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的輔導與諮商碩士班,強調以社區諮商取向為專業培育的方向和目標,多年來我們的學生進入各個社區、學校、司法、企業與衛生醫療等領域工作,展現社區諮商取向的實務風格,受到業界諸多肯定。在欣慰之餘,也倍感慚愧,發現身為社區諮商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並未替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升級。
有關社區諮商的概念、理論和實作,在諮商領域中仍顯得蒼白無力,主要原因是以美國為首的主流諮商論述,是將社區諮商歸於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範疇,而心理健康已是一個成熟的領域,有自己的學術分會、學術期刊和專業社群,即便美國的社區諮商課程仍受到CAPCREEP的認證,但社區諮商的教科書卻寥寥無幾,主要是以Lewis、Lewis、Daniels與D悪ndrea的教科書為主,而臺灣習慣跟隨美國諮商的腳步,也採用Lewis等人的教科書。因此,我們反思:我們的社區諮商觀點在哪裡?我們多年的教學和實務是不是該為社區諮商提出另類的聲音?
當然,有感於我們缺少一本中文的教科書,更困擾於課堂中我們常要回答各種似是而非的學生疑問,例如:社區諮商和社會工作有什麼不同?社區諮商不就是諮商中的三級預防嗎?社區諮商和多元文化諮商、社會正義諮商有什麼差別?社區諮商和社區心理學的關係是什麼?等等,我們逐漸意識到,需要一本臺灣本土的社區諮商教科書,而且是有理論、有理念、有實務操作的教科書。 這本「小」書,就是在這樣的反思下開始,是我們多年從事社區諮商教學的觀點集結,也試圖為社區諮商的核心精神定調。當然,我們各自在忙碌的教學與研究中抽空書寫和討論,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請讀者多多包涵,希望小小的拋磚引玉動作,可以為社區諮商的論述略盡棉薄之力,就教於大家。
這本書在許多人的鼓勵中出現:先要感謝引導我們走入社區諮商,永遠是暨大諮輔碩班大家長的蕭文老師,以及和我們一起在暨大練功的諮商心理組老師們;還有每年諮輔碩班的碩一學生,謝謝你們在「社區諮商專題」課堂中的投入,各位提出各類奇思怪想的問題都是豐富我們寫作的材料。而今年6月填寫我們詢問有關「暨大諮輔碩班社區諮商定位」問卷的93位校友們,你們提供的回饋:89.2%滿意在暨大的學習、80.7%認為社區諮商的特色應該維持、近八成(78.5%)覺得輔諮碩班在社區諮商上的特色讓自己具有優勢,都是使我們在社區諮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的力量。
另外,還要感謝撰稿過程中的幕後英雄──協助本書校稿及提供閱讀意見的吳亭穎和王汝廷,感謝你們在全年實習在即、壓力滿檔的情況下仍持續幫忙,還有今年大四畢業、總是使命必達協助繪圖的吳宜庭,以及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和所有投入心力的編輯們,感謝你們願意在這麼倉促的時間內接受我們的書稿,趕工之餘仍舊審慎、仔細的協助校稿及排版工作,我想你們所做的就是專業職人最好的典範啊!
沈慶鴻、趙祥和 於埔里
2021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