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認識自然環境,是解決人與環境問題的起始點
台灣因地理位置造就其特殊的自然環境,與日本一樣皆位於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上。日本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太平洋海板塊接壤帶上,為全世界活火山最活躍的地區,地震頻仍。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即發生芮氏規模9.0大地震,引發海嘯災難,更破壞核電廠引致輻射外洩,造成全球核安的恐慌與疑慮。
台灣則於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接觸帶上,全島受板塊擠壓產生造山運動,造成陸地抬升,每年平均達0.5公分之多,為世界陸地抬升速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換言之,台灣是地形變化極具動態的區域,因此亦為地震頻仍的地帶。過去的九二一大地震乃至於日本東北部超級大地震之鑑,對地質地形之災害,不可等閒置之。
此外,台灣又位於全球西太平洋颱風路徑上,強風豪雨每每造成洪水與土石流,使得因板塊擠壓造成的陡峭山嶺,如玉山山脈、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等傲視東亞的高山與多樣的地形,如高山、丘陵、平原、盆地、縱谷、海岸、河川、湖泊、溼地及島嶼等,雖深具獨特的複雜性,卻也極端脆弱,極易引致環境災害。
因此,居住於島上的子民如何與如此特殊的地理環境永續共存、共榮,乃是絕對應該且必要面對的問題。認識所處的自然環境是台灣解決人與環境問題的起始點,而其中,對特殊地形的解讀更是不可或缺的面向;過去不乏有關台灣地形或空中鳥瞰台灣的著作,唯利用航空照片與衛星影像配合實地照片,以地理專業方式介紹台灣各種地形與地理景觀,本書首開風氣之先。
林俊全教授常年孜孜矻矻努力於教研工作,然更可佩者乃是其深具使命感,以無比熱忱投入地理教育與環境教育,早年曾與許多熱心的有識之士開「知性之旅」風氣之先,以地形與地景保育的專業,數十年來默默耕耘,出版不少地形專業的學術論文,也出版甚多有關台灣各地的地形與地景解說的書籍、報告與文章,並不遺餘力地協助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動愛鄉愛土的地景保育工作。本書《台灣空中地理大教室》即為其晚近具有指標性的通識教育社會服務型著作,相信讀者透過遙感探測資料,包括航空照片、衛星影像與實查照片,配合其對地形與地景之解說,輔以各種地形地景之名詞介紹,當能深刻地看到與理解本書所介紹的一百個地理景觀的內涵與意義,從而更清楚台灣當前所面臨的環境與災害之議題,以增益未來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情境下對環境因應調適的知識與智慧。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教授
國際地理學會(IGU)島嶼學術委員會主席
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智庫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張長義 謹薦
2011年青年節
導讀
從空中看台灣
從空中看世界是許多人的夢想。尤其過去遙感探測資料不容易取得時,能夠看到衛星影像或航空照片,都是非常難得、甚至是機密的。然而,隨著衛星影像越來越普及,過去影像的秘密,就不斷被揭開來了。但是如何去解讀這些影像,尤其是其中的蛛絲馬跡或歷史意涵,常須有更多的素養。
有人利用這些影像觀察氣候變遷的影響;有人利用這些觀察不同軍事設施或各種森林、魚類資源。土地上的面貌越來越真實呈現的同時,更精細的影像品質與影像所展現的意義,更不斷被要求著。類似的景觀該如何解讀,從各種不同的地形、地物、土地利用與聚落、交通,乃至於文化特徵與歷史演變,變成一個非常有趣、引人入勝的課題。而一個有經驗的觀察家或讀圖者,可以由這些圖片,解讀許多現象,並了解一個區域的發展狀況與自然環境的特色。從空中看台灣,提供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台灣的機會。
過去有許多攝影家提供了大量的空中攝影影像,像是著名的法國航空旅遊風光攝影師楊亞祖貝童(Yann Arthus-Bertrand)拍攝的空中看大地的照片,就非常吸引人。然而在觀賞精美的圖片之餘,總是希望多瞭解圖片所代表的意義。圖片中所隱藏的自然地景、生態與文化的意涵如何被導讀,其實是非常有趣的。本書便是希望在這樣的背景下,為讀者選出台灣土地上具有特色的地景,加以解讀,所引用的圖片以航空照片為主,而且都是台灣地區的照片。這些航空照片有些垂直地面拍攝,有些是利用直昇機側拍。希望解讀影像背後那些我們所不知道的、或是沒有注意過的細節。這些細節包含了許多歷史鏡頭,可以讓我們慢慢觀察。
台灣麻雀雖小,地景卻相當多樣。不論是高山還是海洋、都市還是農村,因為板塊擠壓的作用,加上颱風豪雨所帶來的巨大侵蝕作用,以及不同的土地利用型態,在在令人感受到這塊土地的生命力與地景的秀麗。因此,如何引介讀者去讀這塊土地,便成為本書的使命。
如何去看這本書呢?在題材的挑選上,本書主要以台灣的地形特色為出發點。台灣受到板塊運動、地殼擠壓的緣故,有許多地形特徵反映出地質構造與岩性特色,同時也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特性。而各種都市、鄉村、漁村聚落以及離島的建築、交通、港口等人文景觀,也都是本書空中攝影的取材範圍。其中也包含了許多因為颱風豪雨等地表作用力的災害現象,過去災害的現場非常需要我們的仔細觀察,因為那正是我們的家園的一角。
本書包含的景觀伴隨著相關的名詞解釋,讓讀者在欣賞航空照片之餘,也能得到些知性的素材,希望能讓讀者對台灣地理有更多的認識,學習從空中看台灣,解讀相關的資訊,從而能夠閱讀這個世界。為了幫助讀者讀圖,書中的空中鳥瞰圖皆標示了不同顏色的圖標。其中,地形以及相關的概念是以紅底的色塊標示;聚落、人工建物等是以黃底的半透明色塊標示;海洋、河川、湖泊等水域是以藍底的半透明色塊標示;道路則是利用咖啡色的線段以及半透明色塊來標示。希望透過不同的顏色,能夠幫助讀者快速了解空中鳥瞰圖的訊息,進而欣賞我們美麗寶島的地貌紋理。
這本書在選材料時,雖然受限於資料的來源,但仍力求涵蓋範圍的廣泛與多樣性,以提供讀者最多樣的個案與概念的說明。讀者可以由目錄的大分類找尋有興趣的課題,也可以由地圖索引按圖索驥,找尋有興趣的區域。利用兩者所標示的頁碼,快速找到所想閱讀的區域與主題。
這本書的編寫,還要特別謝謝經濟部水利署、陶林數值測量工程有限公司、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提供了大部分的影像,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的助理、同學們(吳湘雲、鄭宏祺、鄭遠昌、張祖達、陳宣安、劉時宏)的協助整理資料、影像,讓這本籌畫多年的書籍,終於能與讀者見面,他們的貢獻,必須記上一筆。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林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