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長亭短亭,詩是我的歸程
我把我走過的
人生的每一個驛站
都用一朵花命名
我把沿途的花草
植成有意味的風景
當我夢中回鄉
迷失道路
那些有名字的花草
便是長亭 短亭
一、出版詩集猶如嫁女
《長亭‧短亭》早就編完了。但是,出版詩集猶如嫁女,或者是把自己嫁出去。
頭梳了一遍又一遍,衣服穿了一件又一件,胭脂花粉,又怕太紅,又怕太白。
但醜女總要見公婆,現在只能坐上花轎,讓公婆嗤笑,和天下的美女一起笑吧!
當今文學,各種文體都難寫,最難的是新詩。新詩像一泓不著邊際,不修邊幅,不好約束的水,沒有形狀;朝什麼方向流淌,怎麼流淌,你都管不著。
自民國一九一七年二月,胡適《白話詩十八首》發表,代表新詩誕生。這一百多年來,什麼是新詩?什麼是好詩?押韻的,不押韻的;分行的,不分行的;遵循生活邏輯和意象邏輯的;寫成論文,寫成哲學;看得懂,看不懂的都有,沒有人說清楚。
這猶如在歧路上放羊,羊跑了,再去找,四面八個方向,羊找不回來。
本集中的詩,就是一群找不回來的羊;但假如有一首您喜歡,猶如找回一隻小羊,我就很滿足了。
二、詩分七輯
第一輯:開卷詩
《媽媽,您別拉了》——紀念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詩從地震的第二天開始寫,寫到二○二一年五月十二日,寫寫停停,寫了十三年,每寫及修改,皆淚流滿面。有人說,這樣的題材不適合寫詩,因為「太慘」了。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那是對在汶川大地震中遭遇不幸人們的同情和憐憫,悲憤和紀念;可以開宗明義地表明我對詩歌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和對這個世界的態度。所有的愛憎皆可寄託,所以別闢一輯,名曰「開卷詩」。
第二輯:江南短調
我寫詩,因為我愛這片土地。
我是常州金壇人,是由滅南唐的祖先曹彬確定的。並且出生在離寬闊、清澈的丹金河十幾米的祠堂裡,以後生活在河邊,沿河行走,我的筆蘸過家鄉的水。
所以,我寫河流,寫大地,寫故鄉,寫白雲,寫說著方言的村莊。我覺得我們村莊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株莊稼,每一個穿花襯衫村婦的笑靨,都在燦爛的陽光下說著方言。
我用詩歌幻想,用詩歌還鄉。我以江南的煙雲水氣滋潤自己,把握水流的脈搏,感受蟲豸的想法;我希望陽光照亮大地的夢想,希望我們擺脫前世的醜陋,變成彩蝶自由自在地飛。
第三輯:親情燈光
我寫詩,因為我愛我的親人。
我從小跟祖母住在老屋裡。每到晚上,祖母總會點一盞燈,把老屋照亮。祖母一手擎燈,用另一隻手呵護微弱的光豆;我依偎在祖母身旁,行走在光的另一半裡,抬頭看祖母的臉,是一彎苦日子的下弦月。祖母用她的油燈,點燃我童年的光芒。
生於斯,長於斯的父親、母親,已經在田野上,成了兩枚成熟的麥粒,被家鄉的大地收藏。他們正等待來年的春風,重新萌發,長出綠色的葉子,枝葉相交,還是在一起;大姑和姑父像泥土一樣樸素,給他們拍照,他們並排站著,就像並排站著的兩棵玉米;笑起來缺牙的表哥,桃花一樣的表妹,她們決定了,我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是我。
第四輯:青春花飛
青春,花飛,是大自然的萌發,是我內心的感動和感傷。
對在生活中遇到的有緣人,我們愛過;愛情的花瓣,曾經飛過。
沿著河水,我很早就離開了家鄉。但柳站在堤邊等我;煙水在我心裡彌漫,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岸,停泊著我的詩船。
我用詩歌深入花的笑靨,草木的內心,傾聽她們生命內部洶湧的洪水。每天,許多無名的情愫流過心田,文字溝渠是她唯一的出路,大片大片的詩歌之花,就開在水流過的地方,花瓣亦隨水漂流而去。
第五輯:歲華有聲
我詩歌的聲音,就是我歲華流過的聲音。
我是一九六一年開始寫新詩的,七○年代、八○年代、九○年代、兩千年後一直在寫,一批一批,寫過的是歲華,是詩,也是結伴同行的詩友,聚了又散了。直到我進行古典文學研究,種六朝文學的田,做《詩品》和《文心雕龍》集註,但仍然不廢新詩和散文寫作。
詩歌,是眼前的生活,是萬片凡瓦上濺起的春雨,是日夜吹動我們內心旗幟的靈風。當我用詩歌審美,詩,就是我看世界的眼睛,聽歲月的耳朵。此時,我能在靜好的日子裡,聽到大雪壓彎竹枝,春風吹折桃花的聲音。
輯中《我碰到她華麗的外衣》《我為你折一隻紙鶴》《用橡皮擦去一個朋友》,都包涵我的喜怒和愛憎。
我一輩子讀詩,教詩,論詩;以詩寫史,用詩作紀;用詩歌承載生活,記錄生命;現在的新詩人有令我羨慕的年輕,他們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們。我希望我的詩歌能像春天穿過針孔的鳥聲,細細地傳到你的心裡,讓你快樂;我希望,我像女媧黃土摶人一般,用泥土做詩,並給它們一雙雙黑色的有靈魂的眼睛。
在應該出詩集的時候沒有出詩集,在不應該出詩集的時候出了詩集。好像是為了證明:你的生命屬性,本質上還是一個詩人。
詩歌證明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過,並像衛星,定位了我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第六輯:古人今詩
古往今來,最不變化的:一是太陽、月亮、星辰;二是高山大川;三是人性和人心。因此,我可以通過今月寫古月;以古人寫今人。
王孫與小草、蘇小小的江南、梁武帝的佛、孟浩然的魚、王維的紅豆、李白還鄉、李煜與宮娥、蘇東坡的廬山,都是經典的有生命力的話題;李商隱是一個愛妻子的人,但他的王太太心裡還是有許多委屈。我代王氏,寫成《贈夫君李商隱》(四首),其實是寫給——天下所有心裡有委屈的妻子們的,代天下的男人向她們道歉。
這些詩,大都表達了我中年的情懷,展示了我對古今的感悟。
第七輯:擬《古詩十九首》
教了三十年《古詩十九首》,出版過《古詩十九首與樂府詩選評》等著作。古詩十九首裡的每一首,每一行,每一個字,都是我的至交;我喜歡它的「真」,喜歡它秀才說家常話的口吻,喜歡它用平淡的語言,把人生、人性、生命寫得深刻而通透。
它寫了,生命的本質在於行走;分離是戀人間的常態,理想等於離鄉;低端的小知識分子到了首都,受到了首都洛陽城墻的阻擋,找不到城門的入口;大齡宅女苦苦等待婚嫁的車馬;讀書人最大的痛苦是朋友的背叛和沒有知音——從西晉陸機到唐代詩人群起仿效;所以,我稱它們是「中國十九個最美的詩歌模特兒」。
從王昌齡的《閨怨》,到當代詩人鄭愁予的《錯誤》,都是古詩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的續寫。《青青河畔草》是一首「航空母艦詩」,上面停泊著隨時可以起飛的春天、小樓、楊柳、窗扉、女子、等待歸人等「經典意象」。
我像站在地球邊上,小心翼翼地用一根竹竿向前探伸;這些「擬詩」就是我的竹竿。
三、我詩歌的押韻和分行
我寫新詩,也寫格律詩,我不是平移過來,而是把它們當作兩種不同的文體寫的。
假如格律詩是象棋,新詩就是圍棋。同樣是棋,不是會下象棋的人就會下圍棋;也不是會下圍棋的人就會下象棋。你想寫,兩種都要學的。因為它們運子的規則、方法、感覺、審美都不同。我一直覺得,新詩是格律詩的遠房表弟,卻是白話散文的近鄰和好朋友。
由於寫格律詩,我重視押韻;押韻是我寫詩的下意識行為,但本集的新詩,有押韻的,也有不押韻的。不押韻時,肯定因為內在的節律和語言張力的「勢」不允許,實在不能押(包括轉韻);只要能押,我一定會押。現在有的詩韻,已經被我押得像用老虎鉗擰鐵絲一樣,成了不會走路的邯鄲人了。
其實,民國以來的新詩,押韻的,不押韻的都取得過成功;分行也是。
「現在」不夠詩人生存,詩人的腳,一腳跨在「過去」,一腳跨在「未來」。在時空、形象、意象和境界之間流動,這就要求詩歌分行。
我不喜歡每行都對齊,長長的句子,像通過觀禮台接受檢閱的隊伍一樣。
分行的好處,是給眼光的滑鼠留下餘地,留下字和字、字和行之間的距離。歌譜上有「呼吸記號」,新詩裡沒有,新詩就在分行的時候「跳躍」和「呼吸」。
分行的本質,是詩人將詩美通過心靈節奏、語言節奏用分行表達出來;並要求讀者用心靈和眼睛,與作者互動;讀詩的過程,就是作者和讀者在跳一場詩意紛揚的雙人舞。
所以,詩人分行的時候,要考慮舞伴跟得上跟不上,不要只顧自己跳,像馬雅可夫斯基式的「樓梯詩」,讓舞伴在台階上摔倒;而讀者閱讀的時候,也要盡可能地跟上詩人的分行節奏,這樣才和諧。
四、與詩人洛夫、鄭愁予、羅門、蓉子的緣分
感謝詩人洛夫為本集題簽。
洛夫不僅是享譽國際詩壇的大詩人,同時書法功力深厚。我們在瑞琴兄的安排下,一起在臺灣的酒樓上喝酒、賦詩。我帶去了我的著作和書法作品贈他,他也將他的詩集簽名送我;他說:「你的七絕和杜牧的七絕詩風相近。」我們與作家王學敏、詩人楊樹清、陳瓊芳等談古論今,盡歡而散。
雖然洛夫在我離開臺灣一年以後,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我仍然珍惜這段姻緣,並且懷念他。
同樣懷念的還有臺灣詩人羅門、蓉子和余光中,集中的「打水漂」就是他們詩歌的「和作」。
鄭愁予先生在東海大學,二○一七年我在台灣中大任客座教授時,曾去東海大學與鄭先生晤談,談他的名作《錯誤》,就是在《青青河畔草》的「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詩歌。這是不可多得的緣分,永遠留在我的相思裡。
五、關於博客詩選
最後說明,這是一本「博客詩選」。這種形式,大家也許有點陌生,不知道有沒有人這樣做,我想試一試。
在我的博客上,每首詩後均有讀者的留言。我在博客上徵得大家同意,輯錄部分留言,出版博客詩選。這種形式,好像是影視中的「彈幕」,能啟發正文,熱熱鬧鬧,相輔相成。
在我博客上留言的,有朋友、過路的,認識不認識的人,但最多的是學生。我從一九九二年開始指導詩學碩士生,一九九六年開始指導詩學博士生,畢業的碩士、博士差不多一百人,本科生更多。
這些門生弟子,是我學術向天空伸展的樹枝,是我詩學開出的花朵;新詩出來,大家圍觀,踩幾腳,留個言。其中有愛我者、美我者、私我者、畏我者、欲有求於我者。他們大多只留網名,像帶著面具做「躲貓貓」的遊戲。
雖然我很想知道某留言的人是誰,以此瞭解他的才情和喜好;但不好問,也不該問;現在的留言有點像匿名的選票,否則就有賄選和干涉學生言論自由的嫌疑。
拙詩長短不一,留言參差不齊,間有重複,編輯作了一些刪節。所錄留言,大體依時間排列。這讓我的同道、學生、朋友,認識不認識的人,都快樂地棲居在一個新詩「博客共同體」裡。
到感謝的時候了,首先感謝《詩刊》社連續發表我的作品;感謝楊志學兄將拙詩選入《中國年度優秀詩歌》二○一四卷、二○二○卷、二○二一卷、二○二二卷;感謝王光明兄將拙詩選入《中國詩歌年選》二○○八年卷;感謝趙麗宏兄的《上海詩人》、朱蕊兄的《解放日報‧朝花》、龔建星兄的《新民晚報‧夜光杯》,提供園地,栽培小詩;尤與詩人張燁、林祁、徐芳、楊繡麗、劉強、楊賽、徐丹、魏傑談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感謝在散文、新詩裡互相鼓勵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兄;感謝為我的博客打理,從博客開張,到博客關閉的師大圖書館副館長胡振華兄。新浪博客關門了,這本博客詩集就放在它的門邊,作為紀念。因為那裡有關心、路過、駐足、留言和未曾留言的朋友們,有詩歌也寫不出的許多美好的人事和感情。
蘭臺出版社社長盧瑞琴兄以她的大度和寬宥,欣賞我的詩,每每在我的博客裡留言,並允許詩集在蘭臺出版社出版;主持編輯的宇樵兄從精心排版,到設計封面,不辭辛勤,才有了這本裝幀精美的詩集。
謹將像穿著筆挺的西裝,裹著紅綢的詩集,獻給在同一所大學裡教高等數學的我的妻子陳啟純,獻給我們共同的青春。
朱自清說:「國學是我的職業;文學是我的娛樂。」
我想說的是:國學是我職業;書法、攝影、歌唱是我的娛樂;詩和散文,是我一生的寄託。
曹 旭
於上海伊莎士花園五十五號夢雨軒
二○二三年三月十七日 星期五
書評
《長亭‧短亭》──曹旭博客詩選
《長亭‧短亭》是一部精選曹旭詩人的博客詩作集,是他多年來以詩歌探尋生活與歷史軌跡的深情告白。此詩集巧妙地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物融合,以詩語撰寫他對家鄉、親人、時光的依戀,猶如一段心靈之旅,讓人真切感受到詩人心中的柔情與哲思。
曹旭的詩句帶有江南的煙水氣息,充滿了樸實卻深情的文字。他的詩如清流般流淌於字裡行間,穿梭於故土的泥土芬芳與人際情感間,以生動的描述刻畫出生活的點滴。在《江南短調》一輯中,詩人描繪村莊、河流、鄉村的方言,將讀者拉回家鄉那片土地。這些詩篇既像是他對江南的致敬,也像是他以詩為舟,無論身在何處,內心始終牽掛著故土的訴說。
詩集中以親情為題材的篇章尤為動人,無論是祖母的燈、父親的麥田,還是給孫女的詩信,都展現出一位詩人對家人的無限愛意。尤其在《親情燈光》一輯中,曹旭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祖母微弱燈光下的日子,描摹出祖母的臉龐彷如苦日子的下弦月,將讀者帶回那種暖中帶傷的溫情回憶。
詩集最具特色的是詩人對古今對話的詩作。他善於從古人的視角切入,以現代詩的語言重述古人的情感,例如在《古人今詩》中描繪王維、李白等詩人,將古人的形象轉換成有血有肉的當代心靈投影。這種創作既表現了詩人對傳統的深厚理解,又體現了詩歌在現代語境下的新意。
曹旭將詩視為生命的見證,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更是他對世界的獨特詮釋。他在自序中描述詩歌如行走在歧路上的放羊,並不需刻意捕捉;他對詩押韻和分行的隨性處理更強調內在節奏的自然流動,體現出一種有別於傳統格律的自由。他的詩不刻意矯飾,而是自然流露出真摯的情感,為讀者留下純粹而美好的閱讀體驗。
《長亭‧短亭》詩集中,曹旭既以詩書寫自己的生命,又為讀者開啟了通向他心靈的窗口。這部詩集不僅是詩人對時光的懷念,更是一份對世界的溫情呼喚,是一部既親切又哲理深厚的現代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