用功!對自己喜愛的藝術家會進行深入的系統性研究。ART TAIPEI為了提升藝術鑑賞的普及性,並協助中南部民眾更便利地到達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現場,二○一七、二○一八年連續兩年特與台灣高鐵合作,民眾只要到7-11 ibon即可訂購為期四天ART TAIPEI最優惠的秋季藝術輕旅行套票。
二○一七年一系列的推動藏家培育計劃,累積了充分的能量,讓我在二○一八年三月有充足的底氣可以在香港舉辦ART TAIPEI貴賓晚宴時,當場宣布成立「台灣藏家聯誼會」,做為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藏家服務平臺,以提高ART TAIPEI的實質收藏效益。三月的香港,各種國際藝術活動遍布整個城市角落,ART TAIPEI做為連結亞洲藝術與世界的橋梁,特別在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規劃了兩場專業的藝術講座。場次一:美術館浪潮再起;場次二:後藏家時代的新思路。這個活動是畫廊協會首次在國際平臺建立起臺灣藝術產業與國際間的交流,邀請重要的藝術機構管理者、學者以及收藏家與談。從藝術教育出發,談及美術館形貌、私人收藏及藝術跨域等主題;探討在全球美術館擴張的趨勢下,地處亞洲的國家如何因應此浪潮?接著二○一九年三月,同樣在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了演講及茶席會,邀請到香港茶文化院院長葉榮枝與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曾昭旭進行茶席間的對話,漫談人生哲學與品味,透過品茗方式與香港在地藏家進行交流。
我在創立「台灣藏家聯誼會」的當年度,ART TAIPEI即開闢首次的藏家收藏展,聚焦在錄像藝術,我將主題命名為「開・窗——台灣藏家錄像收藏展」,且邀請鳳甲美術館館長蘇珀琪撰文〈流動之影像——藏家與藝術家透過螢幕的對話〉,蘇館長的文章中提到:「近十年來,隨著數位與網路技術的發達,錄像藝術的版次概念已經跳脫傳統的作品版次規劃及想像。尤其是因著數位影像本身具有無遠弗屆的傳播性,年輕世代的藝術家已經不再視錄像為一種被限定的裝置,他們樂於跳脫形式及實體物質性作品的框架,打破限制將錄像藝術作品從以特定載體,如betacam、VHS到DVD、藍光、USB等固定規格,到雲端空間或甚至是社群媒體平臺。」
「開・窗——台灣藏家錄像收藏展」此展著眼於藝術市場中藏家所扮演的角色及影響,在「收藏」的過程中,從中梳理出自身的收藏脈絡,甚而影響藝術產業的發展。也希望藉由策劃性的藏品呈現,讓「收藏行為」成為一種交流與分享。展覽中透過多位收藏家的國內外重量級錄像藝術收藏,包括臺灣藝術家崔廣宇、袁廣鳴、劉肇興、高俊宏,以及新生代的藝術家張立人、吳長蓉、林昆穎、吳其育、周育正、許家維、許哲瑜等人;另外與臺灣藝術家形成對話場域的是美國藝術家Bill VIOLA與澳洲藝術家Jess MacNeil的經典作品,以及日本藝術家近藤聰乃、三好愛與戸島麻貴等,共計二十餘件作品。在過去二十年間,亞洲逐漸崛起的科技技術對藝術發展形成了諸多的改變,間接地開啟了亞洲錄像藝術創作的一扇大門。我希望透過冷門媒材的收藏,來彰顯臺灣藏家收藏的多樣性及強大實力。
二○一九年邁入第二年的台灣藏家聯誼會收藏展,我以「佇立•遠望——台灣藏家收藏展」做為本展命題,聚焦在攝影與雕塑、裝置;藉此表彰台灣藏家聯誼會的宏遠格局,而由群體的互相分享與樂於學習,表達出收藏家面對藝術品的一種期許與態度。此次展覽規劃,聚焦以ART TAIPEI大會主題「光之再現」為徵件軸線,並邀請提供藏品展出的藏家們藉由問答梳理出自身與作品間的隱隱靈光,我們也在展場中呈現出收藏家的心得短語,藉由藏家們的分享,讓更多人對於「購、藏」有更深入的認識。
【內文節選三】
我和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因緣◎楊清彥
二○二○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日,首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了,我的內心十分激動和感慨。當主辦方在開展前找到我,希望我能夠參與其中的部分工作時,我答應協助組織藏家、學員和藝術愛好者觀展。五天的展期,我帶領了九個專業團體參觀,共計一百三十人次。一個人來回地帶團隊並不容易。但是,這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啊!
我在二○一六年、二○一八年、二○一九年參觀過三次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每次的體驗感受都不一樣。二○一六年參觀ART TAIPEI是我組織的藝術遊學中的其中一站。首次參觀臺灣的藝術博覽會,特別留意不同的畫廊所帶來的藝術家的作品,沒有建立藝術博覽會的整體感觀。記得當時看到了Anish KAPOOR、Damien HIRST、夏卡爾、井上有一、白髮一雄等國際級大師的作品,也看到了我所認識的大陸藝術家和臺灣藝術家的作品,很有新鮮感。當二○一八年、二○一九年,鍾姊向我發出邀請時,又專程參加了兩次。
二○一八年第二十五屆博覽會的主題是「無形的美術館」。這一屆,我是廣州代表團的成員,從十月二十四日參加「台灣藏家聯誼會國際交流餐會」到十月二十八日博覽會結束,參與了主辦方安排的所有行程。二○一九年我帶廣州藏家團觀展,一行八人,也是全程參加了展前藏家晚宴、VIP預覽、主辦方安排的參觀活動和展商晚宴。兩屆的持續觀察,受益良多。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執行團隊,從辦理入臺手續開始,提前告訴我們每一個行程。所有環節,都有專人服務;每個細節,都有溫馨提示,不曾遺漏。在會場現場,舒心悅目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觀眾細細觀賞的節奏,自然而然地散發著他們對藝術的尊重和喜愛。參展商、藏家和藝術愛好者熱絡交流的場景隨處可見。我盼望著廣州也有這種質感和氛圍的當代藝術博覽會。
在藝術領域深耕九年,不斷播種培養藝術愛好者、培養藏家、培養策展人和藝術空間的專業經營者,希望廣州有一個更大、更專業的平臺,引入國內外優秀的畫廊機構,帶來最好的、最具有潛力的藝術家,讓藏家們、藝術從業者和藝術愛好者,在這個平臺實踐他們的審美眼力。使評論家、美術館館長、藝術媒體集聚在這個平臺,共同喚起更多人關注藝術、熱愛藝術,將視野、視覺延伸到國際範圍,而不僅僅侷限於本土化的交流。
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所見所聞,讓我深切體會到一個藝術博覽會不只是商業的、漂亮的展會。它還是一個能夠吸引人們前往的精神平臺,在此進行知識交流、專業交流和情感交流。是調動不同資源、匯集不同能量的藝術活動場所。ART TAIPEI,給我的內心留下了一個火種,當廣州也有了這樣的場域,就自主地投身其中奉獻力量,發光發熱。藝術的交流與傳播,就是因為有了不斷傳遞火種的人,於是,共同照亮了藝術的天空。
【內文節選一】
當麻煩進階到轉機,一切就雲開見日◎鍾經新
一行人風塵僕僕集合在北師美術館,這是二○一七年八月十五日的早上十點,為了「日本近代洋画大展」暖身。《典藏》雜誌簡秀枝社長特別邀請了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會員二十多位集結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召開重要會議,席間除了鄭重推介由林曼麗教授擔任總策劃,東京藝術大學薩摩雅登教授策展,展期為二○一七年十月七日至二○一八年一月七日的「日本近代洋画大展」之外,現場還追加了一個重責大任給我。簡社長希望ART TAIPEI能開闢一個專區,展出這批難得來臺的日本近代洋畫。...
推薦序
【推薦序一】
不眠地揮擊
◎蔡其昌(中華民國立法院副院長)
「鍾姊」,我都是這麼稱呼的,一位在藝術產業耕耘多年的經營者,是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也是目前唯一連任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戰戰兢兢的第一步,游刃有餘的進行式,對她而言,機緣來了,珍重使命。
始終堅信自己的眼光,在推廣藝術的漫漫長路,無畏無懼。同為藝術愛好者的我,在畫廊初見鍾姊時,她親切地導覽作品,感受對藝術家們的信任與鼓勵,長期的支持下,希冀將他們推上藝術史,這艱難的路,感動且佩服。
近年臺灣藝術產業的聚合與契機,實不容易,每個領域都需要小心翼翼而膽大的開創,大器又果斷的決心,終能成就目標,一個階段一種歷程一次人生。
引用我極為喜歡的一首詩,詹冰〈五月〉一詩,送給鍾姊熱情、旺盛的生命力。
透明的血管中
綠血球在游泳著
五月就是這樣的生物
五月是以裸體走路
在丘陵,以金毛呼吸
在曠野,以銀光歌唱
於是,五月不眠地走路
欣見鍾姊出書,多年的好交情,願時時存在,如同藝術,給予彼此勇氣與謙卑,歲歲月月,各自安好。
【推薦序二】
感受真切的藝術能量——序《由藝術座標到星際座標:從畫廊主到畫協理事長的望遠與踏實》
◎皮道堅(評論家、策展人)
經新和清彥囑我為她們的新書《由藝術座標到星際座標:從畫廊主到畫協理事長的望遠與踏實》寫序,很少為人作序的我,這次欣然從命。
首先是書名的詩意與情懷令我感動。
「座標」云云者位置是也:包括藝術在歷史文化與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及作用,以及藝術在兩位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而「星際」顯然寓意讓藝術廣為傳播的美好理想,「望遠與踏實」則可謂是本書內容的精闢概括。
經新在大象畫廊的開拓和運營上,如何含辛茹苦地探索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以「學術性策展」為目標導向的道路,又再從藝術空間的創辦人轉變為畫廊協會理事長這一角色時,在一個更廣闊的、臺灣首選的藝術產業交易平臺ART TAIPEI上,將創新與美感貫穿其中,通過國際連結與開拓,創造「再品牌」效應。提升展會的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讓ART TAIPEI以跨域結合、多元呈現方式,落實綠色展會的國際標準,對臺灣乃至更大範圍的藝術教育及藝術市場做出有目共睹的傑出貢獻,在書中都有生動的呈現。
而清彥數次由大陸帶領學員、藏家到臺灣藝術遊學;通過自己的觀察與體驗及認真釋讀藝術品,深入ART TAIPEI的內在肌理,道出了它的與眾不同之處;也通過她積累的對臺灣的認知以及對臺灣藝術生態的全景掃描,提供了一幀幀外來藝術觀察者眼中的鮮活圖景。這些與經新書寫的在地藝術傳播實踐:對ART TAIPEI的整體打造和她一貫的「學術先行、市場在後」的理念,以學術思維切入策展精神的藝術綱領、藝術主張的表達等等,互為表裡、相互生發,讓做為畫廊主和畫協理事長的經新之「望遠與踏實」躍然於全書的字裡行間,隨處令人暢想、感動與深思。
其次,經新和清彥都是我心氣相通、憂樂與共的忘年之交。我與經新相識於二○○六年,那年我到臺灣的東海大學講學,她是當時東海大學美術碩士在職班的學生,還沒有創立後來在臺灣、大陸都相當有影響的大象藝術空間館。可以說,我是看著她在藝術傳播的道路上起步,一步一步取得今天傲人的成績;在藝術追求上,她有著超越常人的韌性和悟性。她給我的最深印象是,當她一旦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便會如饑似渴地學習相關知識,接受相關訓練,在實踐中朝著目標鍥而不捨地堅持到底。大象藝術空間館成立十週年之際,我應邀為她策劃「視界•場域——大象十年特展」,並參加大象十週年的慶祝活動,我在慶典中曾這樣說過:「她所創立的大象藝術空間館,以『學術性策展』為目標導向,開創之初就表現出對東亞當代藝術國際潮流的敏銳感知,不僅甫一成立就成功策劃了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韓國現代繪畫展及中日韓當代藝術展等與此一潮流密切相關的展覽,並以十年之功致力於將這一潮流中的優秀藝術家和傑出作品推向世界。」如前所述,她確實在大象的開拓和運營上,探索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在海峽兩岸都產生了影響。二○一六年底,欣聞經新當選臺灣畫廊協會第十三任理事長,我為她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感到高興,也為她從藝術空間的創辦人轉變到畫廊協會理事長這一角色捏了一把汗。顯然這是一個更廣闊的平臺,同時也是一個需要專業知識更廣博精深,且須為人處事大公無私、樂於奉獻的平臺。當經新二○一八年底,再次連任第十四任理事長時,我知道她不辱使命出色地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和清彥相識於二○一二年,她當時是廣州美術學院藝術品收藏鑑賞與投資研修班項目的負責人。以對成人的美學培育和推廣藝術收藏知識的滿腔熱情,她參與創辦了華南地區第一個以藝術鑑賞、藝術史論、藝術收藏為學習目標的高級研修班;從團隊建設起步和招生開始,她在藝術傳播和藝術教育的事業中,求是求實地做事,不辭辛勞地耕耘,廣撒藝術的種子,度己度人孜孜不倦……。在此我要特別提及的是因為清彥的引見,我有幸結識了許多熱愛藝術的有識有志之士,他們讓我受益良多,並真切地感受到了藝術的能量。
正是因為這樣的因緣際會,當然主要也因為這本書提供了諸多不同視角的觀看之道、提供了不同場域的兩個人對藝術生態系統的觀察與思考,以及她們用自己的方式為「由藝術座標到星際座標」做出的最好詮釋,我不揣冒昧寫下以上文字,以表達我對兩位作者的欣賞與感激之情。
【推薦序三】
藝術大道上勇敢的追夢者
◎陳志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
在藝術履志的大道上,總有些勇敢的尋夢者,展現著其殊有實踐理想的造夢場,鍾經新理事長除了成功經營著大象藝術空間館之外,四年理事長任內期間營造更優質的藝術博覽會展覽會館環境,強化了藝術研究與教育推廣的社會責任,整合實驗創新與促進國內外經典大作匯聚,擴增藝術產業效益,積極拓展國際交流。她成功的關鍵因素就在於她的不屈不撓、堅毅的意志,令人欽佩。對於上述築夢的使命我也邂逅如此心緒而心有戚戚焉。
志誠長年於歐洲除了創作與學術研究教學之外,後續更以此為軸拓展國際文化交流事務,深知先進國家對於藝文產業的重視與其生態環境的建置,如今已成為引領世界的楷模,且在文化治理的長期擘劃與建設下,開創了不凡的人文殿堂。鍾理事長看見典範,於是籌劃以畫廊協會為中心來進行結盟、跨界,與藝術大學及其他相關藝文產業進行策略聯盟,並重新檢視政策,盤整社會資源,試圖促使博覽會織出更深層次、更有效能的產銷機制。具體案例如去年二○二○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與畫廊協會共同策劃推動「臺藝新人獎」與「畫協新秀獎」,藉由年輕創作者與市場一條龍式的接軌下,結盟媒體與畫廊資源,鏈接藝術產業生態鏈。正因為如此的公共服務信念與堅持,方能創造出宏觀且細緻的藝術產業舞臺。
鍾經新創辦人追求卓越並勇於接受挑戰,具備前瞻性的視野並興革既有不合時宜的管理模式,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藝術博覽會。幾年來「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已然再造與重新部署而煥然一新,從主體性的思維到系統性地匯聚多元面向的藝術創作,由連結各領域的效應,以致於能成功獲得各方協力支持。此刻亦正是達致國際形象品牌化肯定的最佳時機,「ART TAIPEI」已成功向世界傳播了品牌價值,奠定了良好的亞洲藝術市場地位。
藝術大道上的「悉達塔」們,需要專業投注的熱情與優雅宏大的氣度,鍾理事長是其中讓人覺得感佩的代表人物,她為藝術產業帶來未來美好發展前景,也為自己留下精采的一頁。同為創作者,見到有人墾荒叢叢荊棘的路程,縱然我們知道藝術大道漫漫長路,然而我們仍會持續不斷地在一旁徘徊,而就在她下次繽紛燦爛時,我們定會再次高聲喝采。
【自序】
卸任不是一切的結束!
◎鍾經新
「卸任」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這四年全心全意把理事長這個角色扮演好、也全力學習,更成功地完成了會員所期待或超越的境界,雖然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但對得起自己的內心,也無愧於天地!
寫書不是計劃當中,就如同當理事長也不是人生的初始規劃,連任更不在想像中。感謝路徑當中砥礪的貴人,更感謝情義相挺的好朋友們,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而且有多位知己,從來沒有拒絕過我的請求,這份深刻的情誼一輩子都帶在心上。
四年來畫協的所有新聞稿、文件資料,都經過我的眼及手;同仁也在我的挑剔中成長。真的,在我手下做事不容易!除了兢兢業業,還必須自我惕勵,但四年可以學到真工夫,感謝同仁的配合與認真。我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不容許半點不真實,也不喜歡蒙上灰塵的朦朧。感謝朋友們的包涵與容忍,接受一個最真實的我。就是因為喜歡真實,我也樂於分享自己做事的方式與思考的路徑,才成就了寫這本書的緣起。
接任理事長時的畫協,有多種聲音難以整合前行,這也是我四年來最心心念念的努力,慶幸在交棒前已建立起外在團結的形象!感恩四年來磨練成長的機會,讓我邁向大格局思維的道路,以「民間先行」的前導做法,引領全體會員乃至全臺灣的整體藝術產業為思考邏輯,促進的是集體的大利益,放下的是小我的私利,希望臺灣所有的藝術產業,都本著「共榮共好」的團體思維一起前行。
很感謝我的廣州知己楊清彥跟我共同完成這本書的書寫,也感謝恩師皮道堅老師的機緣,促成我們成為藝術的知己。同時也感動清彥以一個外圍人士對於我及ART TAIPEI的觀察,文章中描寫的細膩與深刻,都讓我再再流連於她的文字。我盡量以還原歷史不加評論的角度書寫,而評論觀察就交由清彥發揮。或許就是這個客觀的角度,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我們身處的幸福國度,及努力實踐的每一個決策和辛勤。這本書分段記錄了我走過的方式與面對困境的心情,及思考如何創造ART TAIPEI再品牌的榮耀,並帶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的大格局與永久的溫度,更讓大家看到我們畫廊協會集體在臺灣這塊土地推動藝術的深耕與細節。
感謝立法院蔡其昌副院長、皮道堅教授、陳志誠校長三位真摰的推薦序,及支持我每一場新書發布會參與的引言人、與談人的情義相挺!
最後要非常感謝悔之社長開創有鹿文化出傳記的先例,更感恩於他的勇敢與氣魄,堅定為我出書的情誼銘感於心。
【後記】
是藝術,照亮了各自的天空
◎楊清彥
我和經新的文字能夠集結成書,讓我想起她說過的一句話:「當畫廊協會理事長不在計劃之中。」這本書的寫作,同樣也不在我和她的計劃之中。
二○二○年,疫情肆虐,人的精神時常隨著新聞動態而起伏,生活和工作,一切都變得虛無起來。經新和我每週會通一、兩次電話,彼此道平安,也交流一下身邊朋友的動態。廣州這邊,許多展覽、藝術活動都取消了。我組織的藝術班,原計劃三月份要開學,也推遲了。藝術新聞中,全球的許多重要活動、展事,不是改期就是取消,不確定的因素愈來愈多。那段時間,感覺全世界都按了暫停鍵,不要說聚焦到工作,連生活什麼時候恢復到正常都無法預計。所以,我猜想二○二○年ART TAIPEI不一定能如期舉行。
到了去年四月,我還只能組織一下網上藝術學習時,經新已經回到了正常的工作狀態了。電話中,她說在構思《畫協會客室》,疫情時期業界還是有點消沉,給大家打打氣!已經擬定五月份要播出第一集。沒有多久,她又告訴我,ART TAIPEI能按期舉辦了,隔著電話都能聽到興奮;但是,畢竟是在疫情階段,大陸的畫廊,開始陸陸續續回復她,不能參加ART TAIPEI。此後,又聽到她說很多國際畫廊也不能參加了,就像連鎖反應,當不利的消息傳來時,一系列與之相關的事都產生了影響。那時,她的壓力非常大,總在加班中,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我們的許多次電話都在深夜時。
她的個性,愈是遇到困境,愈是開足馬力向著目標前行,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正是她的努力,所有事情都往好的方向集中了。就是那個時候,我說:「真應該將妳的這段工作歷程寫下來,會感動很多人。而且,這四年來的實踐和專業思考,對藝術界的同行有寶貴的參考價值。」她回答說:「妳也寫一部分吧。妳帶廣州的藏家團參加過三屆ART TAIPEI,妳的角度也是一個面向。」就這麼簡單的一個對話,我們就敲定下來了。遺憾的是,當確定開始寫作時,因為疫情,我不能去臺灣進行更細緻的觀察和收集素材。只能憑著記憶和手機記錄的圖文還原以往的體驗。不斷推動我做成這件事的原因有二:
一、經新身上的「女性領導力」形成了她的個人風格,非常具有代表性。她在帶領畫廊協會、操盤藝術博覽會運用系統化的方式進行思考、進行決策的工作方式,對於美術館、藝術空間、藝術專案的領導者可提供多種討論。她的專業素養,學習能力、執行能力,超越了性別的標籤。對藝術的熱情和執著所迸發的能量,使我看到了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在現實中如何保持她的精神力量。透過經新的文字,能夠看到實質的內涵。
二、做藝術博覽會的城市愈來愈多,能夠站在文化策略、藝術策略的高度進行智力投入、情懷投入的城市不多。藝術博覽會能夠成為一個城市文化軟實力的象徵,人們已有了共識。但是,它的價值如何演化出來,希望引起藝術界有志之士的關注。
是藝術,讓我和經新成為了知己;是藝術,讓我們成為了這本書的寫作者。
是藝術,讓我們照亮了各自的天空!
二○二一年四月
【推薦序一】
不眠地揮擊
◎蔡其昌(中華民國立法院副院長)
「鍾姊」,我都是這麼稱呼的,一位在藝術產業耕耘多年的經營者,是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也是目前唯一連任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戰戰兢兢的第一步,游刃有餘的進行式,對她而言,機緣來了,珍重使命。
始終堅信自己的眼光,在推廣藝術的漫漫長路,無畏無懼。同為藝術愛好者的我,在畫廊初見鍾姊時,她親切地導覽作品,感受對藝術家們的信任與鼓勵,長期的支持下,希冀將他們推上藝術史,這艱難的路,感動且佩服。
近年臺灣藝術產業的聚合與契機,實不容易,每個領域都...
目錄
【推薦序】
不眠地揮擊◎蔡其昌
感受真切的藝術能量——序《由藝術座標到星際座標:從畫廊主到畫協理事長的望遠與踏實》◎皮道堅
藝術大道上勇敢的追夢者◎陳志誠
【自序】
卸任不是一切的結束!◎鍾經新
卷一●建立自己的座標——擔任畫廊協會理事長四年的耕耘與望遠◎鍾經新
當麻煩進階到轉機,一切就雲開見日
意外中的意外
英國月球來到臺灣
未完成的國際美術館合作案
APAGA主席之位的歷練
希望MIT走出國門
藏家是博覽會成功的靈魂關鍵
《美的覺醒》共同製播
《藝術的推手》公視共同製播
首創「向大師致敬專區」與國際級公共藝術
亮眼的特展規劃
藝術放映室
跨領域的策略聯盟
《畫協會客室》打開畫協的多元視野
亞洲巡迴藝術論壇
《臺灣畫廊‧產業史年表》的編纂
獎聲不斷,成功打造「再品牌」
「登峰•造極」——臺北獨秀
卷二●傳遞藝術火種,點亮星圖——我見鍾經新與ART TAPEI◎楊清彥
我和鍾姊的緣分
我和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因緣
參加台灣藏家聯誼會國際交流餐會
令人難忘的觀展體驗
一條通往精神的隧道
傳遞藝術之光
不只是一個藝術博覽會
另一種藝術景觀
認識臺灣的藝術生態
我眼中的經新
關於藝術博覽會的主張
【後記】
是藝術,照亮了各自的天空◎楊清彥
【推薦序】
不眠地揮擊◎蔡其昌
感受真切的藝術能量——序《由藝術座標到星際座標:從畫廊主到畫協理事長的望遠與踏實》◎皮道堅
藝術大道上勇敢的追夢者◎陳志誠
【自序】
卸任不是一切的結束!◎鍾經新
卷一●建立自己的座標——擔任畫廊協會理事長四年的耕耘與望遠◎鍾經新
當麻煩進階到轉機,一切就雲開見日
意外中的意外
英國月球來到臺灣
未完成的國際美術館合作案
APAGA主席之位的歷練
希望MIT走出國門
藏家是博覽會成功的靈魂關鍵
《美的覺醒》共同製播
《藝術的推手》公視共同製播
首創「向大師致敬專區」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