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修行道路上,會有各種法門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因緣來到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只要跟著自己的步伐和腳步前進就好,至於不同法門之間哪個好哪個壞、利用速成的方式或靠自己慢慢苦修哪個才對,或是要求別人跟你用一樣的修行法門等等,這些想法都會讓你產生差別和比較的心,落入一種對立的意識中,使你在修行的道路上處處受限。人人都有自己的歷程,有些人就是非得走過一遭,因為這也許就是他的靈魂想體驗的一部分,所以不需要有好惡,也不需要有論斷,只要走自己的路就好。
以修行的方式來說,修行可分成兩派,有一派人認為修行要靠自己去修,他們會藉由念經、打坐、冥想或閱讀靈性書籍,憑藉自己的體會和努力來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和言行舉止;但是也有另一派人喜歡靠外在的幫助,可能是找到一個厲害的老師或大師,跟著他,讓他點化你,將智慧傳承給你,因為有的時候人們會有一些契機跟轉變單憑自己很難做到,這個時候就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來達成。
有人可能會問,那麼究竟是靠自己內修比較好,還是靠外在的幫助比較好?以我來說,早年我自己也花了很多時間專注在身心靈的領域上,那段時間我的確因為這樣獲得了很多靈性上的智慧,所以我認為靠自己的力量是有一定的效果在,但是我現在不僅擁有魔法權限,還跟許多神明、佛菩薩合作,加持、灌頂、補財庫等效果更是立竿見影,這些都是屬於外求的範疇。如果你堅持將兩者明確區分開來,對於你不認同的做法排斥在外,那你就會被框架住,隔絕宇宙一切訊息,以及失去任何法門要進到你生命中的機會。
坦白說,很少人能夠做到真正靠自己修行,因為無論你是念經、打坐還是閱讀各類經典,它也是按照佛陀所說的佛法,或其他大師的想法理念而流傳下來的;而所謂外求並不是將選擇權交給外人,「求」是求道、求智慧,你得要有足夠的智慧去分辨一個老師所講的話跟觀察他的行為,從他身上發掘出你所沒有的智慧,然後去向他學習你還沒有辦法到達的境界。
所以以修行法門來說,內修或外求是完全沒有界限的,兩者不應該被劃分開來,而是要合併使用才對,若一定要選擇,那就是看你的「機緣」、「契機」與「慧根」到哪裡。
修行的法門可以是各式各樣的,所以,我不會跟你說修行的唯一途徑是什麼,任何一條路沒有好或壞的問題,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只要在這個時間點適合你的,它就是對的修行道路,要知道,宇宙的智慧蘊藏在萬事萬物上,重點在於你能不能從宇宙萬物中看到無盡的寶藏?
其實一個人要想靠自己修行達到開悟的境界,必定是累世就積累了非常多智慧的種子,以致於有這個契機可以走上內修這條路,否則就會花上非常久的時間還不能開悟,或是一直在原地打轉。即使是開悟也需要在對的時間點出現轉化的關鍵,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因緣,開悟也是一樣,你無法用強求的方式來達到,它必須是在因緣具足的情況下才會產生的自發性狀態。
就好像佛教要人們修「戒定慧」,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一個人不到那個境界,硬是要去戒掉什麼的時候,即使你可以執行一段時間,但那也是不長久的,因為當一個人沒有這樣的智慧時,他只會為了要服從教條跟戒律而不去做那些事,並不是他的內心有所領悟,這和一個人真正得到一個智慧之後,自然而然的在行為上不去做那些事,兩者是有區別的。
例如小時候父母教我們不能說謊,你可能會聽話照做,但是內心可能還是會有疑慮,甚至有的時候不去遵守,但是隨著你長大,你知道說謊會傷害別人,也會為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你下定決心不再說謊,正因為你明白因果是如何運行的,你已經有了這樣的智慧,自然就不會再去做這件事。
所以我常說修行到最後絕對不是拿一大堆東西束縛住你,真正的修行是讓你變得越來越敏銳、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有智慧、靈魂越來越乾淨、越來越不會被世間萬物所困住,你會成為一個越來越自由跟自在的人。
每一個法門都有它的道理,就像魔法學院既然能自成一派,必定有它值得人效法的地方,我一直想要帶給大家比較快速的方式,讓你能夠在靈性的這條路上得到更多智慧,因為我認為人們無論是想要回歸神性,還是想要成佛、證得涅槃,最終都會回到「一」的狀態,也就是萬物為一,一為萬物的概念,既然每個人最終都會回到那樣的狀態,那為什麼不用較快、較省力的方式到達呢?
每一個法門都只是一個工具,再厲害的工具還是得要你去使用,但是要不要使用是你的個人選擇,沒有好壞,只是走的路不同罷了。不管你選擇的路是什麼,你可以選擇魔法學院這條捷徑,你也可以選擇其他你喜歡的路線,都無所謂,重點是你在這條路上有沒有獲得你想要的東西,如果有,那你就可以繼續走下去,如果沒有,那就換一條路走。
所有人都想要藉由修行遠離煩惱跟痛苦,得到喜樂與智慧,但是你要知道,到了像佛陀這樣的境界,連快樂都要拋下,對佛陀來說,沒有快樂也沒有不快樂,他是全然的寂靜,如果你一直想得到快樂,那你就會越聚焦在自己的不快樂上,而對快樂產生更多的執著,但是快樂與不快樂都是你自己界定的,所有事物都是中性沒有分別,分別心根本不存在,一切只是出於人的妄想心在作祟。
人人都有無限的可能,不要限制自己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你可以去嘗試體驗各種方式,透過不斷體驗並感受的時候,有一天你就會知道如何放下,有的時候一味的倚靠別人告訴你是沒有用的,畢竟最終得到智慧的人是你自己。
之所以會出版這本《與佛對話:白話金剛經》,是因為雖然坊間已經有非常多厲害的老師針對佛經做出相關論述,想查找關於經典的內容根本不是難事,但我還是希望將我的智慧,以及我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見解,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傳達給更多的人知道,就好像魔法學院融合了各個宗派的精髓,我也希望佛法的智慧不再只是侷限於特定教派,而是可以用更高、更宏觀的視野去理解它,當你願意用一顆敞開的心去接受它,它就可以發揮蛻變的力量,即使只是一部經、一本書、一個觀點、一句話,也足以撼動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