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季旭昇
1.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2.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3.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4. 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5.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6. 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
7. 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
8.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
9. 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
10.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11. 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12.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13. 師克在和,不在眾。
14. 苟信不繼,盟無益也。
15. 疆場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16. 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
17. 並后,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
18. 夫能固位者,必度於本末,而後立衷焉。
19.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0. 妖由人興也。
21. 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異數,不以禮假人。
22. 哀樂失時,殃咎必至。
23. 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
24. 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宴安酖毒,不可懷也。
25. 臣聞之,國將亡,本必先顛,而後枝葉從之。
26. 心苟無瑕,何恤乎無家?
27. 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28. 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29. 招攜以禮,懷遠以德。德、禮不易,無人不懷。
30. 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
31.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32. 禮,國之幹也;敬,禮之輿也。不敬則禮不行;禮不行則上下昏,何以長世?
33.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34. 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35. 師直為壯,曲為老。
36.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37. 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
38. 苟利於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
39. 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40. 仁而不武,無能達也。
41.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故使子孫無忘其章。
42. 民之多幸,國之不幸也
43. 知難而有備,乃可以逞。
44.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45. 欲勇者賈余餘勇。
46. 明德,務崇之之謂也;慎罰,務去之之謂也。
47. 信以行義,義以成命,小國所望而懷也。
48. 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忠也;尊君,敏也
49. 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50. 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
51. 德、刑、詳、義、禮、信,戰之器也
52. 唯聖人能內外無患。
53. 祁奚于是能舉善矣,稱其讎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
54. 師眾以順為武,軍事有死無犯為敬
55. 孫子必亡。為臣而君,過而不悛,亡之本也。
56. 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57. 讓,禮之主也。范宣子讓,其下皆讓。
58. 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
59. 夫上之所為,民之歸也。
60. 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61.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62. 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63.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64. 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
65. 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
66. 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67. 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
68. 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69. 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70. 武將信以為本,循而行之。譬如農夫,是穮是滾。雖有飢饉,必有豐年。
71. 彊以克弱而安之,彊不義也。不義而彊,其斃必速。
72. 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
73. 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故利不可強,思義為愈。
74. 不道,不共;不昭,不從。
75.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76. 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捨不倦,求善不厭。
77. 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78. 夫大國之人令於小國,而皆獲其求,將何以給之?一共一否,為罪滋大。
79. 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80. 使民不安於土,民必憂,憂將及王,弗能久矣。
81. 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
82. 夫舉無他,唯善所在,親疏一也。
83. 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
84. 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旦失職,則死及之。
85. 禮也者,小事大、大字小之謂。
86. 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名而不如其已。
87. 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
88. 大事奸義,必有大咎。
89. 啟寵納侮,其此之謂矣。必以仲幾為戮。
90. 困獸猶鬥,況人乎?
91. 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
92. 人各有能有不能。
93. 尤人而效之,非禮也。
94. 三折肱知為良醫。唯伐君為不可,民弗與也。
95. 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驕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96. 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97.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98. 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
99. 勤恤其民,而與之勞逸,是以民不罷勞,死知不曠。
100. 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