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的定義:不斷學習,更要刻意練習
復盤,本來是一種圍棋術語,意指雙方下完一盤棋之後,重新在棋盤上把之前下過的步驟重新擺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個地方下壞了?……或者某些地方可以有更好的想法。
以前我們在電視上,就常常看到圍棋比賽這樣的解盤,通常主持人會請一位圍棋高手來做解說,然後每一個棋子上面都編上號碼,棋子的模型做得很大,方便讓電視機前面的觀眾看清楚。
這種把雙方比賽過程一步接一步還原的過程,就是復盤。
通過復盤,參加比賽的人以及旁觀者,從頭看到尾,每一步看得清清楚楚,然後討論每一步的功過對錯,或是其他的取代方法,或是避免災難的其他方案……這樣反覆不斷地訓練腦力,可以讓思路變得更靈活。也就是通過實戰的「還原」,反覆討論當初各種可能的步驟,啟發想像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
股市中的復盤,就是把以往的交易過程重新再還原一遍,每一個步驟重新擺出來,看看當初操作的時候,有什麼地方不完美?什麼地方做得很棒?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地方?……以及當初因為時間來不及而沒有考慮到的事情。
復盤,因為是回顧歷史紀錄,因此,需要很強的記憶力!
現在我寫這本書,要提醒讀者:就算記憶力再強,也不可能百分之一百還原當時所有的情境狀況!
因為:當時在現場,一定有許多情緒的因素,後來忘記了,或是記憶很模糊,或是沒有辦法用現在的語言完整表現出來……所以,就算是復盤,還原的程度也有限。
讀者必須要曉得「復盤」先天上的缺失,就是沒有辦法完全還原「當初的感情狀態」,也就是操盤者的心理變化。
所以,讀者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要抱著同情心跟同理心,想像自己就是當年那個下棋的人,或是操盤的人——把自己的角色放進去,設身處地去想,這樣,才能更看得懂我這本書,也才能夠有更多的收穫。
選對標的很重要 更要學會怎麼出場
最近,有些同學問:「老師,你當初是怎麼想要投資台積電?你怎麼知道這支股票適合長期投資的?」——這個問題,讓我愣了一下。
長久以來,我一直都認為「台積電是台灣最好的股票」,這個觀念,在我重新回到股市之後,也就是1996年左右,就在我的腦海中形成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成見呢?當時的報紙,對於台積電這家上市公司,配合張忠謀董事良好的形象,又有行政院開發基金、荷蘭飛利浦公司的大力支持,而且,晶圓代工是新興行業,在當年那個時代,很容易被冠上「高科技」的代名詞——形象非常好,於是乎,我就認為「台灣如果有光明的未來,台灣如果能夠進步,台積電一定是領頭衝」,我從來都不有懷疑過這種想法。
但是,事隔26年以後,再回過頭去看那時「為什麼會有這個念頭?」——我心中卻充滿了百般懷疑……
我從2000年開始從事股市教學,到現在已經21年光陰,在這些年中,我碰到過各種形形色色的投資案例,其中,很多長期投資的朋友們都沒有辦法堅持到底。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一開始就選錯了股票!
其實,嚴格講起來,應該是這樣說的:投資股票,除了要選到好的股票之外,更重要的是「壞的股票」不能投資太多。
問題是:能夠一開始就集中投資在少數個股上面,而他選擇的個股將來又成為飆股(不管是快飆還是慢飆),這種例子是有,但是絕對是很少很少。
大多數的基金經理人,都是跟著大家去買台積電,因為台積電一直被拿來當作「控盤」的工具,也就是跟台灣指數期貨市場連動。如果在現貨市場殺出大量的台積電股票,那麼期貨市場就會下跌——於是乎,在殺出台積電現股之前,先去放空指數期貨市場,這樣就可以大賺了……這種講起來不勝光彩的手段,卻在台灣股票市場流行了許久。
所以,對於一檔基金而言,擁有台積電不是什麼新鮮事,重要的是:能夠持續喊進。這就是我從2011年開始,一直做到2021年的事情,大概有11年之久。
對於台積電,我的看法與作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96~2010年,這是屬於我個人的階段,跟我的學生沒有太大的關係。
第二個階段:2011~2016年,這段期間,我在從事股市教學的時候,把台積電當成是我們班上長期投資持續喊進的對象。另外一支是統一超商。
第三個階段:2017~2021年。我在2021年台積電600元附近的時候,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把這裡當成是台積電長期投資的賣出點(截至2021年7月初為止,台積電的歷史最高點是679元)。
在1996年之前,我對於台灣股市投資的經驗,是我在大學的時候拿著我母親給我的來一點錢進場的。結果碰到了12682大崩盤——那次的教訓,改變了我「股票買進以後就放著不要動,做長期投資」的觀念——就算是長期投資,除非是做傳家寶,否則在我活著的那一天,也總會有個賣點。
嚴格講起來:1990年的大崩盤,對所有想要做長期投資的人,影響非常大——而且是負面的影響,很難解脫。
到了民國84年,也就是1995年台海危機,那年的秋天,股票一直跌,跌到冬天,那時候的氣氛,是很低迷的。
到了1996年的春天,股市大概休息了半年,終於露出曙光——那個時候,我對於股票市場高低點的判斷是比較清楚的(後來有一段時間變得愈來愈不清楚……),我認為:台灣股票市場經過大跌之後,一定會出現很好的買點。於是我判斷:1996年的春天,就是很好的買點!(這個就是很簡單的春季資金行情判斷)
現在要去回顧一支股票,尤其是長期投資,處在「目前」這個時間點,一般人能做的,幾乎都是馬後炮。
把股價線路圖攤開來,例如台積電,從左到右,你看到的只是價格,再去網路上查一些資料,例如財報數字、公司每年大概的營運狀況……了不起就是這樣了。然而,對於當時的時代背景、思想背景,那個時代的人腦袋們在想什麼?……這些無形的因素,恐怕老早就煙消雲散了。這也就是新一代的人跟老一輩之間的隔閡。
有些歷史,存在老人的腦海當中,隨著他們的逝去,歷史也就一併消失。
我現在還活著,因此想告訴各位的是: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局限性。在我們那個時代,一般人腦袋裡面還停留在1990年代之前,所想到的大部分都是金融股跟資產股,雖然電子股在1996~2000年展開了一段狂飆的旅程,但是絕對沒有像現在這麼樣熱門。傳統股票有它很大的市場。
所以,至少有三個因素使一般投資人沒有去做長期投資:
(1)當時(1996年左右)並不流行長期投資。
(2)一般投資人本來就喜歡搶短線賺現金,長期投資要等太久啦!
(3)還有許多投資人,本來就目光短淺,不具備高瞻遠矚的能力,他們沒有辦法想像一支股票的上漲,是因為他有「美好的內在本質與潛力」。這種人很多,他們認為股價的上漲純粹是人為炒作,或是賭博——當然,更多的人是壓根兒從來沒想過股價為什麼會上漲。
一般人對於長期投資的態度,就是看戲而已。選幾支最近一、二十年大漲十幾倍或是幾十倍的股票,然後在那邊手舞足蹈的稱讚他們表現得多棒啊!……其實,他們並不會去投資那種股票,他們潛意識裡面想的是:「長期投資要等那麼久才能獲利,這我沒辦法做得到,我想賺的是快錢……」
因此,任何一種思想,若是正確了,他都必須要跟其他的邪魔外道的思想對抗——這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在股價線路圖上看不到這種心路歷程、看不到天人交戰的搏鬥。於是,很久以後,這種思想革命的歷史奮鬥過程,逐漸就失傳了,必須等到下一個世代的有心人重新再來一遍,才會短暫地重新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