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獨家版本,全書搭配插畫家伊卡魯斯精心繪製的四十種死後生活面貌
★暢銷全球歷久不衰,授權33國語言出版
★時代雜誌夏季閱讀書單、英國亞馬遜暢銷書
★川貝母(插畫家)、陳栢青(作家)、湖南蟲(詩人)、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聯合推薦
生與死都只有一次,我們怎麼生活,將去往何方?
天堂與地獄,只有這兩種選擇嗎?
最有創意的神經科學家大衛‧伊葛門
帶來40個關於死後生活的奇想光亮,探照生命消逝後的無限可能
★全球獨家版本,全書搭配插畫家伊卡魯斯精心繪製的四十種死後生活面貌
★暢銷全球歷久不衰,授權33國語言出版
★時代雜誌夏季閱讀書單、英國亞馬遜暢銷書
《必須去死》詩人湖南蟲:「此書是嗝屁前應詳閱的公開說明書,四十篇的地獄斷面秀,提醒你死後絕無解脫。」
死亡有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身體停止運作,
第二階段是身體被埋入墓穴,
第三階段是你的名字最後一次被呼喚的未來那一刻。
當我們到了死後世界,可能所有事情沒什麼不一樣;又或許所有的事情會再重新發生,只是倒帶進行;或者順序全數重組,相同的事情聚集在一起,你可能整整七個月都在做愛,一次做個夠;或者我們可以同時享受所有可能,平行過著多重的生活;或者在死後世界裡,我們可以選擇下輩子要投胎轉化的物種。
你開始懷疑一切是否是夢一場?所謂人生如夢,但也許如夢的是死亡,我們會分裂成不同年紀的自我,重新體驗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是基本粒子的聯合企業,隨著生命消逝而各奔東西;我們是宇宙地圖製作師用以探勘的活動機器人;我們也許只是別人夢境中的背景小人物;又或者只是上帝身上的癌細胞。
在死後世界中,上帝如微生物般大小,所以無法察覺我們的存在。也或許,造物者是愚蠢的生物,祂創造人類是為了弄清楚自己能力不及之處。或者上帝如同《科學怪人》裡的法蘭克斯坦,製作出祂心馳神往的巔峰之作後,卻只想逃離其所創造的東西。又或者,在死後世界裡,上帝根本不存在。
《死後四十種生活》是一本由四十篇獨立故事集結而成的小說。神經科學家大衛‧伊葛門筆下一篇篇充滿無比想像力的故事,是一幅幅死後世界的樣貌;是一道道全新的生命軌跡;也是一種種不同的可能性來解釋我們的存在與生死的意義。這些奇想既趣味、慧黠,但也同時讓人惴惴不安,透過這些諷刺挖苦卻引人深省的觀點,我們得以從全新的角度來觀看生命的可能性。
名人推薦
川貝母(插畫家)、陳栢青(作家)、湖南蟲(詩人)、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聯合推薦
各界盛讚
「很難有書比《死後的四十種生活》更吸睛。如果你讀了卻沒被擄獲,我就吃掉四十頂帽子給你看。」
─英國國寶級演員史蒂芬‧佛萊(Stephen Fry)
《死後四十種生活》真是太棒了。我邊看書邊咬牙切齒懊惱自己怎麼沒先想到這本由神經科學家所撰寫的巧思之作,將無限與死亡的深奧概念轉化成讓人得以親近的人性語言……伊葛門這部作品書寫精湛,引人深思。
─《出版人週刊》
既嚴謹又寓涵想像力,直可媲美伊塔羅‧卡爾維諾和愛倫‧萊特曼。每篇故事所探討的都是恢弘大題,如時間、信仰或回憶。
─《自然雜誌》
大衛‧伊葛門這本《死後四十種生活》可說是一本引人入勝的風景圖集,裡面一幅幅圖畫呈現出死後世界的可能面貌,而這都是作者的創意巧思加上生花妙筆所描繪出來的風景。每則故事所想像的都是一個可能等待著我們的意外實體,一個散發出稀罕色彩的世界。
─布萊恩‧格林恩(Brian Greene),《優雅的宇宙》作者
《死後四十種生活》是本想像力馳騁且發人深省的書,它提供一種全新觀點讓人重新看待自己與所處世界。
─艾倫‧萊特曼(Alan Lightman),《愛因斯坦的夢》作者
這本令人驚歎、發人深省的小選集與眾不同,難以歸類,讀完最後一頁仍久久不能忘懷。書中充滿著對於人類處境的洞悉反省與詩意的思想實驗……書裡洋溢的感人時刻與靈動的智慧,大概只有在俗世外的另一個世界才可得。
─亞歷山大‧梅可‧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堅強淑女偵探社》作者
慧黠、精妙、犀利、出人意料……多年來難得一見的驚豔之作。
─布萊恩‧伊諾(Brian Eno),環境音樂大師
作者伊葛門是真正的創新者,閱讀他的《死後四十種生活》,你會瞠目結舌。重讀一次,再次目瞪口呆。
─ 《時代雜誌》
耳目一新、發人深省、趣味橫生……一方面擴展了生命寓言的向度,一方面又對生命加以質疑逗弄。
─《休士頓紀事報》
來自德州的神經科學家暨作家大衛‧伊葛門在《死後四十種生活》一書中,正面直擊死亡議題,構思出四十種死後世界的面貌……這位文采過人的科學家利用死後世界的概念來反省人類內在最深處的恐懼和欲望,也藉此深刻剖析人類的生活樣態。
─《坦帕論壇報》
一篇篇饒富想像力的故事,既有即興之味,又有縝思痕跡……伊葛門不想讓故事變得嚴肅說教,他只是希望你能大膽創新地重新看待那理所當然的信仰和思想。
─《亞利桑那共和報》
伊葛門稱自己為可能論者,雖然他明白他這些故事不可能為真,但仍發揮驚人的想像力,創作出一篇篇趣味橫生、感人肺腑又深具啟迪的故事,讓生死兩事變得如此令人讚歎。
─《曼哈頓指南》
書中所呈現的死後世界的意象複雜多樣,不僅古怪,還經常離經叛道。浸淫在這四十種死後世界中,你對生命絕對會更有一番體悟。
─《猶他新聞報》
作者伊葛門一一道出死後世界的各種可能性,他生花妙筆之下的每種可能性令人好奇,點綴著逗趣的善良美意、幽默詼諧和樂觀主義……讓人心情為之飛揚。
─《達拉斯晨報》
由科學家變成實驗性小說家的大衛‧伊葛門,在《死後四十種生活》一書中呈現出一個可能性多樣的死後世界,譬如以重組過的模式將在世生活重新經歷、成為別人夢境中的背景人物、根據自己的信用卡記錄被重新塑造過。
─《浮華雜誌》
這位貝勒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以孩童般的好奇心和犀利的諷刺天分,想像出我們離開塵世後可能會發現的死後世界,大方地提供四十種上帝與死後世界的可能面貌……《死後四十種生活》非常有趣,就像能在客廳玩的紙上動腦遊戲,但它也對那些為了遂行個人私利而定義天堂和上帝的宗教狂給予適度的嘲諷。這本書提醒我們,關於死後世界的了解,俯拾盡有各式信仰可得,但這些信仰並沒一絲證據可證明為真。
─《德州月刊》
作者簡介:
大衛‧伊葛門 David Eagleman
神經科學家與國際暢銷書作家,共發表超過一百二十篇學術論文,研究散見《科學 Science》、《自然 Nature》等知名期刊,是二零一一年古根漢研究獎得主。目前任教於史丹佛大學,並主持一間神經科學實驗室(Laboratory for Perception and Action),專長為感官替代(sensory substitution)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聯覺(synesthesia),大腦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以及神經科學如何影響法律體系(neurolaw)。
伊葛門就讀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時主修英美文學,而後在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取得神經科學的博士學位。工作餘暇他利用晚上撰寫小說。紐約時報暢銷書《死後四十種生活》(Sum)是伊葛門的第一本小說,每篇故事提供不同的理由,諷刺卻發人深思地來解釋我們的存在和生死的意義,目前版權已售出三十三種語言,並改編成兩部歌劇。
大衛‧伊葛門也是PBS知識影集《創意大腦:靈光乍現》(The Brain with David Eagleman),與Netflix的《創意大腦:靈光乍現》(The Creative Brain)的編劇兼製作人。同時也是多本科普暢銷書《躲在我腦中的陌生人》(Incognito)、《大腦解密手冊》(The Brain The Story of You)的作者。
伊卡魯斯
興趣:讀書、畫圖與看電影(但喜歡在該讀書時畫圖,該畫圖時看電影),自詡為希臘神話中勇敢追夢的小男孩(只是現實的肚子太大,夢想的翅膀太小),如果努力的揮動翅膀,就算無法飛翔,或許也能為其他人帶來一點涼風吧……
譯者簡介:
郭寶蓮
台大社會學碩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專職譯者,譯作包括小說和非小說,譯作八十餘本。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
1.
SUM ──總和
在死後世界,你會重新經歷在世時的所有經驗,但這次順序全數重組:相同的事情聚集在一起,一次做個夠。
你會有整整兩個月什麼事都不做,只在自家門前街道上開車,另有七個月整天都在做愛。連續睡上三十年,眼睛睜都沒睜開。整整五個月坐在馬桶上翻雜誌。
一輩子的疼痛在二十七小時內一次嘗個夠。車禍斷骨、皮開肉綻,還有生孩子的劇痛。一旦熬過去,死後世界的其他日子就無苦無痛。
但這不表示剩下的日子盡是愉快輕鬆。你得花六天剪指甲、十五個月找東西、十八個月排隊。還有兩年的無趣生活:望著公車窗外發呆、坐在機場候機室發楞、排隊等上網時發怔。整整一年不斷閱讀,讀到眼睛痠痛,全身發癢也不能洗澡,因為還沒到兩百天的馬拉松式沖澡時間。兩週時間全用來納悶死後會怎樣,但那刻來臨時,才發現自己身體往下墜的時間只有一分鐘。七十七個小時困惑,一小時發現
自己忘了某人的名字。三個星期明白自己做錯了。兩天在說謊。六週等綠燈,七小時嘔吐。十四分鐘經歷純粹的喜樂。三個月洗衣服。十五小時簽名。兩天綁鞋帶。六十七天心碎。五週開車迷路。三天計算餐館小費。五十一天決定要穿哪件衣服。九天假裝知道別人在說些什麼。兩週數錢。十八天打開冰箱看裡面。三十四天經歷渴望的感覺。六個月看電視廣告。四個星期坐著思忖可以把時間拿來做更好的用途。三年吞食物。五天扣釦子、拉拉鍊。四分鐘納悶許多事件若重新來過,人生會是什麼樣。在這樣的死後世界中,你的所思所想和在世生活幾乎沒兩樣,但在世的一切其實祝福滿滿:因為這時每個活動都能拆解成得以嚥下的小片段,所有時刻不會持續不斷,所以你能體會人生不同事件交錯跳躍的喜悅,就像孩子在灼燙的沙灘上從這裡跳到那裡。
4.
DESCENT OF SPECIES ──物種的墮落
在死後世界中,你有眾多機會選擇下輩子要投胎轉化的物種。與生前相反的性別?出生在王公貴族之家?成為極有深度的哲學家?還是成為迎接勝利時刻的士兵?
或許你剛過完坎坷辛勞的上輩子,或許你肩頭上的龐大責任和決策壓力讓你喘不過氣,所以現在的你只想要:簡單。要求獲准。於是你決定下輩子當馬。你渴望簡單清閒的生活:整個下午在綠草如茵的原野上悠閒吃草。有著俊美骨骼和強健肌肉的你緩緩搖擺尾巴,一派悠然自得,要不就盡情奔馳在白雪皚皚的平原,任憑蒸氣從鼻孔噗噗噴出。
你說出了這個決定。喃喃念咒,揮動魔杖,你的身體開始變成馬的模樣。肌肉鼓脹,冒出的強韌毛髮如冬天暖適的毛毯蓋住你全身。脖子開始延長厚實,感覺雖陌生但很快就習慣。頸動脈變粗,手指彎成蹄,膝蓋硬挺,臀部強健,頭顱也延長成新形狀,腦子急速改變,腦皮質退化,小腦變大,胎雛由人變成馬,神經元改變方向,神經突觸點拔起又重插入,一路演化成馬的神經傳導模式,這時,你想了解當馬有何感覺的夢境從遠方如馬蹄噠噠疾馳向你。你對人類的所有掛慮開始遠離,你對人類行為的嘲諷慢慢褪去,就連身為人類的思考方式也渺渺飄遠。
突然,在那瞬間,你察覺到自己忽略了一個問題。你愈成為馬,就愈忘了原始初衷。忘了當初身為人類的你,好奇當馬是什麼滋味的那種感覺。
這種清醒沒持續太久,但它卻成為受懲的罪孽,如希臘神話裡的英雄普羅米修斯日復一日承受被鷹啄食內臟的痛苦。半馬半人的你蹲伏著,痛苦地了悟到若不知起點就無法欣賞終點。你無法沉醉於簡單的幸福中,除非能記得想簡單卻不可得的相對感覺。
這還不是你了悟的最悲慘事實。變成馬之後你才發現,下次當你帶著厚重的馬腦回到死後世界,你就沒資格要求重新變成人,因為你不了解什麼是人。你決定往智慧階梯滑下的選擇已不可逆轉。就在你將失去最後的人類稟賦前,你痛苦地深思,會有哪種偉大的外星生物因著迷於簡單生活而在最後一次輪迴中選擇投胎做人。
7.
THE CAST ──夢境演員
聽到兒歌 快樂、快樂、要快樂,人生不過一場夢 ,你突然頓悟某些事,開始懷疑自己不是 莊周夢蝶 而是 蝶夢莊周 ,或者更慘的,自己會不會只是一個裝在罐子裡,能看、能聽、能聞也能嘗的腦袋。不論是什麼,終究夢一場。所以你等著在這場夢裡死去,以期能甦醒,以期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被斑點蝶翅所困,或者被玻璃罐所縛。
其實你搞錯重點了。如夢的不是人生,而是死亡。更奇怪的是,死亡不是你的夢,而是別人的夢。這麼一說你應該想起,自己的夢境裡總有一些背景人
物:餐館的顧客,購物中心和學校操場的人群,馬路上的其他駕駛人,穿越馬路的行人。
這些演員的出現並非毫無來由。他們位於背景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便讓做夢的人覺得夢境很真實。有時候他們會聆聽夢境劇情,但更多時候他們只是自言自語,等著輪的這場班結束。
這不是可以自由來去的工作,而是得兌現的契約承諾:你這輩子做夢的所有時間,就是你在別人夢境裡充當背景演員的服務時數。沒人喜歡這份工作,除了某些曾演過悲劇的演員。每天晚上,我們多半讓別人扮演互動的角色,並慶幸自己只須坐著當背景不用當主角。如果夠幸運,做夢的人會把我們分派到餐廳的場景中,這樣一來就能免費飽餐一頓。如果運氣沒那麼好,可能就被安排到可怕的化妝舞會,戴上嚇人面具參加派對。或者在地獄的深淵中衝浪,要不就是當個跑龍套的,在明星光溜溜走進來時,跟著別人點出事實、哈哈大笑。
對那些扮演互動性角色的人來說,必須盡可能演得逼真生動,幸好做夢者背後有個螢幕會提示台詞。我們多數人的演技很差,畢竟不是受過訓練的專業演員,況且我們也不是出於強烈動機自願來演戲。幸好,不管演得如何,做夢者似乎都會相信我們的演出。就算我們看起來不像該角色應有的樣子,做夢者也會相信我們就是他們認為的我們,就連在該角色中呈現出與該有性別相反的模樣,他們也頂多困惑一下。
很久以前,夢境演員曾罷工。在那三天,地球上每個人的夢境都只有自己孤單徘徊在空蕩屋子裡,漫遊於無人跡的街道上。有人把這種夢境視為不祥之兆,絕望之際尋死求解脫。死後的他們成為夢境演員的新人,並向其他演員訴說這段悲慘故事,結果引發眾人一掬同情淚,當下決定不再罷工。
或許你不覺得這樣的死後世界是種懲罰,那是因為我還沒告訴你最慘的那部分。
整夜在別人腦袋裡出沒的夜班工作,終於在清晨結束,我們開始陷入不得安寧的睡眠狀態。你知道出現在 我們 夢境中的那些人是誰嗎?那些是結束此生,脫離此世的人。換句話說,在別人夢境中的我們永遠活在下一代人的夢境中。
在你左邊那個人代表著,萬事循環不息,所以我們最終將回到人世間。這顯然是某些講求效率的神祇所設計出的分時計畫,這樣一來,才不會所有人同時出現在地球上。
這樣的制度會造成什麼問題?有個女人出現在我每晚的夢境中,但我永遠追不上她,因為我們進入死後世界的方式會讓我們永遠錯身而過。
【內文試閱】
1.
SUM ──總和
在死後世界,你會重新經歷在世時的所有經驗,但這次順序全數重組:相同的事情聚集在一起,一次做個夠。
你會有整整兩個月什麼事都不做,只在自家門前街道上開車,另有七個月整天都在做愛。連續睡上三十年,眼睛睜都沒睜開。整整五個月坐在馬桶上翻雜誌。
一輩子的疼痛在二十七小時內一次嘗個夠。車禍斷骨、皮開肉綻,還有生孩子的劇痛。一旦熬過去,死後世界的其他日子就無苦無痛。
但這不表示剩下的日子盡是愉快輕鬆。你得花六天剪指甲、十五個月找東西、十八個月排隊。還有兩年的無趣生活:望著公車...
作者序
【導讀】
[作者的問與答]
請問《死後四十種生活》這本書大概談些什麼?
這是一本文學小說,由四十篇獨立故事集結而成。每篇故事提供不同的理由來解釋我們的存在和生死的意義。這些不是什麼嚴肅的論點,而是諷刺挖苦卻引人深省的觀點,透過這些觀點我們得以從全新的角度來觀看自己的生命。
可以舉些例子嗎?
在不同的故事中,可以看見不同面貌的上帝。祂是夫妻、是監護人、是某種愚蠢的生物、是如微生物大小般的東西。但某些故事裡我又完全否定上帝的存在,人死後只能掙扎著接受上帝不存在的說法。在某些故事裡,人類是行星製圖師筆下的移動行星,或者是某種十面向的生物,以三面的軀體型態來地球上度假。或者,在宇宙翻轉擴張後,我們的生命會往後退,最後會看見所有記錯的細節。
您花了多久時間寫出《死後四十種生活》?
七年。我共寫了七十五個故事,不過只挑選出搭配起來最合適的四十個集結在本書中。
請談談這本書的書名。
我以《死後四十種生活》當書名有三個理由(編按:原書名為SUM)。第一,這是拉丁文「我存在」的意思,譬如「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第二,這個字在希臘文代表至高,譬如「summa cum laude(指榮譽當中最高等的一階)」,或者英文中「summit(顛峰)」的意思。第三,這本書的重點在於闡明:整體遠大於部分的總和。逐一閱讀這些故事,你就會愈來愈清楚發現,這些故事相互獨立,但把這些故事總加起來卻能得到某種更大的東西。
那較大的東西是什麼?
是一種了悟,了悟生命以外的世界充滿各種可能性。我經常很驚訝,竟然有這麼多人似乎百分之百相信他們從小聽到大的宗教故事。他們對這些故事的絕對真實性毫不懷疑,即使其他宗教的擁護者也有同樣強烈的信念,並認為對方的宗教顯然不對。見到大家這麼少去探究其他可能性,我實在很氣餒。在自己宗教經典所提到的東西之外,其實還存在著很多觀念,但大家卻鮮少討論這些。所以我認為,在沒有證據顯示某種觀念優於其他觀念之際,最重要的事情應該不是全然投入於某種故事版本裡,而是去探求並頌揚那無限的可能性。《死後四十種生活》這本書中各自獨立的每篇故事就是為了讓大家這麼做。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拿著手電筒,將蘊藏著這些可能性的地方清楚照亮。
所以您相信《死後四十種生活》書中的故事有可能是真的?
我這本書裡的每篇故事都不是試圖提出嚴肅的生死論點。這本書唯一說得上嚴肅的就是全書要傳達的訊息:死後的世界具有無窮可能性,我們該討論的是可能性有多廣,而不是去爭論我們祖先一時興起而創造出來的那些少得可憐的故事的枝微末節。
您認為《死後四十種生活》這本書裡的某些故事是否比其他故事更可能為真?
全都不太可能為真。
您相信什麼?
我相信可能性。
這和您的科學背景有關嗎?
這就是科學工作的核心精神。真正的科學人經常會在心中謹記著:有趣的可能性比比皆是,然後付諸行動去看看哪一種可能性更能被資料所證實。有時候很難或不可能找到可當作有力證據的資料,在這種狀況下就要懸置那些可能性。若沒有理由證明某個可能性優於另一種,就不該全心投入於任何一種。
不過身為科學家的您認為,終有一天我們能解答關於生命意義的問題嗎?
是的,或許會有那麼一天。我不是那種以為科學絕不可能闡釋深度問題的神祕主義者。我當然也不認為,在我二十一世紀的短暫生命裡能回答這些問題。長大成人後我幾乎畢生致力於科學研究,因為我認為若想了解世界發生什麼事,最好的途徑就是直接去研究生命藍圖。過去四百年來科學達到巔峰成就,人類登陸月球、根絕天花、建立網際網路,將壽命延長三倍。我們愈來愈懂得善用這些令人興奮讚歎的藍圖,而它們也遠比任何人所能猜想到的更加深刻美麗。可是到最後,當我們抵達窮盡科學所得知的事物邊界,你才會發現這個碼頭只不過是中點。碼頭外放眼望去還有一大片未知的蒼茫大海,在碼頭邊緣以外那些未被探究的事物和神祕,與我們深奧陌生的存在有關,也與質量、能量、幽黯的東西、多空間面向、從零碎片段建立意識的方式、生死意義等事物有關。我很確信人類會把碼頭愈蓋愈出去,每一代都會增建新的石板,但我們不能保證碼頭可以蓋到多遠。汪洋如此浩瀚,或許有些區域是科學工具暫時、甚至永遠無法探究的。
您這本書和近期那些「新無神論者」所寫的書屬於同一類型嗎?
我真的不這麼認為。進化生物學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哲學教授迪納特(Daniel Dennett)、神學研究者哈里斯(Sam Harris)、英國記者希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等人近期寫的那些書都是真知灼見的好書,不過他們都誤以為科學家沒有能力在既有資料之外的天地悠遊嬉戲。事實上優秀的科學家都是思想最開放的人。科學沒什麼,不過就是謹慎的思考,而謹慎的思考讓人懂得欣賞這世界的複雜性,而這種複雜性又在當下鼓勵我們腦中要存著各種可能性。光靠這輩子或許不可能釐清這些可能性,但沒關係。科學家或許會偏愛某些故事,但他們通常會小心翼翼地承認這種詮釋仍有不確定性,並且願意去改變既有觀點與新進資訊之間的平衡關係。譬如,量子物理學對於構成其基礎的實體有兩種非常不同的詮釋,或許不可能知道那種詮釋比較正確,或許還有第三種全新的理論才正確。我們所面對的神祕境地如此浩瀚,所以這點模糊性應該可以被接受。我們和大自然之間的協議經常就是這樣。
您個人是無神論者嗎?
這要看你所說的無神論是什麼意思。青少年時期我是無神論,但我現在知道我和人討論無神論的主要動機是因為我想讓他們承認,除了從父母、隸屬的團體或文化所吸收的那種觀點外,還有其他可能性。我想,這種動機從沒消失過。我們很容易接受:若生在沙烏地阿拉伯,神經系統就傾向接受伊斯蘭教;若生在印度,就會熱愛印度教;而多數美國人沉浸於基督教。不同環境下的頭腦接觸到不同的文化脈絡,它們會帶著相同的熱情和渴切來相信那個環境所提供的故事。孩童時期受到教化之後,人們就會激昂的捍衛自己所接受的故事,並強烈反對其他聽來荒謬的故事。對許多人來說,這種靈性的聯繫是他們生命很重要的部分,而對更廣的社會大眾來說,延伸自己的心智去思索我們不知道的所有事情,是很重要的練習。
您認為宗教形式是有可能的嗎?
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來說,多數的科學家都是虔誠的,但我說的不是傳統定義下的宗教虔誠。正如哲學家羅素(Russell)和懷海德(Whitehead)所說,靈性上的衝動應該建立在我們已知事物的基礎上。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於宇宙的大小略有所知,也相當了解身體的生物系統以及原子的奇怪量子行為等。我們應該要把這些知識作為信仰任何合理宗教的跳板,而不是只捧著千年以前那些沒機會知道DNA、系外行星、細菌感染、資訊理論、電學、大爆炸(Big Bang)和大崩陷(Big Crunch)或是其他文化、文學或地形的人所寫出來的書。許多傳統故事很美,是辛苦智慧的結晶,可是依我之見,傳統的宗教思想太過狹隘,不太可能是正確的。我們現在知道的東西比以前多得多,所以,沒錯,我認為我們的確可能會對周遭那些神奇事物充滿敬畏,而這種感受甚至是我們希望擁有的。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宗教形式。
那麼您會稱自己為不可知論者(agnostic)嗎?
不會,由於被過於廣泛使用,我覺得這個名詞變薄弱了。通常它的意思是「我不確定在雲端上那留著長鬍子的傢伙是否真的存在。」不過還有更令人雀躍的方向可以追尋,也就是去追尋我們未曾考慮過的全新架構。
您會稱自己是什麼主義者嗎?
我稱自己為可能論者(possibilian),我預計二○一○年出版的書就叫做「為什麼我是個可能論者」。
【導讀】
[作者的問與答]
請問《死後四十種生活》這本書大概談些什麼?
這是一本文學小說,由四十篇獨立故事集結而成。每篇故事提供不同的理由來解釋我們的存在和生死的意義。這些不是什麼嚴肅的論點,而是諷刺挖苦卻引人深省的觀點,透過這些觀點我們得以從全新的角度來觀看自己的生命。
可以舉些例子嗎?
在不同的故事中,可以看見不同面貌的上帝。祂是夫妻、是監護人、是某種愚蠢的生物、是如微生物大小般的東西。但某些故事裡我又完全否定上帝的存在,人死後只能掙扎著接受上帝不存在的說法。在某些故事裡,人類是行星製圖師...
目錄
1 總和 Sum
2 平等主義 Egalitaire
3 朋友圈 Circle of Friends
4 物種的墮落 Descent of Species
5 女巨人 Giantess
6 瑪麗 Mary
7 夢境演員 The Cast
8 蛻變 Metamorphosis
9 想念 Missing
10 螺旋 Spirals
11 規模 Scales
12 結合 Adhesion
13 憂天 Angst
14 奧茲 Oz
15 滿心期待 Great Expectations
16 鏡子 Mirrors
17 永恆 Perpetuity
18 非自然死亡 The Unnatural
19 距離 Distance
20 統治 Reins
21 微生物 Microbe
22 缺席 Absence
23 浮生若虛夢 Will-o’-the-Wisp
24 誘因 Incentive
25 死亡轉輒器 Death Switch
26 加演的人生 Encore
27 稜鏡 Prism
28 難以言明 Ineffable
29 萬神殿 Pantheon
30 脈衝 Impulse
31 量子 Quantum
32 蓄勢待發 Conservation
33 自戀水仙 Narcissus
34 種子 Seed
35 眾神之墓 Graveyard of the Gods
36 叛教 Apostasy
37 藍圖 Blueprints
38 假使……的話 Subjunctive
39 追尋 Search
40 倒帶人生 Reversal
1 總和 Sum
2 平等主義 Egalitaire
3 朋友圈 Circle of Friends
4 物種的墮落 Descent of Species
5 女巨人 Giantess
6 瑪麗 Mary
7 夢境演員 The Cast
8 蛻變 Metamorphosis
9 想念 Missing
10 螺旋 Spirals
11 規模 Scales
12 結合 Adhesion
13 憂天 Angst
14 奧茲 Oz
15 滿心期待 Great Expectations
16 鏡子 Mirrors
17 永恆 Perpetuity
18 非自然死亡 The Unnatural
19 距離 Distance
20 統治 Reins
21 微生物 Microbe
22 缺席 Absence
23 浮生若虛夢 Will-o’-the-Wisp
24 誘因 Incentive
25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