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X春山 合作出版
胡淑雯.童偉格 主編
歷史是一個人性劇場繼《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之後,春山出版與國家人權館再度合作白色恐怖散文選,散文選涵蓋散文、回憶錄、傳記與口述,同樣由小說家胡淑雯、童偉格主編,在超過兩百本書籍中,精選四十七篇作品,四十三位作者,近九十萬字的規模。散文選以截然不同的視角切入白色恐怖歷史的肌理,區分為繫獄作家、青春、地下黨、女人、身體、特務、島等七大主題,並由研究者逐篇注釋,增強背景理解。
在這個選集中,我們將首次將這些受挫、受辱或者心靈扭曲的主體放置一處,甚至涵蓋特務、線民等加害者與協力者,也注重多元族群包括外省、原住民與離島馬祖、外國人的經驗,使他們共同發聲,像是一個巨大的人性劇場。我們在這些活生生的記憶中,找到一條通往人間之路,看到無辜受難者、革命者、人生遭到毀棄的家屬,也有判決了兩百多位共產黨卻遭內鬥誣陷的調查局處長。這些故事或者令人驚怖、畏懼、迴避,但同時是這塊土地上曾經擁有的真實人性,在這個人性劇場中,觀者將找到自己的位置與啟示,同時也找到與這些歷史的聯繫,以人性的方式。
■卷一雪的重述.萌 Resurrection
陳列藏身
楊逵園丁日記、種了七棵榕樹
葉石濤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年代[節選]
柏楊口述柏楊回憶錄[節選]
陳政子口述陳政子訪問紀錄
伐依絲.牟固那那光明乍現、反共大陸的童年
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節選]
鄭新民十七歲:火燒島最年輕的政治犯[節選]
楊牧愛美與反抗
莫那能口述被射倒的紅蕃
本卷「雪的重述」主題為陳列、楊逵、葉石濤、柏楊四位曾繫獄的作家,在出獄隔年、六年甚至幾十年後留下的記述文字,他們繫獄的時間橫跨五○、六○與七○年代,整體濃縮了白色恐怖不同階段所發生的事。主題「萌」從陳政子到莫那能,橫跨鹿窟案、鄒族案、四六事件、戒嚴時代到原住民處境,呈現十幾歲少年少女因時代的牢,要付出的青春代價。
■本書特色
1將一九八七年解嚴前後至今,陸續出版的龐大的白色恐怖書寫,節選出層次分明的主題,並藉此更新對白色恐怖理解的視野。
2兼具文學與歷史性。選集中你將認識到相對陌生的當事者,他們可能不是文學家,但你將驚訝於他們的文學豐富性,如本卷的陳政子女士,她的細膩記憶與流暢口述,使訪談紀錄有文學感官的感染力。本次選集將以主題的方式,逐步引介讀者認識過去的重大白色恐怖案件,如臺大與師範學院的四六事件、形同滅村的鹿窟案、共產黨支部在臺灣各地的發展與瓦解、牽連一百多名師生的澎湖煙臺聯中案、綠島再叛亂案、柏楊案、臺獨案、民主臺灣聯盟案、海軍白恐案與美麗島事件等。透過選集閱讀,建立認識的基本框架。
3製作大事記,透過作品寫作、首次發表與出版時間,對照作者經歷以及政治、文化的發展,能對白色恐怖的歷史作用力有全貌理解。
作者簡介:
陳列(一九四六~)
本名陳瑞麟,嘉義縣六腳鄉人。淡江英文系畢業後,一九六九年至花蓮花崗國中任教兩年,後辭職至太魯閣禪光寺寄居潛心準備研究所考試,一九七一年一月因任教時曾有反攻無望言論遭判刑七年,後因蔣介石過世獲減刑,於一九七五年出獄,繫獄四年八個月。出獄後從事翻譯、寫作,一九八○、八一年連續以〈無怨〉、〈地上歲月〉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代表作《地上歲月》、《永遠的山》、《人間.印象》、《躊躇之歌》等。
楊逵(一九○六~一九八五)
本名楊貴,臺南新化人。曾入學臺南州立二中,一九二四年赴日留學,一九二七年返臺加入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等,日治時期入獄十次。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被捕入獄四個月,一九四九年因起草〈和平宣言〉遭判刑十二年,一九五一至六一年在綠島服刑。楊逵從日治到戰後創作不輟,活躍於媒體文化界,代表作〈送報伕〉、〈春光關不住〉(壓不扁的玫瑰)、〈鵝媽媽要出嫁〉、《綠島家書》等。
葉石濤(一九二五~二○○八)
臺南市人。省立臺南一中舊制五年畢業,擔任小學教師直至退休。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日被保密局逮捕,以「知匪不報」遭判刑五年,後減刑為三年,一九五四年九月出獄。論著有《臺灣文學史綱》、《臺灣文學入門》、《臺灣鄉土作家論集》、《展望臺灣文學》等。小說集有《紅鞋子》、《臺灣男子簡阿淘》、《西拉雅族的末裔》等。
柏楊(一九二○~二○○八)
本名郭定生,按族譜又名郭立邦,後自改郭衣洞,河南輝縣人。一九四九年來臺後,在屏東農業職業學校任人事員時,因「私聽匪區廣播」判刑六月,出獄後至臺南工學院附設職業學校、草屯初中任教,後轉至臺北在救國團工作,期間開始創作小說,一九六○年五月以柏楊為筆名在《自立晚報》、《公論報》撰寫雜文。一九六八年一月因在《中華日報》翻譯大力水手漫畫,被認為暗諷蔣氏父子,三月四日遭捕,判刑十二年,一九七二年解送至綠島,一九七五年因蔣介石過世減刑為八年,一九七六年刑期結束繼續被軟禁在綠島,至一九七七年四月一日才被釋放,共遭監禁九年又二十六天。柏楊在獄中仍舊不間斷寫作,代表作《醜陋的中國人》、《柏楊版資治通鑑》等。
陳政子(一九四○~)
臺北石碇人,鹿窟事件受難者陳啟旺之女、陳田其之妹,曾就讀白雲國民學校。一九五二年底鹿窟事件時遭刑求、軟禁,姊姊陳銀遭羈押數年後獲釋,父兄皆遭槍決,陳氏家族受牽連甚多。
伐依絲.牟固那那(FaisʉMʉkʉnana,一九四二~)
鄒族,生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漢名武香梅。曾任幼稚園教師、工廠作業員和教會幹事。將近六十歲開始連得文學獎,代表作《親愛的Ak'i,請您不要生氣》、《火焰中的祖宗容顏》。
張光直(一九三一~二○○一)
父親為臺灣文學作家張我軍,出生於北京,一九四六年返臺入建國中學就讀,一九四九年四月六日早上遭捕,一九五○年三月十二日被釋放,後就讀臺大考古人類學系及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研究院,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代表作《中國青銅時代》、《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中國考古學論文集》及《考古人類學隨筆》等。
鄭新民(一九三四~)
生於福建福州,一九四八年來臺依親,隨大哥至虎尾,就讀虎尾初中,因受國文老師張岳、大哥、虎尾糖廠員工勵進會影響,有左傾思想,未滿十八歲時,一九五二年一月在臺中高工就讀期間被捕,送思想改造,同年八月送至綠島,至一九五五年二月才出獄,後就讀於屏東師範、臺北師專,任教職至退休。著有《青春部落:我島的秘密生活》、《十七歲:火燒島最年輕的政治犯》。
楊牧(一九四○~二○二○)
臺灣花蓮人,本名王靖獻,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一九六四年赴美留學,為美國愛荷華大學創作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於美國華盛頓大學等任教,一九九六年返臺成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十五歲開始寫詩,早年以葉珊為筆名,一九七二年改為楊牧。代表作有詩集《水之湄》、《燈船》、《瓶中稿》、《時光命題》等,散文集《柏克萊精神》、《山風海雨》、《方向歸零》等,譯作《葉慈詩選》等。
馬列雅弗斯.莫那能(MalieyafusiMonaneng,一九五六~)
排灣族,生於臺東安朔部落。國中畢業後,曾考上空軍機械學校,但因視力無法入學,十六歲離開故鄉開始做工,做過捆工、砂石工、搬運工、屍體清洗工等,七○年代後期開始接觸黨外運動人士。一九七九年因車禍導致眼睛幾近全盲,又罹患肺結核、甲狀腺癌,開始以按摩為生,並從事寫作與思考臺灣原住民族問題。一九八四年與胡德夫等人成立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代表作《美麗的稻穗》、《一個臺灣原住民的經歷》。
國家人權博物館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歷經多年籌備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二○一八年正式成立,除持續推動威權統治時期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工作外,亦擴大支持各種人權議題及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展現臺灣追求落實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決心。二○一九年,人權館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Asia-Pacific),與國際人權思潮接軌,促進民主與人權理念的推廣及深化。
主編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哀豔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章節試閱
陳政子訪談紀錄陳政子口述/陳翠蓮訪談.林志晟、林建廷記錄
◎二○一四年三月十四日、三月二十八日受訪。收錄於二○一五年五月《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下冊,國家人權博物館。
一、來到山上的陌生人
我是陳政子,一九四○年出生,和一九○四年出生的父親陳啟旺相差三十六歲,依照傳統中國習俗而言,我們兩個人的生肖都屬龍,但是因為家人較晚替我申報戶口,導致我身分證上的出生年分登記成一九四一年,入學也跟著晚了一年。我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頭還有長兄陳田其和姊姊陳銀,他們兩人都是父親的前妻所生的,但這位前妻很早就逝世了,幾年後父親才續絃娶了我的母親陳魏敏(一九一七~二○○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所以不僅父母親兩人年紀相差甚多,連帶我和兄姊也差了十多歲。其實父親和母親在生下我之前,還育有一位兄長(王登連),送給我母親娘家養育了。大哥陳田其在日本統治時期似乎念過工業學校,姊姊陳銀也有國校畢業[注1],我則是在位於汐止的白雲國校(今白雲國小)讀過短暫幾年,因為父兄在鹿窟事件中喪生,沒能畢業。
我父親和祖父陳絞(陳九)都是石碇鄉鹿窟村的當地人,頂鹿窟地區都是我們陳氏的宗親,如鹿窟事件中的主角之一陳春慶[注2]就是我父親的堂弟;而下鹿窟則是以王、謝兩姓的村民居多。在日本統治臺灣時期,我的祖父已經是鹿窟村的保正,熱心公益,在地方口碑頗佳,受到地方鄉親的愛戴,所以日後國民黨政府接收臺灣,舉辦地方自治選舉時,村民們就把票投給我父親,讓他接下村長的重責大任,持續為鹿窟村民們服務。由於當時我年紀還小,對父親的學經歷並不太清楚,僅知道他曾經學習過漢文,在鹿窟村內已經算是頗具學養的人了。
關於鹿窟事件,可以說是我堂叔陳春慶和一群外地人所「引起」的,大概是在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不久,陳春慶就帶著一群陌生人進入鹿窟村中活動了。當時我大概八歲左右,雖然理解的事情有限,可是不難想像,一群陌生人突然進入一向平和寧靜、與世無爭的山郊小村,加上這群陌生人膚色都比較白,與我們當地村民因務農、做工而曬黑的膚色大不相同,不僅大家心中明白有「不一樣的人」進入村內,也一定會引起村民們的注意與關心,甚至有的人會感到疑惑,有的人會議論紛紛。但是,村民大多很善良、樸實,想到陳春慶畢竟是從鹿窟下山去臺北生活工作的鄉親,他帶著朋友們回來看看村民,也是人之常情,一陣子之後大家便習以為常。
在我印象中,這些陌生人剛開始進入村內的時候很沉默,行事低調隱密,好像很不希望讓別人知道他們的蹤跡。但他們對待村民也不錯,會主動拿著盤尼西林(Penicillin)等藥物幫忙治療疾病。因此村民認為,這是陳春慶帶來的朋友,儘管神神祕祕的,反正又不會對原來的山上生活造成不便,遂展現出熱情又好客的性格,覺得應該要好好款待這些新來的朋友。例如有的村民跟他們比較熟識,能夠得到信任,會協助他們搭建草寮,權當棲身之處。只是,這些人或許有安全考量,必須分散行動,經常來來去去,也沒有很固定地待在村裡,所以究竟有幾座草寮,以及來鹿窟的實際人數究竟有多少,這些問題始終是未解的謎題。
等到村民已經習慣這些陌生人在村裡進出,他們才講說自己是共產黨,需要村民幫忙配合兩件事:一是要他們支持共產黨思想,二是留意除了他們之外,還有沒有別的陌生人。也有村民認同他們的理念了,像是我哥哥陳田其、姊姊陳銀及其他親友都跟他們走得很近,尤其是我哥哥,大概和這些外來者年紀相仿,顯得志同道合,相當投入他們的組織工作。我就看過哥哥曾經蹲在水溝旁埋一個東西,問他在做什麼,他說他打算牽通訊用的線,可以接收外面的消息。
而我父親認為共產黨表達的是另一種理念,可以對抗國民黨,並且能夠照顧真正弱勢的基層農工,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此認同他們的主張,並參加組織。證據之一就是他曾經拿出地圖告訴我們這些孩子,共產黨可能會如何準備軍事進攻。你們問,難道他都不考慮後果嗎?我能夠確定的是,他跟祖母提過,表示參與這種共產組織,如果成功,或許可以為臺灣帶來一些改變,但如果事跡敗露,後果十分嚴重,可能會發生被國民黨政府斬草除根、寸草不留的滅村悲劇。換句話說,父親早已有心理準備了,才會明知危險卻又和那些人往來,支持這些陌生人的理念。因此,我父親並不反對共產黨,何況在哥哥、姊姊與其他親友都陸續加入組織,對他用親情拜託、道理勸說等方式要他一起加入的情況下,他也不會拒絕吧。再退一步說,就算父親不為所動,但是他身為村長,對於陳春慶和那些共產黨人的所作所為不會不清楚,光是這一點,政府如果追究起來,應該也會給他按上一個「知匪不報」的罪名。
總之,我父親、哥哥跟姊姊都有參加共產組織,不過他們三人參與的程度到底有多深,對當時還是孩子的我來說,不曾去想過。鹿窟事件案發後,父兄都被槍決,活下來的人也避談這些事,所以,這實在是一輩子都不可能獲得答案了。就我個人的推論,哥哥是最投入的,姊姊那時和陳本江談戀愛[注4],或許知道那些外來者的內部活動,可以排其次;而父親擔任村長,本來就有許多應盡的例行公務,生活不會太清閒,儘管他認同共產理念,參與程度應該是最少的。
我也記得,那些人宣傳共產思想的態度非常積極、努力,經常利用黃昏或夜晚的時候找村民講解共產主義的內涵、分析資本主義的特徵,然後鼓勵村民加入組織。關於村裡大人和他們之間具體的、詳細的講述內容,我不太清楚,因為我雖然有機會聽到父親或兄姊提及,但都很片斷。我只約略曉得,是由那些人派出的「指導員」負責去說服成年村民,講話的重點就在於宣傳共產思想。
這些指導員的姓名多是捏造的,並非真實姓名,如汪枝在村內以「江」為假姓,劉學坤化名為「老蕭」或「蕭仔」,因此,我們這些孩童也都以假名來稱呼他們,案發後才知道他們的本名。後來,指導員不限於只有那些外人來擔任,像我表哥周条木(大姑姑陳娥的兒子)[注5]也曾做過指導員的工作。
那些人也不喜歡公開當著所有村民的面宣傳共產主義,都是一次只找幾個村民來談,講完了,就要這幾個村民加入組織,還要保守談話內容,更不能洩露那些人在哪裡活動。山上人家生性樸實、心性善良,加上普遍不識字,大多數的村民在當時根本不曉得那些人是政府要通緝的對象;就算有聽說政府要撲滅共產主義,也未必能體會,自己沾上了共產主義到底是多麼嚴重、恐怖的事。而且,共產主義好像很不錯,能夠改善生活,那些人又保證自己沒有惡意,頂多替那些人保守祕密而已,就照著那些人的要求來簽名或蓋印章,但這就等於加入了組織。還有,如果有人聽了宣傳後依然猶豫不定,他們就會受到共產黨的遊說,像是「你聽到了這些事,要保守祕密,可是你最好是加入我們,才能保證絕對不會洩密」,或是「一旦我們被政府抓了,因為你沒有加入我們,你很容易會被認為是告密者」,就是用諸如此類的理由,要求還沒有加入的人也加入了,而加入的人大多很古意(老實),以為沒什麼關係。
我們這些年幼的孩童,也成為那些人的宣傳對象。過程跟他們找大人講話的方式差不多,都在晚上派出指導員,各個指導員在山上有各自負責的區域,一次僅聚集六、七個小孩子,講完話便要我們加入組織。但由於他們是個別將孩童聚集起來的,講話的地點曾選在我家,或鹿窟山區其他地方,或是大崎頭(今汐止區白雲里轄內),到底有多少小孩子被帶去「講課」、有幾位指導員,我無法知道,只能確定不只一位指導員。小孩子當然不曉得什麼是共產主義、什麼是資本主義,更別說要理解這兩者的價值與差異,哪怕是村裡的大人也不一定會懂;所以,他們顧慮到孩童的理解能力有限,為了繼續宣揚共產思想,就嘗試用譬喻、講道理的方式讓我們知曉共產主義的精神,傳達他們的主張。比如說,山上生活那麼辛苦,還不一定吃得飽,若施行共產主義,就能夠有飯大家吃、有錢大家用,不會有人被社會拋棄,這是淺顯易懂的道理。
(全文未完)
注釋(本篇注釋為原注)
1 陳政子的姊姊陳銀(一九三一~二○一二)於三歲喪母,及長,畢業於大溪墘國民學校(今永定國小);其兄長陳田其曾就讀木柵農業專修學校(今木柵國中)。她於一九九八年接受過口述訪問。參見張炎憲、楊順德、陳鳳華訪問,陳鳳華記錄,〈陳銀訪問紀錄〉,收於張炎憲、陳鳳華訪問記錄,《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二○○○),頁三十至四五。
2 「鹿窟事件」,可參見〈李瑛女士訪問紀錄〉,收於《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中冊(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二○一四),頁四八,注釋十一。
3 陳春慶(一九二四~一九九六),臺北人,為陳啟旺的遠房同輩堂親,朱厝崙公學校(今臺北市中正國小)畢業。因與陳義農結識,遂投入共產黨活動,一九四九年與陳義農,許希寬等人在鹿窟成立「武裝基地」。一九五二年鹿窟事件發生後,輾轉逃亡,約一九五四年遭逮捕,辦理自新,羈押三個月左右即釋放。參見張炎憲、高淑媛,《鹿窟事件調查研究》(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一九九八),頁五一、五五至五六。
4 陳春慶於一九四九年引領陳本江等人進入鹿窟地區後,陳本江與村長陳啟旺一家頗有接觸,遂與陳銀交往。一九五二年底鹿窟事件爆發之前,陳本江、陳銀等人已先行離開鹿窟,四處躲藏,約三個月後向國防部保密局自首,長期羈押於該局。兩人於一九五五年釋放,因陳銀得知陳本江另有妻室,乃分手。參見張炎憲、楊順德、陳鳳華訪問,陳鳳華記錄,〈陳銀訪問紀錄〉,收於張炎憲、陳鳳華訪問記錄,《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頁三十至四五。
5 周条木(約一九二八~一九五四),臺北汐止人。因加入鹿窟武裝基地,一九五二年鹿窟事件發生後逃亡,從此下落不明。一九五四年兵單通知寄來,周家始向戶政事務所報失蹤。參見張炎憲、陳鳳華訪問記錄,《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頁九六。
陳政子訪談紀錄陳政子口述/陳翠蓮訪談.林志晟、林建廷記錄
◎二○一四年三月十四日、三月二十八日受訪。收錄於二○一五年五月《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下冊,國家人權博物館。
一、來到山上的陌生人
我是陳政子,一九四○年出生,和一九○四年出生的父親陳啟旺相差三十六歲,依照傳統中國習俗而言,我們兩個人的生肖都屬龍,但是因為家人較晚替我申報戶口,導致我身分證上的出生年分登記成一九四一年,入學也跟著晚了一年。我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頭還有長兄陳田其和姊姊陳銀,他們兩人都是父親的前妻所生的,...
推薦序
萌導讀胡淑雯
對某些人來說,人生的第一場戰役始自童年,其後的日子,只是在戰爭的遺緒裡艱難地安頓自己。這些人也許是孤兒、赤貧者、障礙者,也許是同性戀、或等待變性的人。然而有時,你只要是一個原住民就夠了,戰爭會不請自來,隨電視攻進來,隨招工的漢人攻進來,隨那個叫作「國家」的東西攻進來。假如妳成長於冷暗汙濁的一九五○年代,政治會提著死亡的枯骨而來,將青春覆蓋。
二二八之後,山上來了一些陌生人,他們的皮膚比較白,一看就是外地人,而山上的人接納了他們。這是「鹿窟事件」的序幕,也是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女孩名叫陳政子。陌生人是一九四九年上山的,當時她九歲。一九五二年底抓人的時候,她十二歲。陌生人是親戚帶上來的,陳政子的爸爸是村長,哥哥跟他們成了同夥,姊姊則跟其中一位「上級」談戀愛,陳政子會幫他們跑腿、傳訊息,也喜歡他們的思想與言談。
鹿窟事件,是白色恐怖最大的一案。逮捕及訊問了近千人,判決有罪者一百三十五人,當中四十一人死刑。[注1]在刑訊的菜廟中,陳政子先是被抽打雙手,打到竹棍裂開,痛覺痲痹,感覺不到哭泣,也沒有力氣發出聲音,「滿臉都是眼淚與鼻涕,但雙手已經不聽使喚,無法舉起來擦臉。」為了保護父親與哥哥,小女孩什麼也不說。第二輪改打屁股。特務要她趴在地上,但是她手臂失能,只能跪,不能趴,於是那些大人拎著她的衣服,將小小的身軀凌空抓高、放下,「幫助」她趴上木箱。裂開的竹棍,打在裙子上效果不好,特務用棍子將裙襬掀開,讓裂開的竹條直接打在屁股上。在那個後來改名為「光明寺」的菜廟裡,特務把大人當小孩打,把小孩當大人打。陳政子以不可思議的堅忍穿過試煉,她沒有指認任何一個人。
除了不可思議的堅忍,還有不可思議的機智。更早之前,她發現山裡冒出「新的」陌生人,「有種說不出來、怪怪的感覺……」她跑去通報,卻還記得提醒自己別走山路,以免留下足跡、反成線索,冒險溯溪而去,萬般驚險中狼狽抵達隱遁的草寮。事後,她沒向同齡的玩伴提起這件事,只怕人多嘴雜。在忍受刑打的過程中,她以這般的聰敏回答種種不能回答的問題(為了不說話,她說了許多許多的話),當被捕的地下黨人帶著一臉的血腫出面替她求情,她擺出無動於衷、不認識對方的表情,以免暴露彼此的關係。
可惜,陳政子不是神隱少女。她的堅忍、聰敏與冷靜,保護不了自己的父兄。她的父親陳啟旺,哥哥陳田其,在遭受酷刑之後,雙雙被判死刑,於一九五五年槍決。
槍決的公告張貼於臺北車站,是擔任三輪車夫的親友通報的。陳政子跟祖母與姊姊趕到臺北,見到一方洋灰(水泥)打造的水池,裡面乾乾的沒有蓄水,也沒有福馬林,管理員扯著兩把鉤子,將屍體翻來翻去供人指認。陳政子記得那一幕,她感到的不是心痛,而是恐懼與陌生。直到父親與哥哥的遺體,從那堆「屍林」裡拖曳而出,確認了身分,她才真切無疑地感到「父兄已不在人間」的悲愴。
收屍那一年,少女十五歲。她記得,在五十九年後的二○一四年,少女七十四歲的時候,她依舊記得:父兄的遺體只穿了內褲。
外面來的陌生人改變了鹿窟,也改變了阿里山的樂野部落。在伐伊絲.牟固那那筆下,地下黨的故事沿著嗅覺展開。「山裡空氣的內容是那麼豐富」,所有的香味都那麼美,聞起來那麼幸福,然而一天,山林中瀰漫著一股「令人作嘔的腐臭味」,再隔一段時間,變成了香味。對當時年僅八歲的伐伊絲來說,這樣一股循環往復於臭與香之間的氣味,預示著某種將臨的「未來」。啊,部落裡竟然有醬油工廠。那正是「上一個國家走了以後,又來了一個新的所謂國家」期間。比較奇怪的是,布杜(漢人)不在白天而在夜裡工作,而大人叮嚀小孩,絕對不可以跟外面的人說。
醬油之後,來了電燈。大人小孩齊聚夜間操場,驚天動地目睹了神奇的一刻。突然,一道從沒見過的、強大的聖光,打在上空,所有人大聲驚呼,不敢眨眼。然而這還沒完。接下來,他們聽見了以前沒聽過的機器聲,目光追隨那道移動的光束,看著它愈逼愈近:啊,吉普車!伐伊絲以兒童之眼,將地下黨的來去化為神祕的傳說,龐大、細膩,蓄滿了感官的衝擊。
吉普車之後,猝不及防地,啪,黑夜變成白天。眾人反應不及,沉默的驚愕中聽見有人大喊,「啊,電!」光明乍現之後,族人拍手歡呼,「連晚上都可以抓頭蝨了。」只是,瞬息的「光明」之後,接續的,卻是又長又深的黑暗。「布杜和布杜之間到底怎麼了?」「族人又是為了什麼惹了什麼事?」白色恐怖之後,這些得不到答案的問題就地熄滅,伐伊絲迎來了一個禁說母語、連族語童謠都不可以唱的,「反共(攻)大陸的童年」。(全文未完)
注釋
1 關於鹿窟案的逮捕與判刑人數,可能有狹義與廣義的差別。當時從山上下來的很多是工人幹部,他們同時領導山下的工人支部,因此鹿窟事件其實還包含一群山下的工人。
萌導讀胡淑雯
對某些人來說,人生的第一場戰役始自童年,其後的日子,只是在戰爭的遺緒裡艱難地安頓自己。這些人也許是孤兒、赤貧者、障礙者,也許是同性戀、或等待變性的人。然而有時,你只要是一個原住民就夠了,戰爭會不請自來,隨電視攻進來,隨招工的漢人攻進來,隨那個叫作「國家」的東西攻進來。假如妳成長於冷暗汙濁的一九五○年代,政治會提著死亡的枯骨而來,將青春覆蓋。
二二八之後,山上來了一些陌生人,他們的皮膚比較白,一看就是外地人,而山上的人接納了他們。這是「鹿窟事件」的序幕,也是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女孩名叫...
目錄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寫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出版前
童偉格.胡淑雯 編序靈魂與灰燼
童偉格導讀雪的重述
陳列藏身
楊逵園丁日記、種了七棵榕樹
葉石濤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年代[節選]
柏楊口述柏楊回憶錄[節選]
胡淑雯導讀萌
陳政子口述陳政子訪問紀錄
伐依絲.牟固那那光明乍現、反共大陸的童年
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節選]
鄭新民十七歲:火燒島最年輕的政治犯[節選]
楊牧愛美與反抗
莫那能口述被射倒的紅蕃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大事記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寫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出版前
童偉格.胡淑雯 編序靈魂與灰燼
童偉格導讀雪的重述
陳列藏身
楊逵園丁日記、種了七棵榕樹
葉石濤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年代[節選]
柏楊口述柏楊回憶錄[節選]
胡淑雯導讀萌
陳政子口述陳政子訪問紀錄
伐依絲.牟固那那光明乍現、反共大陸的童年
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節選]
鄭新民十七歲:火燒島最年輕的政治犯[節選]
楊牧愛美與反抗
莫那能口述被射倒的紅蕃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