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謂群體意指一小群反抗勢力。當兩個以上志同道合的人聯合起來,便組成一個群體。反抗的是世界經濟新秩序的缺乏人性。凝聚的這群人是讀者、我、以及這些文章的主題人物─林布蘭,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畫家,一個來自羅馬尼亞的鄉下人,古埃及人,對描繪孤寂的旅館客房很在行的一位專家,薄暮中的狗,廣播電台的一個男子。意外的是,我們的交流強化了我們每個人的信念,堅信今天在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是不對的,所說的相關話題往往是謊言。我寫過的書,就屬本書最迫切。——約翰.柏格
年過八十,依舊精力旺盛的約翰.伯格,向來被敬重為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評論家。他的《觀看的方式》,從社會關係談論藝術,翻轉傳統觀畫的方式,從側面切入,看到了傳統藝術史沒有看到的問題,是使許多人印象深刻,影響深遠的一本書。
本書同時清楚標示了他的馬克思主義色彩,為文熱情、反向思考、大膽批評。收錄了二十四篇,他在蘇黎士、馬德里、瑞典、法蘭克福、赫爾辛基等地以不同語言發表的講演與文章, 初次翻成英文出版,基本觀點集中於對現下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批評,文字依舊有著濃烈的批評色彩,約翰.伯格曾在訪問中提及,這是近幾年少數幾本迫切著非出不可的一本書。
書中以對法國史前藝術的觀察,古典藝術大師米開蘭基羅、林布蘭、竇加,以及個性強烈的墨西哥女畫家卡蘿,廿世紀雕塑大師布朗庫西(Brancusi)等人的作品,以及相關的歷史社會分析,批評全球經濟掛帥環境下,對藝術的欠缺理解與乏善可陳,是一本權威敢言且殷切提醒的書。
作者簡介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11.5-)
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等,1926年出生於倫敦。1944至1946年結束服役後,進入倫敦中央藝術學院及切爾西(Chelsea)藝術學院就學。1948至1955年開始教授繪畫,並展開終其一生的繪畫生涯。他的作品曾在倫敦的.登斯坦畫廊、瑞德弗尼畫廊,以及萊斯特等畫廊展出。
1952年伯格開始替以政治、社會問題、書刊、電影、戲劇等為主題的《新政治家》雜誌撰稿,並很快的以一位深具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的藝術評論家身分竄起。從那時起他陸續出版了多本藝術評論書籍,包括了有口皆碑的藝術研究作品《觀看的方式》。這本書是以BBC的同名電視影片裡的某些概念為出發點。
伯格的第一部小說發表於1958年,他創造了一種別出心裁的小說體,包括1972年贏得英國布克獎以及布萊克紀念獎的作品G,並與瑞士導演阿蘭.鄧內合作,撰寫電影劇本《2000年約拿即將25歲》,以及多部電影劇本。他還撰寫了多部舞台劇本。在過去的這二十多年,伯格長期居住在靠近法國邊境阿爾卑斯山的小村鎮裡,深受山中居民的傳統習俗以及艱困的生活形態所吸引,他也以他們為主題撰寫了多部相關作品。
伯格雖已年近八十,依然十分活躍,作品大多具有濃厚的批判色彩,且表現形式不斷的推陳出新,對社會政治等議題也有其獨特的看法及熱情。他被公認為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相關重要著作還有《永恆的紅色》、《畢卡索的成功與失敗》、《藝術與革命》、《另一種影像敘事》、《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生存.反抗.欲望與愛的限時信》、《觀看的視界》。
譯者簡介
何佩樺
譯有:《夜航西飛》、《慢船到中國》、《亞平寧的愛情與戰爭》、《重返西西里》、《游牧女之歌》、《西班牙星光之旅》等書。